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merica Russia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 2.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冷战(COLD WAR)的含义:是指二战后(1947-1991)在美苏为 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 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 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 识形态等各个领域。一、冷战形成的原因材料一: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 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斯大林 材料二: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 ,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 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 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 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 们! 杜鲁门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美 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它把苏联视为其称 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2、美苏之间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 冲突日益加剧。战后初期美苏力量对比:经经 济济军军 事政 治美 国工业产业产 量占 53.4% 出口贸贸易占 32.4% 黄金储备储备 占 74.5%武装部队队1200多万 国防预预算超800亿亿美元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军事基地 拥拥有原子弹弹控制操纵联纵联 合 国苏苏 联联相对较对较 弱拥拥有最强大的陆军陆军 在1945年五月时苏联时苏联 武装 力量总总人数为为1136.5万人 安理会常任理 事国 控制了东东欧地 区3、二战刚刚结束,包括美苏两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 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战争。4、美苏实力相对均衡,谁也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变为对立关系的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变为对立关系的 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 ) A.A.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B.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C.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D.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 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 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 A.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B.B.西欧严重削弱西欧严重削弱 C.C.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D.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美苏两极格局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美苏两极格局领域政策措施 美国苏联 政治 经济 军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二、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1946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8000字电报:遏制理论遏制理论( (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内容:二战结束之初,美国在苏联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需要 捍卫。苏联的存在是美国未来发展的障碍。美国政府要遏 制苏联。在那里(指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 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 流要维持。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 ,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乔治凯南1946年2月22日致美国国务院电文这是摘自美国驻苏代办凯南给国务院的一封长达8 000字 的电报中的一段话。在电文中,同学们得到了怎样的信息?(一)冷战政策的提出杜鲁门主义理论基础1、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1946年3月丘吉尔在杜鲁门 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 和平砥柱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 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 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 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 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下。”丘吉尔和平砥柱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主张(实质):遏制 苏联,对抗共产主义 运动 希、土危机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提供了契机。 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 2、提出及主要内容 3、实质 是以维护美国安全、反苏为幌子,干涉各国内 政,在全球扩张,称霸世界 4、实施(1)在欧洲,美国控制了希腊、土耳其,加紧筹划建立_。(2)在亚洲,美国继续大力资助蒋介石在中国扩大内战,逐步放宽对日占领政策,扶持日本成为在远东遏制“_”的重要阵地。 5、影响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练习:练习: 1.1. “ “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 ”的实质是(的实质是( )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侵略 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 D.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9 贝尔格莱德任务:A 加强了各国的团结,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 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B 使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按苏联意图部署各国党和行动计划,粗暴干涉兄弟党内 部事务,使情报局成为其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的工具。1948年6月苏联更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南斯拉夫开除出 情报局,对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恶劣影响。 )组织经验交流,必要时在相互协议的基础 上协调各党的活动影响:(二)马歇尔计划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 们的援助。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而企图延长人类痛 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政府的反对。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资料回放】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 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 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愿意协 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的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 1、背景: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困难 工人运动高涨,威胁西欧资产阶级的统治2、目的: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 ; 遏制苏联 3、概况:1947.6 提出,1948年实施(1) (2)使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随着实力增强必然要求摆脱控制)(3)5、影响:4、实质 :(4)使苏联感到进一步加强对东欧地区控制的必要(美国曾以 此计划为诱饵,吸引东欧各国加入以孤立和打击苏联)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 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1.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 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2美国在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对亚洲则是: A扶助蒋介石挑起内战 B.发动了朝鲜战争 C.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 D.从亚洲撤退兵力充实欧洲1949年1月A、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B 、苏联在与成员国的双边贸易中没有遵照平等互利的原则 ,且把它变成推行苏联经济模式的工具,严重损害了成员国 的经济利益A 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 B 反击“马歇尔计划”,巩固东欧地区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目的:成员:宗旨:苏、保、匈、波、罗、捷六国 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 的经济发展。影响:控制西欧,在军事上遏制苏联(1)背景:(2)建立:(3)目的:(4)影响 :(三)北约和华约 1、北约的形成(1)背景、目的 :(2)建立:(3)影响:(三)北约和华约 2、华约的形成 巩固东欧地区、抗衡北约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是 的全面对抗双方争夺重点在在全球冷战下不排除 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力量对立 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表现为两大集团激烈对抗 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三、冷战的特点除直接交战以外欧洲局部地区非直接对抗的热战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意识形态上四、冷战的影响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政治上:导致国际关系异常紧张,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 义国家的对立,两强相争导致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经济上:由于冷战,世界经济被人为地按照社会制度的差异分割 成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阻碍了全球范围的互通互利,世界性经济 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导致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 之间、南北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 军事上: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部热战不断,造成一些国家的分 裂和领土纠纷,世界长期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古巴导弹危机)成才P50(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它 的建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正式形成的标 志是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 (2)同时两者又促进了冷战局面的形成,而冷战的 加剧又促使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3)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产生又是雅尔塔 体制的组成部分,两极格局、冷战局面的形成从 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