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笔墨丹青第8课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中国的绘画艺术重线条,讲求神态似、意态和气 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本框题中的中 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发展演变,以及中国古代绘 画所反映的历史风貌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学好 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文化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 基础, 2、教材内容本课第一目主要讲述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第二 目主要讲述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点讲 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 ”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 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 特点。 3、说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和发展脉络。 知识掌握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 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 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 韵。 能力和方法目标: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时事理解能力 的培养;培养学生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 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 的美学角度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 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 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4、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 及成因,才能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及演 变。 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难点的依据:中国画的意境比较抽象;学生在已有 基础上很难体会欣赏中国画的意境,为了讲清教材 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 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学法1、绘画赏析法:利用绘画图片与视频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和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画。 2、阅读法:使用这种方法目的在于:把学生从接受知识的被 动者转变为自己动手掌握知识的主动者,从而达到由“学会 ”到“会学”的转化。 3、图表归纳法: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线索整理成表格,从表格 中理解绘画的发展演变,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这种方 法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 4、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三、说教法1、问题探究法: 2、时事联系法: 3、启发式教学法: 4、直观教学法: 5、概括总结法: 6、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四、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清明上河图1、导入新课 : 教师设疑: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出现在世博会 上?你能从中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吗?设计目的:通过时事图片展示和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和探求知识的欲望。2、讲授新课:战国时期战国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时期宋朝时期明清时期将学生分为新石器组、战国秦汉组、魏晋南北朝组 、唐朝组、两宋组、明清组。思考探究:请说说所处的组图片的内容,这些图片 体现了当时绘画的什么特点?你能说说这些图片是 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吗?设计目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当时绘画 的特点和演变;将学生按时期朝代分成6组可以最大 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带着问题积 极有目的地投入合作学习中去;图片背景的分析可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结合时代去体会 绘画风貌和意境,并紧扣高考考点,培养了历史思 维和特定环境下分析问题的能力。(2)学生利用表格按时期朝代对绘画的背景、特点、代表作进行归纳总结时期背景特点代表人、作新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清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在动手中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和形成整体线索。说一说:你能说一说哪些是民间风情画吗?(教师从身边常 见的绘画引导补充)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补充 初步理解民间风情画。 (4)视频:赏析清明上河图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并对 图片进行背景的提示) 设计目的:通过视频直观地将古代城市的繁华再现出来,增 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在视频观看中欣赏了中国画的意境,加 深了对北宋朝代背景的理解。 (5)动脑筋:学习了本课的知识之后,你能概括出“文人意 趣”与“民间风情”的区别吗? 设计目的:通过本题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区别“文人意趣” 与“民间风情”,深刻领会古代绘画的特点,对课文知识进 行了深化。(6)课堂练习 设计目的: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并深化课堂知识。 3、课堂小结: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教师 引导学生理清线索) 4、课后作业设计目的: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 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 的目的。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 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 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 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 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 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 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