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中国外交 关系1单元综述: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 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2单元综述: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美关 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国际上出 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3单元综述: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 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 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 外交 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 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 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 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重难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年代(新中国成立初): 特点:“一边倒”。 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 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 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 ,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 与苏联等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 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世纪年代: 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 国家的关系。 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 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 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 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 年代起: 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 的需要。 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 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 ,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 发展。 7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取得的成就: 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 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 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日内瓦 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 声誉。 重难突破: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的调整及 其对新时期外交的发展的影响: 调整: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 ,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争取较长时间的 和平是可能的;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坚 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影响: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 交政策,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 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对维护世界和平 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对外开放,缩短了我们 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增强了综合国力。 重难突破:9 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 活动及作用: 在联合国中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 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努力。积极参与联合 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作为 发展中国家为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 争。 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 济合作组织;加强与东盟和欧盟的合作;积 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 合作组织”。 重难突破:10 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 重要活动及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 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 世纪拓宽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 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国际信誉 ,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世 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重难突破:11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和作用 : “异”:与会国在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 平、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不同。 “同”: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 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 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 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 作用: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表 现和引申,该方针的提出为亚非会议的成功 作出了贡献。重难突破:12要点训练:、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 点是(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 和斗争1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发展与邻国的外交关系 、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重点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 、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14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两方针的主要着眼点是( ) 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 系 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反动势力 D、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154、周恩来在接见哪国代表团时最早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印度 B、缅甸 C、越南 D、苏联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包括(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平等互利C、互不干涉内政 D、维护世界和平 166、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世纪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 转变的关键是( ) 、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中日邦交正常化17、世纪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的最主要表现是( ) 、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成为第三世界国家 、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世纪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美国等西方国际的支持 、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18、促成世纪年代中美关系改 善的因素不包括( ) 、美苏争霸激烈 、中苏关系恶化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中日关系正常化 、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与政策有( )不结盟政策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 系一边倒一大片对外开放 、 、 、 、19、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世界的看 法由“战争革命”转变为“和平发展”,其根 本原因是( ) 、党和政府正确地认清了当今世界向多 极化发展的趋势,认清了制约战争力量的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成败中得 出的教益 、从一些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中 得出的教益20、“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 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 国牌。”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 ) A、坚持独立自主 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 D、推行不结盟政策2114、20世纪9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 的主要目标是( ) A、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 权政治和侵略行为 C、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22作业 1、结合相关史实概述新中国成立后同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外交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调整的内容有哪些?其意义是什么? 231、建国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积极加强同朝 鲜、蒙古和越南的有好关系,成为社会主义阵 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 国活动;加强与印度、缅甸的友好关系,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促进亚洲 国家的友好。20世纪60、70年代:中印关系恶化;中日邦交 正常化;亚洲一些友好国家支持中国联合国席 位的恢复。20世纪80年代至现今:中国积极加强同周边国 家的友好关系,中韩建交,加强与东盟的联系 与交流,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提高了自己的国 际地位。242、(1)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 国际形势的发展,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 国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2)内容: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 化。在较长时间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 能的。这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出发点。反对霸 权注意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 国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 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重视和第三世 界发展关系。积极开展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 放政策。25 (3)意义: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 的外交政策。中国主动地吸收和借鉴 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外 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 局形成,缩小了我国同世界先进国家 的差距,增强了综合国力。26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