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认 识 运 动 把 握 规 律1.运动的含义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运动是物质 的固有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1.静止的含义2.二者关系 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客观性 与普遍性3.方法论要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事物是运动的一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是指宇宙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呢?有没有绝对不运动的事物和现象?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物质 运动根 本 属 性存 在 方 式主 体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 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运动离不开物质)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 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 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物体地一定 条件和范围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 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 系呢?)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 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 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 ,它又有静止的一面。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思考) P32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 此荒唐的错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 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 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 辩论。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 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情。 这位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 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儿 在飞行,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便 敏捷地把它抓过来。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是一颗德制的子弹!这位飞行 员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伸手把子弹抓 住呢?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 (1 1)、什么是规律)、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 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 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注意2:2、水往低处流3、苹果落地4、万有引力规律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 而是本质的联系1、守株待兔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 而是必然的联系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 2)规律的特征)规律的特征 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客观性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 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A、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和主 观意志为转移的。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 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 抗的(3 3)规律的方法论要求)规律的方法论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 规律否则受规律的惩罚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必须:认 识 运 动 把 握 规 律1.运动的含义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运动是物质 的固有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1.静止的含义2.二者关系 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客观性 与普遍性3.方法论要求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 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 、生存。”这句话说明( )A.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 西不一定是运动的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是不存在的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人们眼里、心中 运动 B课堂练习2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3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永恒性DCC5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观点( ) A.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C.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完全不同的6克拉底鲁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意识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违背了事物是运动的原理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B“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这表明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规律是普遍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 学道理是(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矛盾具有普遍性2005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多次沙尘天气,呈现出频率 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 频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 得关注。据此回答 1、由于“人祸”形成沙尘天气,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B“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C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 祸”发生 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沙尘天气 DC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点物质的概念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运动是物质 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有 规律的运动的含义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静止的含义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方法论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分析题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左右,印度尼 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近40年来世界上最强烈 的地震,遇难者超过23万人,还有大量的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计。材料二: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发生地震、海啸,造 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既是天灾,也有人祸的因素。近 几年来,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砍倒了海边的红树林以换取外汇。并建起大量观景 房,发展旅游业。这导致了海啸直接扑向陆地。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印度洋地震 和海啸的发生证明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任 何事物运动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 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 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东南 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砍伐红 树林,建观景房,违背了客观规律,受到了自然规律 的惩罚。 预习: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如何阐释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人脑与动物的大脑有何不同?动物的大 脑为何不能成为意识的物质器官?()为什么说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也就无 法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火山爆发规律是事物的固有联系不是外部强加 不是主观意识赋予的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规律是事物的固有联系()红灯停,绿灯行()乌鸦报丧,喜鹊叫喜 ()国之将亡,必有妖异;国之将兴,必有吉兆()新陈代谢规则,人制定 的,强加的唯心主义 主观意识 赋予规律,生物 体本身所固 有的联系 上述哪些属于规律,为什么?回答问题: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表示为:几种引力 的比较:不是现象联系.苹果落地 水往低处流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思考:回答问题: 1、这些现象分别反映了什么规律? 2、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现象联系是指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的,它是人的感 觉器官可以感知的; 本质联系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它深藏 在事物内部,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常言道:“龙生龙,风生风,老鼠养儿会打洞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电流变化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引起电流变化。不是偶然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交替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循环(1)因为它违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不科学的。(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 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遵遁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想一想()“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人们认识了引力规律和其他有关规律 ,就可以克服地球引力,把宇宙飞船准确地 送上月球;掌握了浮力规律,就能制造船;认 识了生物变化规律,就能自觉地培育农作物 的新品种.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观点?v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P34后一段.(1)区别:性质不同含义不同(2)联系: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 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错误的规 则会导致人们产生错误的行为,从而遭到规律 的惩罚。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规则是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 度或章程,规律是事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则是人们制定的,可以修改、补充或废 除,它是主观的;规律则不能被制定、修 改、废除,它是客观的。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的含义: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 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3)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四分析题(16分)26、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左右,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 发生近40年来世界上最强烈的地震,遇难者超过23万人,还有大量的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计。材料二: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发生地震、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既是天灾 ,也有人祸的因素。近几年来,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砍倒 了海边的红树林以换取外汇。并建起大量观景房,发展旅游业。这导致了海啸直接 扑向陆地。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6、(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发生证明了自然界的 存在和发展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