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 求 考点1 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1概念的内涵 (1)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概念只有通 过语词 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 在 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在不同场 合,同一个语词 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 同的语词 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2)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 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明确概念内涵,通常运用定义的方法。 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 方法。定义有被定义项 、定义项 和定义联 项三部分构成。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 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 下定义要遵循以下规则 :首先应该 正确地 认识对 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具备相应的 科学知识。其次应该 遵守必要的逻辑规则 。定义项 与被定义项 所指的范围必须等同 ;定义项 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定义不能用 比喻。避免“定义过宽 或过窄”、“同语反复 或循环定义”、“否定定义”、“比喻定义”等 逻辑错误 。 2概念的外延 (1)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 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 事物“有哪些”。依据两个概念 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 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要明确概念的外延,通常运用划分的方 法。 (2)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 方法。作出正确的划分,首先必须充分了 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 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子项的外延之 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犯“划分不 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在同一次划 分中,只能有同一个标准,否则会犯“划分 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划分应该 逐级进 行,不能越级,否则会犯“越级划分”的逻 辑错误 。下列对“犯罪”、“邮件”概念的划分是否 正确,为什么? (1)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 罪。 (2)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 件 几大类。 解析: 本题通过具体例子考查对 概念进 行划分应遵循的逻辑规则 。答题时 要先判 断两个概念的划分是否正确,再说明理由 。 答案: 上述对概念的划分是错误 的。因 为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而 上述对“犯罪”、“邮件”的划分采用了多个标 准,这犯了“混淆根据”或“划分标准不一”的 逻辑错误 。 考点2 判断及其分类 1判断 (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 象情况有所断 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逻辑 特征 对认识对 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 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一 是否定。 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任 何一个判断,不是真的就是假的。有断定 就会有真假,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 联系的。 (3)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 首先要对认识对 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 。 认识 不正确,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其 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 判断。此外,在概念的搭配方面、在判断 的联结 方面也需恰当,否则,就会产生判 断不当的毛病。 2判断的分类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 为简单 判断和复合判断。 (1)简单 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 其他判断的判断。它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 判断。 (2)复合判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 判断 构成的判断。是相对于简单 判断而言的。 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 判断。甲同学读了某篇散文,评论 道:“这篇 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乙同 学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 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 上。”甲同学反驳说 :“你既然不同意我的 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 矛盾吗?” 请问 :(1)甲同学的评论 属于什么判断? (2)上述对话 中谁的话不合逻辑 ,为什么 ? 解析: 本题考查联 言判断的有关知识。 要先判断甲同学的评论 属于什么判断,然 后判断甲、乙两位同学对话 中“谁的话不合 逻辑 ”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甲同学的评论属于联言判断。 (2)乙同学的话不合逻辑。既然不同意甲同 学的观点,也就同时否定了这篇散文的文 笔生动问题,即联言判断的联言肢有的不 真。 考点3 推理及其分类 1推理 (1)概念: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 个新判断的思维过 程就是推理。推理包括 前提和结论 。推理所依据的已有判断称为 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称为推理的结 论。 (2)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推理进 行不同的分类。 依据一般与个别的认识 关系,可以把推 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 推理、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 论的推理;归纳 推理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 一般性结论 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 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或从特殊性前提推 出特殊性结论 的推理。 依据前提与结论 之间是否要求有必然联 系的角度,可以把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 或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 推 理(除完全归纳 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 推理。 (3)推理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获得新知的 方法。推理的意义还 在于它是论证 和反驳 的工具。推理还是科学系统 2把握正确演绎推理的条件 一是前提必须真实,二是推理结构必须正 确。这两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指出下列推理采用的推理方法,并作简 要说明。 (1)成功不是有保证的,所以成功是没有保 证的。 (2)有的妇女是干部,所以,有的干部是妇 女。 解析: 本题考查换质 推理和换位推理。 解题时 要求先判断上述推理所采用的推理 方法,然后作必要的说明。 答案: (1)换质 法。这是个换质 推理,把 前提判断“成功不是有保证的”的联项 “不是” 改为“是”,并且把谓项 “有保证的”改为“没 有保证的”,从而推出一个新判断“成功是没 有保证的”。 (2)换位法。这是一个换位推理。通过直接 调换 主项与谓项 的位置,即把原判断中的 主项“妇女”与谓项 中的“干部”直接对调 位 置,构成一个新判断,即“有的干部是妇女” 。 考点4 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 归纳 推理是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 前提 ,推断出一般性结论 的形式。它可以分为 完全归纳 推理和不完全归纳 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 完全归纳 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 象中的每 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 该类 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 推理。要保证完全归纳 推理的结论 真实可 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 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 是真实的;第 二,所涉及的认识对 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 3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 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 象中的 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 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 4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 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 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 面广些,特别要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 情况的事例。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 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否则容易 犯“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某同学调查 三年来本校(系二级达标中 学)高中生参加省会考的情况,发现 所有学 生都通过了会考,进而得出结论 :二级达 标中学的学生全部都可以通过省会考。 请根据完全归纳 推理的条件,说明这个结 论必然正确吗?如果是错误 的,那么,必 然正确的结论 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完全归纳 推理的条件。 解题时 要根据完全归纳 推理的条件,说明 这个结论 不是必然正确的,然后写出必然 正确的结论 。 答案: 这个结论不是必然正确的。一个 正确的完全归纳推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每一个前提都必须是真实的,二是所 涉及的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某同学调查 的范围只是三年来本校所有的高中生参加 省会考的情况,并没有穷尽本校所有年度 的高中学生,更没有穷尽所有的二级达标 中学所有年度的高中学生。所以,“二级达 标中学的学生全部都可以通过省会考”这个 结论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是或 然性结论,不是必然正确的。运用完全归 纳推理得出的必然正确的结论是:本校三 年来的高中学生全部通过了省会考。 考点5 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 象在一些属 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 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 第一,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 的对象间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推论的 可靠性越大。第二,作为类 比根据的相同 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 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推论的可靠程度 就越高。第三,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 有与推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 现与推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 论。 正确理解类比推理方法 (1)要明确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客观事物 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 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可从任何事物都是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角度来理解 这个问题 。并注意类比推理与比较、比喻 的区别。比较只是简单 的判断,比喻只是 一种修辞手法,而类比推理的目的是推出 新知识。 (2)要了解类比推理的作用。类比推理在科 学技术的发现 和发明中具有前锋作用;类 比推理在日常论证说 理中可以帮助我们创 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 认识 中的错误 。 (3)要正确认识 和运用类比推理。类比推理 是或然推理,仅仅 靠它去认识 事物是不可 能的。因此在实践中应把它与归纳 推理、 演绎推理结合起来使用,更好地发挥类 比 推理的认识 功能。还应 注意把握类比的几 种方法:事物性质方面的类比;不同对象 之间功能方面的类比;模型类比和条件类 比等。(2011济南质检 )(齐国宰相)邹忌入朝见 齐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 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 之蔽甚矣。”齐威王点头称善,立即广开言 路。 (1)邹忌劝谏齐 威王运用的推理方法是演绎 推理、归纳 推理还是类比推理? (2)请从提高这类 推理可靠性的一个角度, 分析邹忌为什么能够成功劝谏齐 威王。 解析: 本题考查类 比推理的特点以及提 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解答第(1)问要 清楚三种推理的区别,进而作出判断。解 答第(2)问则 要清楚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 三个要求,然后分析材料,将要求与材料 一一对应 。 答案: (1)类比推理。 (2)邹忌列举了自己与齐威王各自身边的 三类不同的人物,增加了类比的根据,提 高了推理的可靠性。邹忌与齐威王都位 高权重,两人身边的三类人行为相似,相 同属性接近本质属性,并且推出属性之间 的相关度较高,提高了推理的可靠性。 邹忌与齐威王的处境相似,由邹忌受到蒙 蔽推论出齐威王也受到蒙蔽,前提中确认 的属性与结论属性比较一致,没有相互排 斥,提高了推理的可靠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