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3页
第2页 / 共83页
第3页 / 共83页
第4页 / 共83页
第5页 / 共83页
第6页 / 共83页
第7页 / 共83页
第8页 / 共83页
第9页 / 共83页
第1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篇内经概论第一章 内经的成书、 沿革与基本内容主讲人 王洪京内经简介v内经,全称为黄帝内经,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集中反 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 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 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典籍 。 内经简介v正因为内经的成编,确立了中医学的 理论体系,为中国数千年来的医学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被后世医学尊称为“ 医家之宗”。v全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 九卷,81篇,共计十八卷,162篇。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目的要求】v了解内经创作、成编及补删情况。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一、内经的成书时代应分为创作与汇 编成册两个时代v1.创作时代约在战国、秦、汉之际v就理论创作的时代而言,古今学者看法不 一,早在春秋战国,而晚至东汉时期。一 般认为约在战国、秦、汉之际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分析内经各篇所反映的社会背景、记 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之精粗、诊疗技 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引用 文献等,均有较明显的时代差异。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说明内经是将汉代以前历代流传的医 学经验与理论,经过整理加工而做出的书 面总结,具有论文汇编的性质。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2.汇编成册的时间约在史记之后,七 略之前的公元前一世纪之内v内经成书上限v史记(公元前104公元前91年成书)记载 了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书 中重笔书写了各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先秦诸子 及其著作皆有介绍,并专为扁鹊、仓公等医家作 传,唯未提内经之名。可以推想当时内经 并未成书流传。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另外,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阳庆 传给仓公的一批医书中,有为内经引 述过的古医书上下经等,说明内经 的成书显在仓公之后。仓公的生活年代 为公元前二世纪内,史记写成于作者 入狱(时为公元前99年)之后,如此推测 ,内经成书时间当在史记之后。v内经的成书当在史记成编之后。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内经成书下限v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 ,该书是据七略(我国第一部图书分 类目录,成书于西汉末年)“删其要,以备 篇籍”而成。七略中具体校方技书者是 李柱国,史载李柱国校勘医书的时间是公 元前26年(西汉河平三年)。这就是说, 西汉末成帝年间,内经已经成编,录 入七略,这便是内经成书的下限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七略(公元前32年成书),我国第一 部图书分类目录。 v汉书艺文志,据七略摘编而成。v内经成书当不晚于公元前32年。v因此,内经汇编成册的时间约在史 记之后,七略之前的公元前一世纪 之内。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3.内经成编以后的增删情况v内经成编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辗 转传抄,其内容也有一些增删依易。故龙 伯坚黄帝内经概论考证素问之成 书认为:最早的著作大概是公元前4世纪, 最晚著作大概是公元2世纪,其中也有个别 公元3世纪以后的作品掺入在内。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结论:黄帝内经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也非一个时期的作品。其医学思想源远流 长,它的一些篇章写成在战国,由于战乱 传抄,使许多内容亡佚(yi),但在流传 过程中,又不断得到后世医家的补充,尤 其是秦汉时期补充的作品占很大比例,因 此,它是始作于战国,完善于秦汉,是战 国至秦汉历代医家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的 总结。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二、内经的作者、书名的由来、黄帝 的概况及其与内经联系在一起的原因v(一)作者v既然内经的著作时代跨越春秋战国至 汉代,所以内经的作者自然非一时一 人,而是众多医家的经验结晶。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二)黄帝的概况及其与内经联系在 一起的原因v黄帝,又称皇帝,是从远古太阳神崇拜演 变而为人间帝王,是太阳创世主的历史化 和人化。v黄帝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 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黄帝族,春秋时代又称之谓“华族”,为中 华民族的始祖,也就是汉以后所谓“汉族” 的祖先。v史记五帝本纪将黄帝作为第一位民族 统一的帝王,认为他创造了丰功伟绩。v黄帝是中华民族最早融合、繁衍与文化最 早首创的象征。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内经冠以黄帝之名,主要是取黄帝为 中华民族文化首创的象征之义,以示其学 术渊源之深远。著书立说冠以“黄帝”是古 人尊古的一种表现。内经中的“黄帝” 也是一个托辞。v正如西汉刘安淮南子(淮南鸿烈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 ,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v本书称“黄帝”缘由有三:v第一,显示自己学有根本使后人信服。v第二,是当时一种时尚和风气。v第三,受阴阳家和道家影响。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目的要求】v1.掌握素问、灵枢的通行版本v2.了解内经的流传以及书名的含义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一、内经的流传v1.内经成编以后的流传v内经自成编以后,历经辗转传抄,遗 失与补注,早已失去其本来面目。v内经流传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年代 书籍或医家 流传情况v西汉末 汉书艺文志 黄帝内经十八卷 本v东汉 伤寒论序 素问、九卷v晋 皇甫谧 素问九卷、针v 经九卷v隋 隋书经籍志 黄帝素问九 卷、 v 针经九卷 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年代 书籍或医家 流传情况v唐 新唐书艺文志 黄帝素问全元起 注九v 卷、黄帝针经十卷 v唐 王冰 针经易名为灵 v 枢。素问九卷、v 灵枢九卷,合为黄v 帝内经十八卷v宋 宋艺文志 黄帝灵枢经九卷 、黄帝 针v 经九卷 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素问流传v南朝齐梁年间全元起最早注释整理了素 问。v隋杨上善注释整理,撰太素。v唐王冰对素问进行了整理、注释。v宋林亿奉召整理内经以降医籍,以王 冰本为主要底本。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明代翻刻古医书盛行。明顾从德刻印的宋 本素问,刻印错误少、精确。v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了顾本素问 并出版。v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顾本影印本铅字 排印出版。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灵枢流传v灵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已亡佚不传。v现通行本是南宋年间史崧“校正家藏旧本灵枢 九卷,共八十一篇。”v明赵府居敬堂刻宋本灵枢,误少,质量较 高。v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v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此影印本铅字横排排 印并出版。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2.内经、素问、灵枢的最早文献记 载v最早提到内经书名的是七略,已亡佚。 (刘向、刘歆父子整理。)v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内经的是东汉班固的 汉书艺文志v素问的最早文献记载是东汉末年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序v灵枢的最早文献记载王冰次注的黄帝内经 素问序和注中。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3.素问、灵枢的通行版本v年代 医家 贡献 v唐 王冰 将素问回复到八十一v 篇,重以二十四卷本行世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v 使古今必分,字不杂糅 v宋 高保衡 重考王冰本素问,定名为v 林亿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v宋 林亿 校勘灵枢经残本 v南宋 史崧 校家藏旧本灵枢 九卷,共v 八十一篇, 以二十四卷本行世,v 书全名定为黄帝内经灵枢经 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二、内经、素问、灵枢的命 名含义v(一)内经书名的涵义v内经作为书名,始见于刘歆所著七 略,后载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方技略。其所以冠以“黄帝”之名,是受 汉代托古学风的影响,不外乎申明其道也 正、其源也远而已。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古书以“内”、“外”命名者,一般是就其内 容而言的,如汉书艺文志所载书目以 “内”、“外”命名其书者有多种,正如丹波 元胤医籍考所说,“内、外,犹易 内、外卦,及春秋内、外传,庄子 内、外篇,韩非子内、外诸说,以 次第名焉者,不必有深意。”后世虽有解“ 内”为“五内”(即五脏)阴阳者(明代吴语), 但颇牵强,恐非本义。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书名称为“经”者始于汉初。其所谓“经”非 儒学之经,系指医学之“经”。“经”字的本 义指织物的纵线,陆明德经典释义解 释经为“常也,法也,道也”,即规范,必 须遵循的法规。此书之所以称为“经”,是 指其中所阐述的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和原 理都是业医者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因为书中所言医学道理至真至要而又至善 ,是传授济世活人妙术之大典,是医林习 业的最高法则。虽然古医籍中以“经”名之 者众,但内经是医学诸“经”之首、之 源、之宗。 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内经作为书名,早期并不是黄帝内 经的简称、专称,后世唯以黄帝内经 为“内经”名书者,是因其在诸经之中的 意义最大、流传最广、影响最为深远、地 位最为尊贵,故自西晋皇甫谧以降,遂为 黄帝内经之简称、专称而别无他指。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 (二) 素问书名的涵义v内经中的素问之名,始见于东汉 张机(仲景)伤寒杂病论序,其中记载 道:“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 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 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 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 论合十六卷。” 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次在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也 有提及,“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 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对素 问之名的解释,则始于诠注该书的第一 人梁代的全元起。认为,“素者,本也 。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 五行之本,故曰素问”(新校正引)。第二节 内经的沿革v明代吴昆、马莳、张介宾等人认为,此书 为黄帝与岐伯等对医学“平日讲求”、“平素 问答”、“平素讲问”的记录。其解贴切朴实 ,所以钱超尘先生说:“把黄帝与岐伯等人 平素(对医学)互相问答的内容记录下来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