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 分布 情景诱思 2008年以来,我国先是经历了50年一遇的 大雪灾,又经历了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进入 夏季以来,多次台风登陆,湖北襄阳洪水灾害 、贵州旱灾、山西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和巨大经济损失。 思考:1.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 课标导航 1.掌握并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特点种 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2掌握我国三大灾害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 带主要的灾害种类。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 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在各类自然灾害中,以 、 和 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我国的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高于 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3分布范围广:(1)西北、华北地区:多 。 (2)东部季风区:夏季多 和 。 (3)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 , 也时有发生。 (4)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 。 (5)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 和 。 (6)东南沿海地区:多 、 等。4地域差异大:(1)东部地区:灾害类型 ,强度 ,频率 ,损失 。 (2)中部地区:类型、强度、频率损失等 。 (3)西部地区:自然灾害 ,但损 失较小。思考1 我国为何多地震灾害? 【提示】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活 跃,多地震。 思考2 为什么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而 损失较小呢? 【提示】 西部地区山地高原、自然条件恶 劣、人口稀少、经济水平低故损失小。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思考3 沿海的风暴潮是由什么引发的? 【提示】 台风引发特大风暴潮和暴雨。 思考4 地震能诱发哪些自然灾害? 【提示】 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偃塞湖 等。图21 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雪冻灾害 2008年1月中旬开始的冰冻雨雪灾害,湖南、 湖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22省市受灾 或部分地区受灾,受灾人口达到1亿人,直接 经济损失达1 516亿元,对供电、通讯、交通 、农业生产产生重大破坏。1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 (1)我国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是由其特有的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人文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2)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 台风源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气候条件 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台风、 寒潮、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极其严重的地理 背景。(3)我国山地、丘陵广布,西部是世界地势最 高的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大,加之受太平洋板 块俯冲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影响,地壳运动活 跃,并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 雅地震带之间。决定了中国大陆地震最多、地 质灾害严重。 (4)我国地域辽阔,各种各样的气候、土地和 植被为多种有害生物滋生和繁殖提供了必要条 件,所以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生物灾害的形势 十分严重而复杂。(5)从人文地理条件看,一方面,我国是一个 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 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相对脆弱的生态环 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以各 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由于社会 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 下,也是我国自然灾害的重要人文因素。此外 ,我国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自然灾害多 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 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2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表解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灾害 带分布地 区影响因素致灾灾种受灾体海洋 灾 害带东部和 南部 海域海洋环流台风、风暴潮 、赤潮、海 浪、海冰海洋渔业 、石油 平台、 船舶、 港口 东南 沿 海灾 害 带连云港 以南 的东 南沿 海地 区东南季风 海洋环 流台风、暴雨、 洪涝、干旱 、海水入侵 、地面沉降城市、港 口、海 水养殖 场、耕 地、林 地 东部 灾 害带我国第 三级 阶梯东南季风暴雨、洪涝、 干旱、病虫 害、冷冻、 地面沉降、 盐渍化农业、城 市中部 灾 害带青藏高 原以 东的 第二 级阶 梯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西风环流暴雨、洪水、 地震、滑坡 、泥石流、 水土流失、 干旱、病虫 害、火灾、 风蚀、沙化农业、交 通设施 、建筑 物4.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程 度是否相同?如何分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 低? 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发生在不同 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 同。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自然地理 背景不同,另一方面,各地区的人口密度、经 济密集度、防灾减灾能力也不同。 一般而言,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高低的因 素有自然灾害的强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防 灾减灾能力等。自然灾害强度越高,导致的危 害程度也越高,可以说,自然灾害强度与危害 程度成正相关。从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看,人口和城镇密集、 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灾害绝对 损失严重,各项绝对指标高。相反,在人口和 城镇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生了强 度较大的自然灾害,损失程度也较低。 灾害的相对损失与绝对损失不一样。在城市 和经济发达地区,虽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 但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多,经济总量高,抗灾减 灾的基础雄厚,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 较轻,所以相对损失较低。相反,在经济欠发 达地区,由于人口较少,经济总量小,抗灾减 灾的能力弱,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灾害对该地 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高,相对损失较大。5自然灾害发生和危害的地域差异 (1)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发生地 点具有带状或面状分布的特点,呈带状分布的 是灾害带,呈面状分布的是灾害面,不管灾害 带还是灾害面都是地域差异的明显体现。这些 灾害带和灾害面的形成是地理背景差异造成的 ,如地震带往往与活动性很强的地质构造带一 致,全球划分出了四个地震带。从宏观角度看 ,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两条 巨型的灾害带上,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 中纬度灾害带。(2)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地球上不同大洲、不同国家,甚至在同一国 家的不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种 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因为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征共 同决定的。灾害强度越高,导致的灾情越大。 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受灾体特征不同造 成的影响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 成的影响也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灾 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 ;相反,经济发展水平低,但防灾抗灾能力强 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低。 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 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 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 失 E泥石流 F台风(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 广的是_、_。在图(四)中,地 区与地区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多 项选择);在地区内_、_灾 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 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 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 中的是_,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 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_。(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 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 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 实例(至少3例)。 _ _; _ _; _ _。【解析】 从图(一)和图(二)中可看出在中国 洪水与干旱分布地区最广,因为我国受东亚季 风影响面积最大,从图(四)中可看出、都 在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受季风、台风影响,使 在此两区内洪水、风暴潮、干旱、台风都多有 发生。地区是黄土高原,处于半干旱半湿润 区,且地表裸露,黄土疏松,是干旱、水土流 失多发区。地区地处第一、二阶梯交替处, 由于地形崎岖、地质活跃,降水集中等因素, 多发泥石流。(2)题水土流失、泥石流多发生 于岩石圈内,干旱、台风多发生于大气圈中, 洪水、风暴潮多发生于水圈中。【答案】 (1)A C ABCF C D E (2)DE CF AB (3)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 水利枢纽(水库)等 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 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 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 沿海一带修建 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1999年9月21日D处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 震中较远的A城市,有幢高大建筑物倒塌,原 因是_ _。 (2)该地区地震频繁多发的原因是 _ _ _ _。 (3)在该地区出现的是以_为主的地质 灾害系统,本次地震中产生的诱发性地质灾害 是_。 (4)B处与C处相比,_处诱发性地质灾 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解析】 回答本题的首要一关是识读出图 中所示的地理区域,根据经纬度和岛屿轮廓形 状判断出该地区是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台湾岛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联系当地实际,利 用相关的地理背景资料加以具体分析。(1)台 湾多地震,人们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在城市中 兴建高大建筑物时,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出 了较高的要求。D处地震波及到A城,致使某 幢高大建筑物倒塌,从这一偶发事故中暴露出 该建筑物因人为原因(如偷工减料等)导致抗震 性能差。(2)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强烈碰撞的地方,地 壳不稳定,多断裂构造带,地球内能极易从这 个薄弱地带释放出来,从而使其成为我国现代 地震最为频繁多发的地区之一。 (3)多山、多地震、多雨等自然地理特征决定 了该地的地质灾害系统属“地震一滑坡一泥石 流”型,地质因子(地震、火山喷发等)、气象因 子(台风、季风等)都成为诱发滑坡、泥石流的 重要原因。(4)这一问突出考查学生两个能力 :一是观察能力,二是想像能力。读等高线地 形图,发现C处等高线密集,判断出该处山坡 较陡;C处位于台湾东侧,靠近板块间的消亡 边界;在季风影响下,C处多地形雨。综合这 些因素可以确定,C处地质灾害的成灾频度与 强度要比B处大。【答案】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