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 从何而来?1杭州第二中学 周叶菲IPHONE4S的SIRI,代表了人 类开发手机智能的新阶段。 深化了人类对通信工具的认 识。认识从何而来呢?需要经 过大量科研人员和客户的具 体实践。2实践对我们的认识起着 怎样的作用呢? 请同学们任真阅读手中的四段材料,并 花5分钟分组探讨材料下提出的问题。3【材料1】 创业乔布斯【材料4】 智慧的启发【材料3】 天才最孤独【材料2】 手机新时代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与其坐而格竹。不如动手开拓世界。与其坐而格竹。不如动手开拓世界。4要认识事物,必须借助一定工具手段,和要认识事物,必须借助一定工具手段,和 客观物质发生关系,使客观事物发生改变客观物质发生关系,使客观事物发生改变 ,才能获得关于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关于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手机等科技产品延伸了人类的感官认识,改变了从前缓慢而闭塞的认识方式,也为整个时代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革命。科技成果推动了整个产业的扩大和层次的提升。 正是因为人们在探究世界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的发展能为人们提供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67过,还是不过?我不怕 千万人 阻挡, 只怕自 己投降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不超出思维等认识层面,就无法得知认识是否与客观规律相符,就永远下不了河过不了河,永远对未尝试抱有未知的遗憾。 只有将主客观相联系比照,才能检验主观认识的相符性。 只有实践,才能将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 89史蒂夫乔布斯是25年来美 国最成功的CEO。 他独特的 将艺术天分和工程师视野熔 于一炉,创造了一个卓越的 公司。 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 大的创造者之一。谷歌董事长施密特你受到了怎样的人 生启示?你会在具 体学习和生活实践 中怎么做?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的根本任务不是单纯的认识,而是回到实践更好的改造世界。脱离实践的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今天得到的启示,是为了在今后的实践中深化认识,更好地改造世界。 而此时的认识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依据规律、指导下一步的实践。10 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得到了大量的启发。 也能得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为认识提供了11唯一来源唯一来源 发展动力发展动力检验其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检验其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目的和归宿实践究竟 是什么呢 ?12think different “苹果 ” (1)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构成三个要素是客观的。自70年代起 ,苹果的创新实践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科技成 果和创新体验。(2)主观能动性 无创新无进步,只有那些认为能够改造世界 的人,才能真正改造世界。(3)社会历史性中国目前手机用户已超9亿。苹果的成果也 为我们开创了手机的新时代,见证人类生活方 式的推进。13 1、理论指导:think different, and do sth 少空谈,大胆实践,深化认识。 2、理论总结: 实践是改造_的_活 动。 实践的特性是_、_、 _。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为实践是认识的 _、_、 _、 _。14客观世界物质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唯一来源发展动力 检验其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 1、(2009海南单科)“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 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 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这说明( ) (1)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3)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4)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1)(2) B.(1)(3) C.(2)(4) D.(3)(4)15B 2、(2008金华)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于 2007年12月22日打捞成功,为了让“南海I号” 船体和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人们为它精心设 计的“水晶宫”的水质、温度及其环境,都将 模拟“南海I号”的海底环境参数。这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B.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D.事物存在的条件是主观的16B 3、(2009浙江嘉兴一模)温家宝总理在谈到 世界金融危机时指出:“中国俗话说吃一堑, 长一智我们必须从中认真吸取教训。”这体现 的哲学道理是(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1)(2) B.(2)(3) C.(1)(3) D.(3)(4)17C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 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 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 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 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 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转向自主创新型经济。 2010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 了人类对人和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 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 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18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