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发展的规律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循环经济 ”“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八荣八耻 ”等新名词不断出现。随着这些新名词的高频率出现,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城市到农村 ,从沿海到内地,从老人到孩子,我们都可以感受这种 变化。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 的认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上述各种新名词的出现,归根到 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由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 的深刻变化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 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 的推动作用。正是在这些先进社会意识的指导下,人们 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社会存 在的变化。 Date1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1)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 (2)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的条件,即生产力的迅速 发展,物质生产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能力,以及无产阶级的出现。 教材中的插图:“地狱的情景也是现实生活的 写照”和“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说明了人们的宗教 思想和各种观念无论多么主观、神秘,归根到底都是对 现实生活的反映。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 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 ;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 该观点说明了A动物也有意识B上帝是人脑主观自生的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DDate2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项内容 。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全面理解社会意识的含义(1)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其动因不是人们 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 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3)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Date3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项内容 。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 ,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 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已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DDate4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项内容 。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 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 ,并为其服务。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 变化。总之,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 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 Date5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项内容 。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全面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 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 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 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 义。 Date6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对这一知识我们应把握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存在 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绝对的,任何社会意识都根源 于社会存在,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其 二,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2)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在新时期,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并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将其写入宪 法,以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 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CDate7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区别: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对思维与存在何 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 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 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Date8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的根源。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A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C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组合 D实践DDate9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 首先,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为获取生产资料而进 行的改造、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的活动。 其次,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 再次,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 和面貌。 最后,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 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关系 Date10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 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 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 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发展的观点CDate11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 (3)结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 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 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 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 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 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C社会是物质的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BDate12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3)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 全面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推动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 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根本,是一切 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 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Date13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 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 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 规律 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 正成为科学A B C DDDate14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 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 解决中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关于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有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 的矛盾 其矛盾解决通过阶级斗争实现 这一矛盾 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不同A B C D BDate15常德市一中 李 毅社会发展的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内容: (2)实现方式: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 体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又通过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 义制度,来发挥它的优越性。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 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 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