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第3页 / 共122页
第4页 / 共122页
第5页 / 共122页
第6页 / 共122页
第7页 / 共122页
第8页 / 共122页
第9页 / 共122页
第10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退出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第七章八至十五章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音像 案例 图片 来源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退出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第七章八至十五章音像 案例 图片 来源第第 五五 章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 务务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 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的背 景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这个理论 怎样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 新的科学水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 偷渡逃港(77年) “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 ” 邓小平(1977年11月)境内外巨大的经济差距,是逃港者的动 力所在。农民一个劳动日收入差距100倍 宝安 0.71.2人民币 香港6070港币2006年9月8日广州日报 非法入境人数大幅减少, 香港大幅缩减边境禁区的范围。 由2800公顷减至800公顷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一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将要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 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 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1.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 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 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借鉴苏联:经济 飞机贸易(牟其中)政治 苏共二十大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1956年,随着苏共20大的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苏联模式的 弊端初步暴露出来。图为赫鲁晓夫作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 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 连接视频:苏共二十大与波匈事件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头八年内,我们的革命任务,在农村是完成对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接 着实现农业合作化;在城市是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在经济建设方面,那时候的任务是恢复经济和实现第一个五年 计划。不论在革命方面和建设方面,那时候都有一条适合客观情况 的、有充分说服力的总路线,以及在总路线指导下的一整套方针、 政策和办法,因此教育了干部和群众,统一了他们的认识,工作也 就比较做得好。这也是大家知道的。但是,那时候有这样一种情况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 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 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 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选自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 305页。)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上图为七千人大会期间领导人在一起资料: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书面报告。报告对建国以来12年的工作,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和系统阐述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在党内、党外发扬民主的问题。大会主要解决了三方面的问题: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党在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发扬了党内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了要恢复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动员全党贯彻“八字方针”,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这次大会是“八大”之后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统一全党认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左”的指导思想的错误,对阶级斗争扩大化和违背经济规律的一些错误观点也没有认真清理。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毛泽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1956年4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2.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成果 (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 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 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1956年毛泽东在第七次 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 大关系的报告 资料:1956年,国际上发生了 一系列重大事件,同时,国内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面临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理论问 题和实践问题。1955年底,毛泽东 将主要精力转向研究如何进行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提出以苏联 为鉴,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并着手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 的基础上,经政治局多次讨论,毛 泽东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 归结为十个方面,于4月底在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 系报告。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的主要结构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2)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八大,对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 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确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 时期的中心任务,强调要集中 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 家工业化。图为毛泽东与周恩来在八 大上。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 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 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全国 1073万党员。毛泽东致开幕 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 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 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 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毛泽东运用对立统 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 会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在深刻 揭示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地阐明了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 盾的学说,并且把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 的主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毛泽东 :“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天真的想法。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 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 两类矛盾。”(毛泽东文集 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205 页。 )毛泽东:“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 , 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 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毛泽东文集 第七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205页。 )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包括刘少奇、 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在 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 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 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 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后来 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 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 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 理论和实践价值。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党对社会主义认识发生曲折的原因和表现原因: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 ,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有待于继续探索。 我们党对于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 思想准备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表现:在经济建设上容易急于求成; 在观察和处理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 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 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至后来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视频资料:文化大革命思考:20世纪50年代末后,党在指导思想上为何会出现“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偏离正确方向?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对社会 主义继续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的理论成果第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 的 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第二,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第三,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 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第四,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 规律,必须不断从实践出发,积累经验,逐步 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第五,还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 无法提高;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自留地,原子弹(1964年)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比较集中地谈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图为毛泽东在庐山查阅图书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3. 我们党许多领导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 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一,刘少奇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 ,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 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他认为 ,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 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他主张在 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1962年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指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刘少奇选集下卷 第423页)图为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作报告目录前页后页课间休息1998年江泽民在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 年纪念大会上说,“刘少奇同志积极探索 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强 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 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 行建设。年代中期,他提出社会主义 经济要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要充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