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鉴赏炼字专题一字不同,境界迥异2、杜甫语: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1 “轻风_细柳,淡月_梅花”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炼字的基本内容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早梅 唐齐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园。周邦彦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去年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魏初绕 闹直圆共 又 一肥老常见题型: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试题变形: (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2)此诗有点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 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 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高考链接例1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 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 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 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 ,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 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3分)(2)简析 “危似孤臣 末世难”中 “孤”字的 妙处。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3分)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 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 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 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 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 字面相连,联想自然。(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 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 志。(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偶然存留的孤山与宋世仅存的孤臣 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 乏,比喻贴切。(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 )例2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绪?请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 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 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像、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 进行简要分析。答: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 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 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 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 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 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 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 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 叹。例3.(2008年高考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 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 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 ,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 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 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 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 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闲适无拘生活 的向往。第一步:解 释该字在句 中的含义。第二步 :展开联 想把该字 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 象。第三步:点出 该字烘托了怎 样的意境,或 是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作 用)(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 生活?请简要分析。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参考答案: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 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 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 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 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 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 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 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 中归去! 解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 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 术效果。【巩固练习】 1、(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 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 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 (1):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 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 “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 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 “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 面意思是“屡屡”“常常”,言外 之意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 盼。 “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 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 。(1)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 样的感情? 【答案】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 后漂泊流离、思想怀归的感情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2、(10年南京调研)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 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 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试题: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 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 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 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 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 ,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 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 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 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 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 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 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 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 邀请。3、(07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 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 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 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 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 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 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 ,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 家事南亩”的景象。这给前面所绘的 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 画面活了起来。模拟试题:谒金门 (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 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问:“吹皱一池春水”被历代评论家所推崇,请简析句 中“皱”字的妙处。【参考答案】“皱”既指微风轻拂,池上漾起一层涟漪;又指词中 主人公因孤独寂寞,感情上也有一层涟漪。一语双关, 自然贴切,耐人寻味2010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 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 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010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 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答: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2010年天津卷 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分)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2分)(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2分)答: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2010年湖南卷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 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 ;“映”字 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 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 以愉悦人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