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本节教学内容解析一、课标要求教材编写分析三、教学问题诊断与对策四、教法特点预期效果分析一、课标要求及教材编写分析1,课标要求 与时俱进看“双基”,课程标准把最基本 的数据处理、统计的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些统计知识已成为现 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2,教材编写 让学生掌握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全过 程,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二、本节教学内容解析 1,内容解析:利用独立性检验进一步分析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 有关系,是高中数学知识中体现统计思想的重要课节。独立性检验和反证法。共同点 假设结论不成立不同点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独立性检验的统计学原理,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 思想,明确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反证法 推出矛盾结论成立独立性检验 推出小概率事件发生认为结论在很大程度上成立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与对策1,本节课学习的必要性本节课的内容独立性检验对学生来 说是全新的内容,为什么有这么一个 方法?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方法?创设情境:最新研究发现,花太多时间玩电脑游戏的儿童,患多动症 的风险会加倍。青少年的大脑会很快习惯闪烁的屏幕、变幻莫 测的电脑游戏,一旦如此,他们在教室等视觉刺激较少的地方 ,就很难集中注意力。研究人员对1323名年龄在7岁到10岁的 儿童进行调查,并在孩子父母的帮助下记录了他们在13个月里 玩电脑游戏的习惯。同时,教师记下这些孩子出现的注意力不 集中问题。统计获得下列数据:根据这则网上收集到的新闻,提出问题:(1)从这则新闻中可以直观得出什么结论?(2)有多大把握认为你所得出结论正确?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总计 不玩电脑 游戏268357625 玩电脑 游戏489209698 总计7575661323【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只有从问题开始才有其生命力, 创设一个实际问题情境,既提出本节课研究的 问题,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感 受学习这节课新知识的必要性学生在阅读完材料后就能回答出第一个问 题,但对第二个问题就会没有解决的思路感觉 很茫然,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下面的 学习中,同时明确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突出本节 课的重点。2独立性检验规则的理解独立性检验相当于建立一个判别“两个分类 变量之间有关系”这一结论是否成立的规则, 并且给出该规则把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没有关 系”错判成“有关系”的概率。所以首先要教会 学生的是了解并初步理解这个规则,而后才是 会用这个规则解决问题。怎么教会学生了解并初步理解这个规则呢?方案:先入为主,前置铺垫措施:增设了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先介 绍假设检验原理的基本思想。引例情境如下: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必修(3)中的“阅读”:小概率原理一批产品,厂方声称合格率为 99.9%,接受方的检验人员从这批产 品中抽出10件,其中有1件次品,你 认为厂方的说法可信吗?3卡方统计量公式的接受和领会独立性检验难于理解的一个主要之处在 于凭空出现一个卡方统计量 ,这个随机变 量K2是怎样构造出来的为什么如此构造? 如何在不推导卡方统计量公式的前提下 让学生接受卡方统计量的合理性相对于旧教材,本章是新增内容,也是传统统计内容的 延续,应该说本章内容最贴近现实生活,也最能引起学生对 数学的学习兴趣。从问题情境的设置到统计思想方法的探究 ,学生都是在积极、主动地思考,而当教师直接抛出:这个公式时,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似乎一下子被冻结 ,完全进入了被动的学习状态。凭空出现一个 ,这个随机变量k2是怎样构造出来的,为什 么如此构造?卡方统计量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呢?真的合理吗 ?思考:学生:主动探索-茫然猜疑老师:生硬地告知-打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影响到统计方法合理性的信度-单纯的死记公式-机械套用公式计算-违背了教材编写 的意图。 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但对有些 公式、定理不能用也不要求用高中知 识作严格论证。老师该怎么处理?数学的学术形态-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适度推理教学设计: 预设问题:问题 1: 22列联表 中的2、3行 或第2、3列 能交换吗?问题2 : 你能联想随 机事件概率 的定义来感 受卡方统计 量公式的来 之不易吗?问题 3 : 你能类比方 差公式理解 卡方统计量 公式结构的 合理之处吗 ?我这样引导启发学生:方式1 回忆随机事件A: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 ,联想其概率的确定过程。大量的重复试验,频率在常数0.5附近摆 动并趋于稳定,确定概率。类比卡方统计量公式应该是通过大量的观察试验并结合我们 现在未知的理论研究得来的 。方式2 类类比方差公式的结结构特征理解卡方统统 计计量公式。1,方差公式中每个样本数据与样本平均 数差取平方即 ,为防止正负抵消 ,掩盖真像。2,公式中 的主要是协调作用:因样 本容量的不同而使方差的值差异太大, 意在取平均。 卡方统计量公式1, 后,公式中取平方是为为 了公式的结结果是正值值,与查对临查对临 界值值 表有关.2,公式中的 是因 为考虑到抽取样本的不同而K2的值差 异太大,这与协调样本容量的大小有 关.方式 3 通过直接计算或等高条形图发 现 和 相差很大,就判断两个分 类变量之间有关系。(1)(2)4,临界值表的教学处理 教材:引出卡方统计量计算得到k2的观测值 先进行一个临界值的讲解给出临界值表问题: 学生难理解,为什么就给出这么一个临 界值呢?有这个问题的存在,学生对接下来的 内容会有所怀疑,不一定十分认同。教学设计:先入为主 前置讲解 突破难点5,特殊术语的领会“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XX的前提下 ”独立性检验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小小的漏洞独立性检验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小小的漏洞 导致结论可能是错误的导致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但是犯错误的概率不会太大,我们就把犯但是犯错误的概率不会太大,我们就把犯 错误的最大概率等同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错误的最大概率等同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 了。了。所以结论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术语。所以结论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术语。四,教法特点与预期效果分析教法特点1,课前预习 学案辅助2,问题串的组织形式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预期效果分析恳请批评指正 谢谢 再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