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章 均匀腐蚀和金属钝化 (Uniform Corrosion & Metal Passivation)4.1 均匀腐蚀的概念4.2 腐蚀速率的表示方法4.3 金属的钝化14.1 均匀腐蚀的概念 均匀腐蚀:在金属与介质接触的整个表面都发生的腐蚀类型。 是全面腐蚀的一种形式。 局部腐蚀:在金属表面局部的区域上发生严重的腐蚀,而表面 的其他部分未遭受到破坏或者腐蚀程度相对较小。2 构成均匀腐蚀过程的腐蚀原电池是微观腐蚀电池 ,而构成局部腐蚀过程的原电池是宏观腐蚀电池。 均匀腐蚀时,阳极溶解和阴极还原的共轭反应在金 属表面相同的位置发生,阳极和阴极没有空间和时 间的区别,因此,金属在全面腐蚀时整个表面呈现 一个均一的电极电位,即腐蚀电位。局部腐蚀由于 金属表面存在电化学不均匀性,阴极反应和阳极反 应分别在阳极和阴极发生,阳极区和阴极区发生空 间分离,阴阳极之间存在电势差。 一般情况下,局部腐蚀发生时,阳极区面积很小 ,阴极区面积相对较大,导致阳极区电流密度很大 ,发生严重的局部腐蚀。344.2 腐蚀速率的表示法 4.2.1 平均腐蚀速率的表示失重法深度法电流密度 表示腐蚀速度i: A/m2 A: g/molF: 26.8A.h/mol564.2.2 均匀腐蚀速度计算789钝化:电动序中一些较活泼的金属,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或介质 中,变为钝态的过程。4.3 金属的钝化 4.3.1 钝化现象钝化剂是能够使金属发生钝化的物 质。包括氧化剂,如硝酸钾、 重铬酸 钾、 高锰酸钾等,还包括非氧化性的 ,如氢氟酸就是镁的一种钝化剂。值得注意的是,钝化的发生与钝化 剂氧化能力的强弱没有必要联系。例 如,高锰酸钾溶液比起重铬酸钾溶液 来说是更强的氧化剂,但实际它对铁 的钝化作用比重铬酸钾差。10钝化的金属腐蚀过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1)金属在钝化状态时,腐蚀速度非常低。 (2)金属发生钝化都伴随着电位的较大范围的正 移。 (3)金属发生钝化的现象只是金属表面性质的改 变,是金属的界面现象。 11 根据钝化发生的难易程度可以将金属分为自钝化 金属和非自钝化金属。 自钝化金属是指那些在空气以及很多中含氧的溶 液中能够自发钝化的金属。例如,金属铝在空气中 很快在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在空气中能自发钝化 的金属还有铬、钛、钼及不锈钢。 非自钝化金属是指在空气和含氧溶液中不能自发 钝化的金属,如铁、镍、钴等在空气中不能自发钝 化,必须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发生钝化。124.3.2 阳极钝化曲线 金属除了可用一些钝化剂处理使之钝化外,还可采用 对其进行阳极极化的方式进行钝化。 阳极钝化与化学钝化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一 定条件下,当金属的电位由于外加阳极电流向正方向移 动而超过某一电位时,原先活泼的金属表面会发生某种 突变,使阳极溶解过程不再服从塔菲尔方程的动力学规 律,阳极溶解速度急剧下降,金属表面进入钝化状态。13以铁的阳极极化曲线为例:(1)A-B区,活化区,FeFe2+2e(2)B-C区,过渡区,此时在表面可能生成二价或三价的过渡氧化物,表面处于不 稳定状态,可能发生溶解和钝化的交替,可能出现电流密度的剧烈震荡的现象。 Fe+4H2O Fe3O4+8H+8e(3)C-D区,稳定钝化区,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耐蚀性好的钝化膜,对应很小的基本 不变的电流密度,用于维持化学溶解的钝化膜的修补。此时,化学溶解速度等于成 膜速度。(4)D-E区,过钝化区,金属氧化膜可能氧化成高价的可溶性产物,或直接发生析 氧反应。稳态极化曲线,可以 通过准稳态方法测量,动 电位扫描,扫描速度 1mV/s1415非自钝化金属在外电位作用下 处于钝化状态,当外电位撤去后 ,其电位先很快降到某个仍为正 的数值(Flade电位F),然后 在数秒到几分钟之内变化很慢, 最后快速降到正常活化电位值。 F愈正其金属丧失钝态的倾向 愈大。费拉德电位相当于氧化膜在介 质中的平衡电位。 费拉德电位与pH值之间存在着 某种线性关系。4.3.3 弗拉德(Flade)电位与金属钝态 的稳定性16对于Fe-Cr合金 , F的变化范围是 -0.220.63V。随着合金中Cr含 量的升高, F的数 值向负方向移动, 使金属的钝态稳定 性增大。17阳极极化曲线与Flade点位的应用参考文献:张春亚等,低碳钢的点蚀诱 发敏感性研究,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01,3(13):3137 184.3.4 金属的自钝化金属的自钝化:没有任何外加极化的情况下,由于腐蚀介质的氧 化剂(去极化剂)的还原引起的金属的钝化。1、氧化剂的氧化-还原平衡电位E0要高于该金属的致钝电位 Epp,即E0Epp;2、在致钝电位Epp下,氧化剂阴极还原反应的电流密度或者 阴极极限扩散掉流密度必须大于该金属的致钝电流密度ipp, 即在Epp下,iLipp 实现金属的自钝化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自钝化趋势: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自钝化趋势,按金属腐蚀 阳极控制程度减小顺序为:Ti、Al、Cr、Be、Mo、Mg、Ni、Co 、Fe、Mn、Zn、Cd、Sn、Pb、Cu。19a,b点:如铁在硫酸中腐蚀c,d,e点:不锈钢在不含氧的酸中的腐 蚀f点:如铁在中等浓度的硝酸中以及不锈 钢在含Fe3+的硫酸中的腐蚀g点:碳钢、不锈钢在极浓的硝酸中的腐 蚀2021阴极过程为扩散控制时224.3.5 金属钝化理论金属表面的成相膜通常是金属的氧 化物薄膜。在某些金属上可直接观察 到这种成相氧化膜的存在,并可以测 定其厚度和组成。如: 使用I2和KI甲 醇溶液作溶剂,便可以分离出铁的钝 化膜。用光学(椭圆偏振仪,不必把膜 从金属表面取下来)、电化学方法可测 量钝化膜的厚度。在硝酸中铁2.53.0nm,碳钢 9.010.0nm,不锈钢0.91nm。成相膜理论:金属的钝化是由于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覆 盖得很好的固体产物薄膜,阻碍阳极进行,使金属转入钝态。在钝态金属上测得的 阴极充电曲线活化过程中出现平阶的电位称为活化电位,即(Flade)弗拉 德电位。23 金属处于稳定钝态时,并不等于它已经完全停 止了溶解,而只不过是溶解速度大大降低而已。 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是因为钝化膜具有微孔,所以 钝化后金属的溶解速度是由微孔内的金属溶解速 度所决定的。但也有人认为金属的溶解过程是透 过完整的膜而进行的。24 要生成具有独立相的钝化膜,其先决条件是在 电极反应中要能够生成固态反应产物。这可以利 用电位-pH图来估计简单溶液生成固态物的可能 性。从图中,我们可以看 到,锌在pH14的简单溶液中金 属发生溶解,生成可溶 性产物,而溶液的pH 值在913之间时,则生 成不溶性产物。这就解 释了为什么锌在中性溶 液中最容易钝化的原因 。25 并不是所有的固态产物都能形成钝化膜。例如,腐蚀次 生产物往往是疏松的,它若能沉积在金属表面上,并不能 直接导致金属的钝化,而只能阻碍金属的正常溶解过程, 不过这种阻碍的结果可促使钝化的出现。 只有直接在金属表面上生成的固相产物才能导致金属钝 化。26吸附理论:金属钝化是由于表面生成氧或含氧粒子的吸附层, 改变了界面结构,使活化能提高,使金属反应能力降低。理论依据:测量界面电容。在镍和镍合金上,钝化电位区间的界面电容值相较于活化状态 时的界面电容值相差不大。测量表面电量。如Pt在盐酸中,只要有6%的表面充氧,就可使Pt的溶解速度 降低4倍,若有12%的Pt表面充氧,则其溶解速度会降低16倍。 无需形成氧化膜。两种理论的比较 成相膜与吸附膜在厚度方面 所形成键的性质方面 化学键 化学吸附键 274.3.6 影响进入钝化状态的因素 (1)金属及合金成分的影响 不同金属有不同的钝化趋势。容易被氧钝化的金属称为自 钝化金属,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钛、铝、铬等,这类金属有着 稳定的钝态,钝化膜被破坏之后可以重新恢复钝态。 合金化是金属提高耐蚀性的有效方法。提高合金耐蚀性的 合金元素通常是稳定性组分元素。一般来说,两种金属组成 的耐蚀合金都是单相固溶体合金,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具 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蚀性。并且,所加入的合金元素含 量必须达到某一个临界值后,才能有显著的耐蚀性。 另外,在可钝化金属中加入阴极性组分,也可以促进自钝 化过程,并提高合金的耐蚀性。如用铂和钯合金化的钢,其 腐蚀稳定性显著提高。28(2)钝化剂的性质、浓度影响29(3)外加阳极电流也是影响金属建立钝 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钝化时间与阳极 电流的大小还有如下的经 验公式:铁在1mol/L的硫酸溶液中 ,(i-ipp) t钝化=常数锌在氢氧化钾溶液中,i t钝化1/2=常数30(4)搅拌的影响(5)温度的影响一般温度较低有利于钝态的建立。例如铁在50% 硝酸中25可以钝化,而在75 时,就不能自发 钝化。31(6)活性离子的影响 介质中若有活性离子(如氯、溴、碘等卤素离子),对 自钝化金属如铬、铝及不锈钢等,在远未达到过钝化电位 前,已出现了显著的阳极溶解电流。金属钝态开始破坏的 点位称为点蚀电位,用b表示。试用两种钝化理论结实氯离子 对钝化膜的破坏作用323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