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十校联考1。“一根筋”的意思 对象除地铁4号线以外的线路 (地铁123号线) 特征直达、贯通到底、 笔直 (一往无前,一条线通到底,没有 环绕圈)现代文一现代文一4 4号线是百搭线号线是百搭线n2。第7段中列举了地铁沿线的一 些价格落差,其作用是n通过其他地铁沿线贫富差距悬殊的 比较(1分),突出4号线沿线地 区是中产阶级的“产品输送线”(2 分)。n(要点:综合8、9、10 段,说明 对象还是4号线,关键句:10段最 后一句)4。在作者眼中,4号线具有哪些特点?n1、环城绕圈,首尾相交(第8段1句)n2、与其他地铁线路、交通大动脉和交通 枢纽都有连接(第8段末句)n3、沿途居民汇合了社会各个领域,具有 社会阶层广泛性的特点(第9段中间和末 句)n4、沿途居民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第9、 10段都有涉及)5、有人说此文“土气扑人”,你是否同意 这样的评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n看法(1分);分析(2分);表达(1分)n同意(要点:市井俚语,格调不高;口语化 ,平实质朴,生活气息浓烈)n例:我同意这样的观点。本文语言朴实无华 ,浅白通俗,加之作者使用一些方言,加之 一些生活中普通的事例,没有强烈的文学色 彩,结尾“计划经济时代的带鱼”一笔更为突 出,使得全文贴近日常生活,透露着生活的 气息,作者利用上海本地的诸多生活琐碎来 写这篇文章,确实是“土气扑人”。不同意 要点:1语言角度:形象生动,诙谐幽默 。沪语特点鲜明,风趣幽默中不乏文化 底蕴. 2内容角度:文章主要说明了4号线是百 搭线的特点,以小见大,体现了作者对 上海城市特点、社会现象的较深刻的认 识 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现代文二说泉n6、“澡雪”改为“涤荡”?n恰当。可以从语境意去理解,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山泉对芸芸众生无数俗念 (灵魂)的洗涤、净化作用。n不恰当。可以从语法角度分析,指出 其动宾搭配不当的语病,也可从生造 词与角度理解。n(三部曲:观点+语境意或语法搭配+ 比较总结)泉在象形文字中,泉就象征着水流从山崖 泉穴中涌出的样子。 n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 “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 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 “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 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 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n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 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 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 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 方画上标示符号。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 例如“樱”字,形旁是“ 木”,表示它是一种树 木,声旁是“婴”,表 示它的发音与“婴”字 一样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 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 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 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10、泉的共鸣n1、抒发自然长存、人生短暂的感叹。(5段)n2、要向泉一样用世,积极投身社会。(6段)n3、要经世致用,为社会造福。(7段末句)n4、只要深入问题和人生,就会接续着产生新观 念与体悟,一如源头活水般的永不枯竭。(8段 末句)n(要点:5段开头“泉往往也唤起了人的共鸣”引 领了后文内容)11、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以“镜泉流 作万重滩”为题的用意。n化用诗句增添文采(1分),点出泉水如镜 子般清澈的特点(1分),揭示主旨,要向 泉一样经世致用,不管环境如何,都要积 极投身社会,为社会造福。(2分)n得分要点:增添文采(吸引力,形象生动 );泉水镜般清澈;揭示主旨(托物言志 ,启示);经世致用(无私救世,才情不 断涌现)12、举例说说对“林园泉石会永远给 予人类无限启示”的理解。n例:去钱塘江观潮是人生一大乐事。望着远处 滚滚而来的潮水,听着由远及近的轰鸣,感受 到的是天地的宏大与广博,是奔流不息的源泉 和活力,感叹的是自然的神奇与力量,人类的 短暂与渺小。(4分)n例:苏州园林狮子园也给予人类无限的启示, 园林中的石头仿佛各式各样的狮子,给人带来 奇妙的感受。其实人也是,看似相同的个体却 都有独特的个性。呈现出“杂”之美,究其本质 发现却含有相同的人性本善的特征。(3分) (阐发不当,象征意义不恰当)13、填写下列名片名句中的空缺(6分 )n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n2、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n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n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n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n6、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霜天晓角n14、上片详写居住环境的用意是n强调居住环境的清幽而朴陋的特点(幽静、 简陋、质朴、简陋)(1分)抒发主人的自 然之趣和孤洁之志(热爱自然田园生活、安 贫乐道)(分),表达返璞归真的隐士情 怀(分)。n(典型错误:引出屋子的主人,通过对居住 环境的描写,体现了屋主的性格,同时为下 文具体描写主人作了铺垫。)n写了陈仲子(把作者陈继儒与他仰慕的人 战国时代陈仲子混淆了)n(1)居住环境之特点1分。n答案突显“静”、“简”、“陋”之特点均 得分。n(2)抒发自然之趣或孤洁之志均得 分(但能答到此点的学生比例不高)n(3)表达归隐、隐士之情或安贫乐 道均得分。15、“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表现 了作者的_个性。n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洒脱不羁, 率性,随性,豁达,率真(率直不 可以)n错误:豪放,随意,放浪不羁,放 荡不羁,从容坦荡,直率,率直, 爽朗,放任自由n错别字、生造字:放荡不履,潵脱 ,放旷n(4分)此词语言朴实无华,注重在最普通的生活 场景中,表现淡泊隐逸的心境。“土泥墙,窗糊纸” ,了了几句勾勒,便突出茅屋的简单。“菱香美酒, 醉倒芙蓉底”,更将其自由,不被世俗牵绊的状态跃 然纸上,而文末“儿童大笑,唤左右,看月起”,其 口语化的表达使此词生活化,在平实中见其悠然自 得的情趣。可谓“俗中见雅”。n要点:总写风格+举例分析+总结感情n问题:n(1)对作品人物主人公把握不到位,张冠李戴, 将其写成“陈仲子”,导致得分率较低。n(2)鉴定机械地套用模式,内容空泛,鉴赏语言 累加,表达不到位,概括能力不够。16、简析语言风格(不是语言特点 )n(1分)本诗上阕写景下阕写人,描绘了一幅怡然 自乐的生活图景。答篇幅的描写中透露出一种愉悦 的心灵满足,没有故意指明的自然已经清晰地流露 在字里行间。n(2分)以白描工笔的写法,上片写居住环境,下 片写田园生活。描写十分细腻,语言朴实,质朴自 然,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简单的短句,也更突出 了作者对于自由、随性的隐居生活的无限神往,以 及对于陈仲子灌园隐居的共鸣,散句以及数词的运 用、细节的描写,也说明作者的归隐之心。语言风格专用术语:n1、简洁又表述为: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 落。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n2、质朴清新 淡雅 ,自然. n3、词藻华丽 n4、明快:明白通畅。n 5、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等。n 6、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 是用在诸如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n熟悉作家风格n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n白居易的通俗浅近 李白的豪迈飘逸n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n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清新n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n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 古文一 n甲参考译文n杨守陈凭洗马的身份,请假回家探望亲人,途中 住在一所驿站,驿丞不知道他是什么官,和他一 起坐下,施平等的礼节,驿丞突然问杨守陈说: “你的职务是洗马,那么一天能洗几匹马呢?” 杨守陈随便答道:“勤快就多洗几匹,懒惰就少 洗几匹,没有一定的数量。”一会儿,有人报告 一位御史快到了,驿丞就催促要杨守陈让出上等 房子给御史安歇。杨守陈说:“等他来了再让也 不迟。”等那御史到了,原来他曾是杨守陈的门 客,御史跪着给杨守陈请安。驿丞竟然不正眼瞧 他,匍匐在台阶下,百般乞怜,杨守陈也不和他 计较。n乙参考译文 n浙江副使曹时中,华亭人。邻居中有一个 凶狠的年青人,牢记前辈的旧怨,用白粉 把曹时中的名字写在牛屁股上,对他家的 僮仆挥鞭抽打,还破口大骂,想用这来激 怒曹时中。僮仆回家告诉他,他慢慢地说 :“别人骂我而你复述这些骂人的话,这 是又在骂我。赶快去道歉,不要再烦劳人 家多说了。”n那年青人见没有使曹时中难堪。于是 就写了一封信,好像是问候他,而实 际上是痛骂他。要人直接送到曹家。 那人跪着把信呈给曹时中。曹时中没 有打开信,说道:“你休息一下吧, 等我的僮仆来。”一会儿,他的僮仆 来了,曹时中要他把信烧掉,并说: “我知道你的主人对我没有什么好话 。”那年青人很惭愧。 n17、n(1)次住宿 n(2)漫随意(胡乱,随便) n(3)难使难堪 (为难) n(4)发开、打开n18. (2分)邻有悍生,修其先世怨 ,以垩书公名于牛后n20、n(1)别人骂我而你复述这些骂人的话 ,这是又在骂我。(得分点:詈、若、 判断句)(3分)n(2)在这种情况下(悍生)写了一封 信,好像是问候他,但信中实际上是痛 骂(他)。(得分点:尺、候、中)( 3分) n本题失分率最高n21、n写成语n甲文:前倨后恭 (2分)(答 判若 两人、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得1分) n写性格特征n乙文: 宽厚待人(宽容大度、宽宏 大量、胸怀宽广也可)(1分)n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 道,已经听过了夫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 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 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呢?这 是什么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七个直言相谏 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 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诤臣五人 ,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 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三位直言劝谏的臣属, 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 家园。n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 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于直 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 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 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 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诤 。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诤劝阻。 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 是孝顺呢?”n注意本文的出处为孝经-谏诤篇文中的 “诤臣、诤友、诤子”均为“谏诤”的意 思n乙文n曾子说:“孝有三等:最大的孝是使父母受 到众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辱没父母的名声 ,再下是能供养父母。”他的弟子公明仪问 曾子:“先生可以称为孝了吧?”曾子说:“ 这是哪儿的话,这是哪儿的话!君子所说的 孝,是能够事先意识到父母的心愿而主动 去做,能够晓谕父母归于正道。我仅只是 能供养而已,怎么能称为孝呢?。”n两文的观点基本相同n22. (1分)诗经、尚书、周 易、春秋(错1字即不得分)(简 写也行,只要不写错。)n23. 概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的表达 作用n(2分)用反复手法突出(术语不出现有“ 突出”也给分) (1分)对“子从父之令, 可谓孝”的否定(1分)。(否定的观点应 明确具体,答成“否定曾子的观点”,扣1 分。) n24. (2分)B(甲文论述的是什么才是真 正的孝。)n25.曾子是否接受孔子的观点?结合甲乙文 内容作简要分析。 n(3分)观点1分,分析2分。n孔子认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所以“当(父)不义,则子不可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