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探究活动:看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一样吗?热带草原带活动:p78 1.说出在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地 理景观类型? 森林自然带景观、草原自然带景观、荒漠 自然带景观 2.图3-8箭头所指示的各是哪一种典型自然 地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想一想,在各自然带内部是否还存在着差 异,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带内部还存在着差异。如热带草原带有 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等景观的差异。地域分异: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 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 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 条件的差异; 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 有序性和普遍性。 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什么地域分异?什么 是地域分异规律?1. 图中三地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 2.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在什么纬度表 现明显?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1.图中三地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 2.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 度表现更明显?纬度地带分异的表现形式: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分异规规律形成 基础础影响 因素分布规规律典型地区及特例纬度地带分 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热 量太阳 辐射纬线延伸 纬度更替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 洲沿200E经线,自赤道 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1、三地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 2、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3、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型?海洋内陆经度地带分异的表现形式: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分异规规律形成 基础础影响 因素分布规规律典型地区及特例纬度地带分 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干湿度(经度) 地带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热 量水 分太阳 辐射海陆 分布纬线延伸 纬度更替经线延伸 经度更替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 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 的变化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 洲沿200E经线,自赤道 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参考课本p85图,完成p80活动2.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经线依此向南、北前进,想 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依次更替。因为太阳辐射能带 来的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3.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北纬40纬线向东前进。想一想 ,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依次更替 。因为从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到内陆降水量 逐渐减少。珠穆朗玛峰的南坡自 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增 加如何变化?这种变 化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的?这种地域分异在 哪些高山上表现明显 ?P81活动 2(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珠 穆 朗 玛 峰 垂 直 自 然 带(2)比较珠峰南坡 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 并解释原因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多,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 (3)想一想,珠峰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 原因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量大, 因而积雪量大,雪线 较北坡低雪线海拔高度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如下图)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山脉表现最明显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 也就是山脚处的自然带。 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较高,阴坡较低。 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分异规规律形成 基础础影响 因素分布规规律典型地区及特例纬度地带分 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干湿度(经度) 地带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垂直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热 量水 分水热 状况太阳 辐射海陆 分布海拔 高度纬线延伸 纬度更替经线延伸 经度更替等高线延伸 从山麓到山 顶更替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 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 的变化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 洲沿200E经线,自赤道 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中低纬度的高山,如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 然带地方性分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 具备地带性规律(无规律性分布),称非地带性因素 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 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 带)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 、 绿洲(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获得太阳光热等 的差异)改变 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 高纬延伸;寒流降温降湿自然带向较 低纬度延伸)天山山脉南北坡的差异123分布规律的表现缺失 改变斑状分布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分异规规律形成 基础础影响 因素分布规规律典型地区及特例纬度地带分 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干湿度(经度) 地带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垂直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热 量水 分水热 状况太阳 辐射海陆 分布海拔 高度纬线延伸 纬度更替经线延伸 经度更替等高线延伸 从山麓到山 顶更替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 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 的变化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 洲沿200E经线,自赤道 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中低纬度的高山,如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 然带地方性分异规 律(非地带性)地方地形、气 候、较大范围 地面组成物质 、洋流等沿一定地 势剖面发 生变化比较普遍,如华北平 原、沙漠中的绿洲、 南美南端东西差异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地理 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热量水分生物土壤陆地自然带三、主要陆地自然带自然带: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共同形成的有一定 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环境的自然综合体。名称以该自然带的植被来命名。差异性的表现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荒漠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0010025035050070090000100200300400600700900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自然带与气候、植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温带荒漠带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内陆大陆西岸自然带 从低 纬向高纬更替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大陆东岸自然带从低纬 度向高纬度更替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冰原带苔原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大陆东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 更替(水分的影响)010 20 30 40 60 70 90 70 50 35 25 10 0 80 80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 草原 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大陆内陆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垂 直地方性地域分异纬度的 地域分 异经度(干 湿度)的 地域分异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性水 平分异规律更替方向分异基础影响因素从低纬 到高纬热量从沿海 到内陆水分山地的 垂直地 域分异从山麓 到山顶热量 水分太阳辐射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 性分异 规律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湿润地区:2、干旱地区:3、草原自然带: 4、森林自然带: 5、湿地区域: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 树造林。 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 灌丛群落。 退耕还草 退耕还林 退耕还湖ABCD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E热带草原带练习: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 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2世界上由沿海向内陆分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 陆的中纬地区( )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AC3图为北半球理想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 请回答:()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 带的是 _ _ ()A自然带的名称是 _(3 )自然带、在南半 球缺失的原因是 _ _ B F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南半球该纬度地区 ,地表主要是海洋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以北 的暖温带地区?练习巩固AB完成课堂练习雪线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雪线是指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以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 。 1.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气温高时雪线也高。 2.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3.地貌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 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 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 也较低。 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 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4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 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告诉要低 。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达到 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故北坡雪线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