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索实践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阶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 新经济政策的阶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对比(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 探索阶段 列宁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次设想和实践 :1、1917年2月革命1918年春设想缓和的、逐步的和平过渡。 2、1918年春1920年底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 3、1921年春1927年采取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1、建立苏维埃政权机关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无产阶级着手国家机关,建立了新 型的国家机关。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 ,开始探索建立新型民主的苏维埃政权 2、把“苏维埃”推向世界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可在“一国首先取胜”而不可能最终胜 利的理论,苏维埃政权对外推行和支援世界革命的路线, 并迅速在1919年3月组织成立了世界共产党共产国际 3、苏维埃政权最初的经济措施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改造,将银行、铁路 、大工业企业等没收实行国有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国 有经济,但比较谨慎。1917年11月通过工人监督条例 ;根据土地法令颁布了土地社会化法令,实行 土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 探索阶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 景与目的(1)背景:国内战争,政治 经济形势严峻 (2)目的: 战时:集中一切人力、物 力、财力,保证军事胜利 。 战后:试图直接过渡到社 会主义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苏俄内战(1919-1921)(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u 余粮征集制;u 实行广泛的工业国有化;u 工业管理实行集中制;u 私人商业国有化,禁止市 场流通和私人自由贸易;u 取消货币,经济关系实物 化;u实行劳动义务制。后期的群众争议的情景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后期的群众争议的情景(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1)特点:用军事化的手 段管理经济。 (2)历史作用: 保证了百万红军和城 市人口的粮食供应; 最大限度地把仅有的 一点工业资源、设备、产 品集中起来,保证了战争 的需要; 把全国变成一个大军 营,令行禁止,整齐划一 ,共同对敌,战胜了资本 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 。苏俄国内战争时英勇作战的红军战士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局限性与评价 (1)局限性: 脱离了经济政治发展水 平; 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2)评价: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捍 卫苏维埃政权,起了重大 作用。 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引 起新的经济政治危机。 列宁说:“为了拯救国家,拯救军队,拯救工农政权 ,当时必须这样做。”(列宁全集第41卷,第10 页)但是,“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 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 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 集第4卷,第570页)(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阶段战时共产主义制催化了饥荒(三)新经济政策的阶段1、新经济政策背景与目 的(1)背景:国内战争后,经济严重 破坏,农民对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严重不满。 (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 政治危机。 党代会期间-克里姆林宫外 竖立的讽刺漫画人像(三)新经济政策的阶段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n 实行粮食税(最主要), 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允许贸易自由;n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利用 租赁制和租让制等国家资 本主义:n 从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转 化,废除平均主义强调物 质利益和按劳分配原则;n 领导体制中改变党和国家 高度集权和行政命令的领 导方法。实行粮食税粮食产量开始 回升3、新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实质:(1)特征: 以市场为取向; 多种经济成份共存;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改革过分集权的政权体制。(2)实质:按照商品经济规律办事,改善工农关系和资本主义的关 系;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探索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小 农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它标志着列宁社会主义 建设思想的重大转变。(三)新经济政策的阶段4、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 政权。 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道路。 (三)新经济政策的阶段战时战时 共产主义义政策新经济经济 政策背 景国内战战争、 政权权面临临危机“战战策”过时过时 ,引发发危机 经济经济 困难难 目 的战胜敌战胜敌 人、巩固政权权,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义过 渡恢复经济经济 、巩固政权权, 为实现过为实现过 渡创创造条件 内 容见见下表见见下表特 点高度集中,军军事、行政干 预预 单单一共有制利用市场场、商品货币货币 关系 ; 多种经济经济 成分 效 果战胜敌战胜敌 人、巩固政权权;存 在 弊端,直接“过过渡”失败败恢复了经济经济 、巩固了政权权 为为工业业化和“过过渡”打下基 础础 (四)战时政策与新经济政 策比较内容战时战时 共产主义义政策新经济经济 政策 农业农业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工业业国有化实实行国家资资本主义义商业业取消自由贸贸易允许许商品买卖买卖分配实实行配给给制按劳劳取酬的“工资资制”“新”在哪?对比: 1.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态度:由排斥到利用; 2.工业经济成分:由单一国有到多种成分并存; 3.控制经济手段:由军事和行政手段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4.分配方式:由配给制到工资制; 5.向过渡到社会主义途径:由直接进入到恢复经济逐步过渡;(四)战时政策与新经济政 策比较实质:把商品经济关系 引入国民经济中(四)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政策相似点苏苏俄新经济经济 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政 策 背 景面临经济困难 、社会动荡内战战后,“战战策”引 发发 政治、经济经济 危机“文革”使经济濒经济濒 临临 崩溃溃,社会混乱内 容 进行农村经 济 改革 利用市场和 货 币关系发展经 济以粮食税代替余 粮 收集制 放开商品市场场; 掌 握经济经济 命脉,发发展 多 种经济经济 成分推行家庭联产联产 承 包责责任制 公有制为为主体 , 发发展多种经济经济 成 分作 用经济得到恢复 , 社会得到稳定生产产恢复发发展,政 权权 得到巩固经济发经济发 展,综综合 国 力提高,生活改 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