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9页
第2页 / 共119页
第3页 / 共119页
第4页 / 共119页
第5页 / 共119页
第6页 / 共119页
第7页 / 共119页
第8页 / 共119页
第9页 / 共119页
第1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风险辨识、控制评价危险 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工厂对 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辨识 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 产过程的特征。我们所说的危险源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 场所、工器具和行为动作等。 (1) 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 (2) 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等物体。 (3) 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违反安全工作规程,随心所欲地操作。一、危险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1. 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 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 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2.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3. 危险源与事故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 结果。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 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 的严重程度,它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 故的必要条件,其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 能性的大小。v二、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其分类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9) 中给出了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其分类。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线的单元。 它分为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贮罐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企业危险建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七类。+ . + 155q1 q2 qn Q1 Q2 Qn(一)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 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二)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若满足:则定为重大危险源。52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 国 家 标 准53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 国 家 标 准54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 国 家 标 准4.第一类危险源辨识第一类危险源辨识原则是,应该认真考察系统中能量 的利用、产生和转换情况,弄清系统中出现的能量或危险 物质的类型,研究它们对人或物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来辨 识危险源。5. 第二类危险源辨识第二类危险源辨识原则是,在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的基 础上,找寻可能使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措施失效的不安全 因素。主要通过系统安全分析来辨识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辨识的三个目的:提高识别效率 节省时间(1)工艺生产过程中所接触的物料不是都有危险性的; 工艺过程和单元操作也不是都有危险性。危险性识别 的作用(2)危险源识别要了解存在的危险性在什么条件下可以 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危险性识别的 经济意义(3)在危险源识别的基础上,才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 效的防范措施。19材料性质生产工艺生产操作组织管理措施动态化工过程20危险源识别方法大致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石化生产危险源识别213.2 化工工艺过程危险性辨识风险辨识、控制评价(石油化工)3.3 安全评价方法3.1 石油化工生产危险物质的识别3.1.33.1.4不稳定物质(活性化学品)的识别混合危险物质的识别223.1 石油化工生产危险物质的识别3.1.1 物料危险性调查3.1.2 危险物品的分类3.1.1 物料危险性调查(一)物料危险性调查的主要内容(1)一般项目 包括物料的名称(中英文名称、商品名称)、外形、颜色、气味、分 子式、结构式等。并对其危险性进行鉴别。(2)物理性质 包括物料的密度、蒸气的相对密度(以空气密度为基准,即与空气的相 对密度)、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熔点(冰点、凝固点)、沸点、蒸气潜热、熔化 热、比热容、蒸气压,以乙醚为基准的相对蒸发速度、导热系数、粘度、介电常 数、电阻或电导。(3)化学性质 包括生成热、聚合热、燃烧热、分解热、混合热、热稳定性(分解或 聚合的最低温度,包括常压或压力下的差热分析数据)、冲击敏感性、自燃温度、 闪点、燃烧极限(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爆炸过程的最高压力和压力上升速度。(4)毒性 包括吸入毒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经消化道侵入毒性(半数致死剂量 LD50)、经皮肤吸收毒性(半数致死剂量LD50)、急性中毒症状、慢性中毒症状、嗅觉闻浓度、嗅觉团麻痹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C)、阈限值(TLV)、时间加权平均阈限 (TWA)、短时间接触阈限值(STEL)及上限值(TLV)。 2324(5)危险性的判断 可分为爆炸(爆轰、爆燃)、易燃、自动着火、自身反应(聚 合、分解)、氧化、形成过氧化物、腐蚀、与水或其他物质混合发生危险、 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至畸胎性等。(6)储存要求 包括容器、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及添加的稳定剂。(7)废弃方法 包括水冲、排放、焚烧、掩埋、化学处理和所用的化学品(8)灭火方法 包括水、喷水雾、泡沫(所用泡沫类型)、二氧化碳、干粉(干性化 学品)、砂土掩盖、切断可燃物的供给、任其燃烧等,及灭火过程中应注意 的事项(如火灾时有无有毒气体产生和灭火人员的防护方法)和禁用的灭火方 法。(9)人员防护及急救 明确需要采用什么防护用具(对眼、股、头部、手、脚、 身体及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具)及急救方法,如保持安静、呼吸新鲜空气、人 工呼吸、输氧、保温(冷暖)、用水冲洗净、用洗涤剂冲洗后再用水冲净、 服呕吐剂或解毒剂(所用药物名称)等。26(二) 调查方法 多渠道取得物料的各种性质资料(1)括从文献、手册等资料中查找数据;收集事故实例 获得数据;(2)向专利商和制造商索取数据;(3)利用物质的化学结构推测化合物的不稳定性或从物 质的分解热、燃挠热平衡值推测化合物的不稳定性,然后通过试验验证。3.1.33.1.4不稳定物质(活性化学品)的识别混合危险物质的识别273.1 石油化工生产危险物质的识别3.1.1 物料危险性调查3.1.2 危险物品的分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 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 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 机过氧化物有毒物品放射性物品 和腐蚀品283.1.2 危险物品的分类: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29爆炸品按危险性分为5类:即具有整体爆炸 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具有抛射(放射)危险, 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具有燃烧危 险和较小爆炸危险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危 险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无 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 炸物质等。(1) 爆炸品(Explosives) 定义: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 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周围 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 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 种作用的烟火物品。30(1) 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 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2) 温度在21.1 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 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 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Reid vapour Pressure)大 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类为:易燃气体、不燃气体、 有毒气体三类。(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ompressed gases and liquefied gases) 定义: 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 两种情况之一者:31A 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 字19908号)中,易燃介质是指与空气混合 的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和下限 之差值大于或等于20的气体(蒸气)。 B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 范(GB550892)中,易燃液体是指在可 预见的使用条件下能产生易燃蒸气或薄雾, 闪点低于45 的液体。(3) 易燃液体(Flammable Liquid) 定义: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 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人其他类别的液体 。易燃液体的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但对不 同运输方式可确定本运输方式适用的闪点而不得低于 45 。32(4)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a 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 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 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己列入爆炸品的物质。b 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 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 物品。c 遇湿易燃物品指通水或受潮时发生 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 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 燃烧或爆炸。33(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a 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 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 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能与松软 的粉末状可燃物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振动或摩 擦较敏感。b 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 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 易分解,对热、振动或摩擦极为敏 感。34(6)毒害品和有毒品感染性物品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 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 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 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的半数致死量: 固体LD50500mg/Kg ,液体LD502000mg/Kg ;粉尘 、烟雾及蒸气吸人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10mg/L的固体 或液体;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2000mg/Kg(7)放射性物品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 的物品。35(8)腐蚀品腐蚀品系指能灼烧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 的固体或液体,即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或温度在55 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 6.25mm/a的固体或液体。按化学性质可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及其他腐蚀品 三项。383.1.33.1.4不稳定物质(活性化学品)的识别混合危险物质的识别3.1 石油化工生产危险物质的识别3.1.1 物料危险性调查3.1.2 危险物品的分类394.1.3 不稳定物质(活性化学品)的识别不稳定物质(或活性化学品)包括了爆炸品、氧化剂 和有机过氧化物:(1)能引起爆炸或火灾的不稳定物质。一般具有可以放出较大能量的原子团,且大多具有 较弱的化学键,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开始反应,放 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上升导致着火和爆炸。当化合物中存在爆炸性物质所特有的原子团时,对这 样的化合物就应引起注意。(2)活性化学品在分解反应中放出大量的能量的物质(反应热、分解热、燃烧热),可以根据反应热、氧平衡 值(OB)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该物质的爆炸或发 火的危险性。40爆炸性物质特有原子团物质含有环氧烃原子团就可能 有很强的爆炸和燃烧特性(一 ) 利用爆炸物质特有原子团识别不稳定物质(活性化学品)41(二) 利用能量标准识别不稳定物质第一个判别标准最大分解热。假定化合物发生分解时,可以生成CO2、H2O、N2、CH4、C、H2、O2,计算这些生成物的组合中的最大分解热(Hmax)Hmax 2.9KJg时,危险性大; Hmax 20.9 54KJg危险性小; (Hc) (Hmax)介于12.5 20.9之间危险性居中。42(二) 利用能量标准识别不稳定物质第三个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