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8 页浙江省杭州高中 2013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 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依偎(w i) 拘束(sh) 怪癖(p) 应运而生(yng)B 摭拾(zh) 干瘪(bi) 魁梧(w) 四肢百骸(hi)C 蕞尔(zu) 思忖(c n) 鬈发(jun) 曝背谈天 (p) D 仓颉(ji ) 佣金(y ng) 诳语 (kung ) 泥古成痴(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人到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消金镜,壮志消残,我也不免有些感触。B 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守丘,树高千丈,叶落归根。C受外部环境、自身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上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出口低速增长,消费、工业出现放缓迹象,转型综合征已逐渐体现出来。D 虽然人们总是一相情愿地声称“谣言止于制者”,“真相在于公开透明”,“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辟谣敌不过谣言,科普敌不过迷信,一直是个严峻的事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一个现代人,在享受信息时代便利的同时,却也不得不接受它泥沙俱下的另一面。每天,数不清的资讯都像潮水一般向我们涌来,其中鱼目混珠,真伪难辨,充斥着大量有意或者无意的谣言。B 大约在 1921 年,这伙土匪遭到直系军阀的围剿,孙美珠被捕后被砍头示众,孙美瑶一怒之下决定要反戈一击,报仇雪恨。C眼看已经是火烧眉毛了,他老兄还在那里有板有眼好整以暇地卖弄他的那手绝活儿。D十 年,由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处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社会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而一方面媒体记者自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素养,一方面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则往往歪曲、隐瞒或者夸大各种科学问题。B 这些疑问和我们每个人都如此密切相关,以至于无论你懂不懂科学,都无可避免地要关注类似的问题。C腐败源自不受监督的权力,只有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度,给权力戴上紧箍咒才有可能遏制腐败的滋生。D这些杂交玉米由于产量高,而且比进口的杂交玉米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新闻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 20 字,3 分)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研发的新型 OLED 采用一种名为有机自旋阀的装置。这一装置具有 3 层结构,中间的有机层相当于半导体,两侧是铁磁金属电子层。有机层采用名为“氘-DOO-PPV”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可发出橙色的光,其成本较低,可提高发光效率。整个装置极轻薄,可安装在灯管内部。OLED 是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光的技术,它具有主动发光、无需背光源、色彩鲜艳、功耗低等优点。研究人员认为,有效提高 OLED 发光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后,OLED 有望取代目前广泛应 用于电脑、电视机、照明设备等众多电子产品中的 LED。研究人员说,这种技术目前只能在低温环境下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在室温条件下工作的要求。此外,还希望制造出可产生白色光的 OLED。第 2 页 共 8 页6望江楼的一副对联号称天下绝对, “机关重重” ,原本该书写下联的地方,是一块无字木牌。当年的作者苦于对不出与之匹配的下联,最终郁闷成疾,连名字也未留下。请你以杭州等地的景点、地名等(例如望湖楼、望江亭、烟霞洞、飞来峰、闻涛路、抱朴道院、龙井问茶、钓鱼台、闻莺阁)入联,合理选择处理,帮他完成这个心愿。 (4 分)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7(5 分)(台湾同胞刘峰)记得最深的一次是 7 月 5 号我带我的两个小外甥,去海底世界玩。回来的时候就被几辆车的喇叭声吓得够呛,当时我们是走在路边, 没来得及让车,立马就被一辆小车的喇叭声吓到了。带着两个小孩子肯定要慢一点,“叭叭叭叭叭叭叭叭”的声音立马就响起来了,特别刺耳。往往还不是叫一下两下,一直在叫, 从那急促的喇叭声中能听出来那个司机有多么急不可耐。之所以记忆那么深, 是因为小外甥被吓哭了,大外甥(三岁的样子)直接抱住我的腿,示意要我抱他有点怕为孩子那种天真无邪而感动,还有对孩子那种出于本能的关爱,让我深深地记住了这几声喇叭的响声。阅读这样的文字,往往会适当反思。就上述现象,谈谈你的看法。(60 字左右)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8-10 小题。 (9 分)“勾兑 ”是白酒酿造的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艺。在蒸馏白酒中,大约 98%的成分是乙醇和水,2%是微量成分,这些微量成分虽然很少,却能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和质量。酒厂不同车间、同车间不同生产时间生产出来的白酒,所含的主要微量成分的量或者量比关系肯定不会完全一致,所以口感上就会参差不齐。要使酒的质量完美、符合品牌的传统风格、出厂产品质量统一,勾兑便必不可少。现代化的勾兑是先进行酒体设计,按统一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检验,最后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对微量香味成分进行综合平衡的一种特殊工艺。各种国际著名的蒸馏酒,如五粮液、威士忌、白兰地、金酒、朗姆酒等都是用高品质的基础酒勾兑出来的。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成型靠勾兑,勾兑技术可以称得上是酿酒的画龙点睛之笔。周礼等书的记载说明,周朝时人们已经懂得初酿出的“基础酒” 进行再一次的加工- 掺入液体混合物、评尝来提高酒质和口味。当今的勾兑与古代调配方法截然不同的是:勾兑时,各种掺合的基础酒都是蒸馏酒,而不是水(红露酒的调合,是通过加水稀释或用脱酸剂,使各次、各缸酒的质量和风味一致) ,调味也主要是滴入特殊调味剂和香料。勾兑是蒸馏酒出现之后的一种生产新工艺,绝不会先它而产生。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蒸馏酒出现于元朝。勾兑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稳定产品质量,维持独有的风格,这完全是为了商业市场的竞争。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古代,景阳冈上只有“透瓶香” ,杏花村里专卖汾酒,一种酒独销一方酒客,作坊主是没有统一每窖、樽、缸酒体质量和香味风格的需要的。这种工艺的发展和成熟,应在中国的生物工程科学发展起来之后。但是,市场上相对于“纯粮酒”的“勾兑酒”却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国传统白酒酿造一直采用粮食为原料,也就是纯粮酿造。在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粮食供应紧张,为节约酿酒用粮,白酒行业开始探索用甘蔗和甜菜渣、薯干等代用原料生产白酒,模拟传统粮食白酒的口感,白酒行业将这种产品统称为“工艺白酒”。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白酒企业往往收购一些杂牌基础酒,甚至用代用原料造的酒精,后将其和酒糟混蒸,吸入发酵白酒的香气和滋味,加入香料,再披上华丽外衣,就可招摇上市。这些“勾兑酒”的成本较低,如一吨优质酒精不过 5000 元 6000 元,如果稀释成 40 度左右的白酒,一吨酒精就成为 2 吨白酒,等于 4000 瓶。成本低、利润高,这是众多厂家愿意生产“勾兑酒”的原因。相对于“勾兑酒”,纯粮酿造的白酒在价格上没有优势,而且“勾兑酒”厂家在宣传上又故意混淆“勾兑酒”和“纯粮酒”在酿造上的差别,一时间白酒市场上鱼龙混杂,普通消费者很难识别。8下列关于“勾兑”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酒刚造出来以后,不同车间出的酒味道是不一样的,需要靠勾兑统一口味。B勾兑就是向不同基础酒或酒精里掺水,组合、调味后平衡酒体,使之保持独有风格。第 3 页 共 8 页C勾兑是蒸馏酒出现之后的一种生产工艺,蒸馏出来的酒都可以进行勾兑。D现代化的勾兑是先进行酒体设计,后对微量成分进行综合平衡;古代的调配只是掺入液体混合物。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勾兑出来的酒,除了一些著名品牌之外,一般情况下,酒的品质都不高。B “纯粮酒”与“勾兑酒”的区别在于原料,而不在于勾兑的 工艺。C市场上销售的“勾兑酒” ,往往都是一些代料酒精勾兑而成的白酒。D勾兑的产生最早时间不过于近代晚期即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10结合上下文,请概括出采用“勾兑”的工艺酿出的高质量白酒应该符合的一些条件。 (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葵 薤汪曾祺小时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非常感动。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里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诗写得平淡而真实,没有一句迸出呼天抢地的激情,但是惨切沉痛,触目惊心。词句也明白如话,不事雕饰,真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的作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完全能读懂。我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然而有一句我不明白, “采葵持作羹”。葵如何可以为羹呢?我的家乡人只知道向日葵,我们那里叫做“葵花 ”。这东西怎么能做羹呢?用它的叶子?向日葵的叶子我是很熟悉的,很大,叶面很粗,有毛,即使是把它切碎了,加了油 盐,煮熟之后也还是很难下咽的。另外有一种秋葵,开淡黄色薄瓣的大花,叶如鸡脚,又名鸡爪葵。这东西也似不能做羹。还有一种蜀葵,又名锦葵,内蒙、山西一带叫做“蜀蓟” 。我们那里叫做端午花,因为在端午节前后盛开。我从来也没听说过端午花能吃,包括它的叶、茎和花。后来我在济南的山东博物馆的庭院里看到一种戎葵,样子有点像秋葵,开着耀眼的朱红的大花,红得简直吓人一跳。我想,这种葵大概也不能吃。那么,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后来我读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 。吴其浚是个很值得叫人佩服的读书人。他是嘉庆进士,自翰林院修撰官至湖南等省巡抚。但他并没有只是做官,他留意各地物产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的文献,写成了长编和图考这样两部巨著。他的著作是我国十九世纪植物学极重要的专著。直到现在,西方的植物学家还认为他绘的画十分精确。吴其浚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我到了四川、江西、湖南等省才见到。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几乎餐餐都有一碗绿色的叶菜做的汤。这种菜吃到嘴是滑的,有点像莼菜。但我知道这不是莼菜,因为我知道湖北不出莼菜,而且样子也不像。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 ”“冬苋菜!”第二天我过到一个巷子,看到有一个年轻的妇女在井边洗菜。这种菜我没有见过。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叶梗也是绿的。我走过去问她洗的这是什么菜, “冬苋菜!”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使是旅生的。从此,我才算把 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吴其浚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葵本来是中国的主要蔬菜。 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见其普遍。后魏齐民要术以种葵列为蔬菜第一篇。 “采葵莫伤根” , “松下清斋折露葵”,时时见于篇咏。元代王祯的农书还称葵为“百菜之主”。不知怎么一来,它就变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已经将它列入草类,压根儿不承认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齐白石题画中曾提出“ 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 ”其实大白菜实际上已经成“菜之王” 了。第 4 页 共 8 页幸亏南方几省还有冬苋菜,否则吴其癋就死无对证,好像葵已经绝了种似的。吴其癋是河南固始人,他的家乡大概早已经没有葵了,都种了白菜了。他要是不到湖南当巡抚,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吴其浚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