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苏联 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 罗斯国旗缓缓 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 束和新时代的开始。1991年12月25日,苏联 总统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 ,宣布辞职。 戈尔巴乔夫讲话 后不久,在克里姆林宫上空 飘扬 了多年的镰刀和锤子的红旗缓缓 降下, 代之而起的则是沙俄时代的三色旗。还差6天 即将度过其第69个年头的苏维 埃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从此不复存在。这 里只有几个偶然路过的行人伫立在 寒风中观看了这一重要的历史场面。课标 要 求了解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 抗 到谋求缓和对话 的背景和过程, 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目标分 解掌握:(1)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 的内外因素 (2)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理解:(1)美苏争霸攻守态势的变化 的背景和过程 (2)冷战思维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 (3)冷战结束后潜在的和平威胁1美、苏缓和 (1)原因 国际格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国际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 趋势 ,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增强。 经济 状况:美国和苏联 在军备竞赛 中耗 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严重阻碍了经济发 展, 美国经济 陷入困境, 动摇 。多极化霸主地位外交政策 美国:1969年,美国总统 尼克松提出被称为 “尼克松主义”的新外交方针,对苏联 推行“ ”政策。 苏联 :采取积极的进攻战略。力争军事优 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2)表现:1972年,美国总统 出访 苏联 ,这是历史上美国总统 第一次访问苏联 首都,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缓和尼克松2欧安会的召开 (1)背景 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 柏林问题 的协定。 两个德国互相承认对 方是主权国家。 (2)内容:签署了赫尔辛基宣言,对第二 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家 现实 加 以确认。 (3)意义:东西欧之间的“冷战”对峙得到了一 定的缓解。领土政治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 生了重大变化,实际 上反映了( ) A美苏经济军 事力量的对比变化 B第三世界实力的发展 C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变化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的出现 解析: 美苏的经济 、军事实力对比在20世 纪70年代初发生了有利于苏联 的变化,导致 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尼克松主义出台。答案: A1苏联入侵阿富汗(1)原因苏联 在与美国和西欧大谈缓 和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在全球进行扩张 。阿富汗战略位置重要。1979年, 发生政变,新上任的总统 决定与苏联 决裂,声称要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引起了苏联 极大的不安。阿富汗(2)经过 1979年12月, 对阿富汗发动 突然 袭击 ,迅速占领首都喀布尔。 随后,苏联军队 向阿富汗境内高速推进, 占领了阿富汗全境。 (3)结果 苏联 的侵略行为受到了国际上的一致谴责 。 美苏关系重新紧张 起来。苏联2美苏对抗再现 (1)表现 1980年,美国提出了用武力遏制苏联 南下 的“ ”。 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新一届的总统 ,提 出了一套“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 (2)结果 美、苏关系再度陷入低谷。 苏联则 由于向全球扩张 而陷入内外交困之 中,开始转攻为守,继续 强调 与合 作,力求维持既得成果。缓和主义卡特下列事件表明苏联 霸权主义达到顶峰的是() A古巴导弹 危机 B苏联 出兵阿 富汗 C修筑“柏林墙” D尼克松出访苏 联 答案: B1原因(1)长期的争霸和军备竞赛 ,严重影响苏联的经济发 展。(2)戈尔巴乔夫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一整套“ ”,寻求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3)美国也放松了与苏联 的对抗。2表现(1)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苏领导 人频繁会晤,就两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 行谈判。(2)1987年, 与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了消除中程导弹 条约,这标 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 时期,即所谓的“第二次缓和”。新思维里根有限缓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为 什么在美苏 争霸中转为 全面收缩? 提示: (1)从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 力上比 较,苏联 仍然落后于美国。为了达到在军事 上力量方面领先的目标,苏联 加大国民经济 军事化程度。但实际 上,苏联 的军事大国地 位缺乏相应经济 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 (2)美苏争霸加剧了苏联 的经济 困难,助长 了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增加了通过改革来医 治国内各种弊病的难度。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纷纷进 行改革,大多放弃了 的发展道路。2德国统一:1990年,两个德国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方式最终实现 了统一。3苏联解体(1)原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 改革没有取得效果,苏联经济继续 下滑。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到了推行西方式的 ,国内局势失控。 1991年8月, 后,戈尔巴 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 的职务 ,并下 令苏共中央自动解散。 (2)标志:1991年12月,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苏联 正式解体。 (3)影响: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极“ ” 格局结束。八一九事件冷战多党制 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 B“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 C“柏林墙”的倒塌预示着德国的统一 D“柏林墙”倒塌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准确识记 能 力。柏林墙于1989年11月被拆毁。答案: D 如何理解美、苏“缓和”外交的目的及表现 ? 提示: (1)目的: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都提出了“缓和”外交政 策。美国以“谈判”加强对苏 抗衡,制约苏联 ,维持美、苏战 略均势;苏联则 以“缓和”同 美国争夺,扩大军事力量和地盘,改变美、 苏战 略均势,并扩大对美优势 。(2)表现:1972年尼克松访苏 与勃列日涅夫会 谈,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在1975 年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上签署的赫 尔辛基宣言,表明西方被迫承认战 后东欧 和中欧形成的政治和领土现状,双方放弃使 用武力对抗而代之以合作,标志着东西方关 系的缓和迈上一个新台阶,也使东西欧之间 的“冷战”得到一定的缓解。1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1年,美国总统 尼克松指出:世 界格局已经不再仅仅 是两个超级大国。而是 有美国、西欧、苏联 、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 中心。 材料二 “尼克松主义”的核心是:美国不再 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鼓励盟 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从实力地 位出发,以谈判为手段,调整与苏联 、中国 等国的关系。材料三 1979年12月,苏联对 阿富汗发动突然袭击 ,打死新总统 ,迅速占领首都喀布尔。第二天,苏联军队 向阿富汗境内高速推进,几天后基本占领了阿富汗全境。材料四 “卡特主义”:任何外部势力想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 美利坚合众国切身利益的侵犯,对这 种侵犯,将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请回答:(1)根据材料二、四的信息归纳 美国对苏联 政策的变化过程及其目的。(2)结合材料一、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尼克松主义”和“卡特主义”各自提出的原因。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 分析和对史 实的理解能力。本题以美国的霸权政策为切 入点,考查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以及原因和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1)问,材料二、四分 别反映了“尼克松主义”和“卡特主义”的对外政 策,其本质是争夺世界霸权。第(2)问,材料 一、三分别说 明了“尼克松主义”和“卡特主义” 提出的背景和原因。答案: (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苏 联采取以谈判为主要手段的“缓和”政策;20 世纪80年代重新对苏联 采取强硬政策,主张 全面遏制对抗苏联 。目的:争夺世界霸权。 (2)“尼克松主义”: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长期的全面扩 张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越南战争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形成核战略均势。“卡特 主义”:1979年苏联 入侵阿富汗,美国为防止 苏联进 一步控制波斯湾地区及其石油资源而 提出。1如何全面认识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 ? 提示: (1)背景:20世纪80年代,长期的争 霸和军备竞赛 ,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 的发展 ;美国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给苏联带 来了 巨大压力;80年代中期,苏联 已难以维持其 扩张势头 ,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处境,不得 不大幅度调整对外政策。(2)基本观点:在当今时代,“人类利益”“人类 生存”“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和平共处”是“ 全人类生存的条件”,不能把“任何一个国家和 任何一国人民当做敌人来对待”。总之,强调 在核对抗时代必须用“新的政治思维”来取代 传统观 念。 (3)影响:“新思维”的提出意味着苏联对 外政 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表现:一是收缩力量, 寻求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主动裁 减军备 ,与美国签署中导条约;二是放 松了对东 欧的控制,从而成为东 欧剧变 的原 因之一。2东欧剧变 和苏联 解体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提示: (1)都是根源于苏联 社会主义模式的 弊端。 (2)都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 政策有关。 (3)都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3两极“冷战”格局结束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 提示: (1)两极格局结束,随着华约组织 的 解散,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的对峙结束 ,美苏关系很大程度上走向对话 与缓和,使 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2)两极格局结束,由于东西方力量的失衡, 又会导致国际社会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发 生。两极格局结束后,原来被压抑的民族矛 盾、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等问题 此起彼伏, 也使世界动荡 不安。 总之,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基本特点 是缓和与紧张 、和平与动荡 并存。世界总体 趋势 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 主流。 (2011宿州统考)两极对峙时期,美苏 争霸“冷战”中有“热战 ”,下图两个事件的发生 反映的战略态势 是( )A美国转守为攻 B苏联转 守为攻 C美苏互有攻守 D苏采取全面 收缩战 略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资料提取有 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古巴导 弹危机虽以苏联 妥协收场,但将导弹 搬到美 国人的家门口,反映了苏联 的进攻态度,也 反映出美国的优势 。苏军 入侵阿富汗更是苏 联主动进 攻的表现。答案: C2阅读 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 )来得虽然很突 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 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 的一套 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 经济发 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 ,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 和 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 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 “新思维”的改革之 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 欧的 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 的 发言请回答: (1)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国际格局怎样 的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