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4万有引力理论 的成就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两个分力的大小关系,计 算地球质量; (2)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 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 体的质量; (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找到事物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事件的之间相似性采取类比方法分析新问 题的能力与方法;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探究的心理品质; (2)体会物理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适性,领略物理学的优美。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地球质量的计算、太阳等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 教学策略:通过数据分析、类比思维、归纳总结建立模型来 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学策略:通过类比思维、归纳总结建立模型来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一.测量天体的质量1.测量地球的质量思考: (1)根据所学的知识你 能解释为什么可以不考虑地球自 转的影响?(2)测量地球质量运用 了处理天体运动问题的那种思路 ?F引F向GF引 GF向2.测量太阳的质量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太 阳为中心天体。思考:(1)行星做圆周运动 的向心力是什么?(2)是否需要考虑九 大行星之间的万有引力? 如果设中心天体质量为M,行 星质量为m,已知行星围绕太阳转 动的轨道半径为r,即行星到太阳 的距离及公转周期T。 我们如何利 用这些条件来测量太阳的质量呢? 是处理天体运动问题的那种思路?2.测量太阳的质量反思:(1)不同行星与太阳的距离r和围 绕太阳公转的周期T都是各不相同 的,但是不同行星的r,T计算出来 的太阳质量必须是一样的!上面的 公式能否保证这一点?反思:(2)我们类比太阳,能不能通 过月亮或地球卫星来计算出地球 的质量呢?即通过行星的卫星计 算出行星的质量呢?是否需要知 道卫星的质量呢?(3)知道天体质量,能求天体密 度吗?结论:如果知道卫星围绕行星运动 的周期和卫星与行星之间的 距 离,同样可以算出行星的质量 或密度 。二:发现未知天体问题1: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是哪一 颗行星?问题2:人们用类似的方法又发现 了哪颗行星?总结: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一.测量天体的质量或密度二:发现未知天体强化训练: 1: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举算出地球的 质量( )A:已知地球的半径R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 速度gB:已知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r和周 期TC:已知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r和线 速度VD:已知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V和周 期TABCD强化训练:2.一宇航员为了估测一星球的质 量,他在该星球的表面做自由落体 实验:让小球在离地面h高处自由 下落,他测出经时间t小球落地, 又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试估算 该星球的质量。2hR2/Gt2强化训练:3.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g取 10m/s2,地球的半径R取6400km, 引力常数G为6.6710-11Nm2/kg2,由 上述条件,可推得地球平均密度得 表达式是 把上述数据 代入,可算得其值为 kg/m356103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