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牌诚可贵 精神价更高奥运与人生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杨军 二零零八年十月从雅典到北京,这一枪原本能击碎四年的噩梦,这一枪原本能成就 一对奥运金牌夫妻,这一枪原本能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历史总有 惊人的相似之处。和四年前一样,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给捷克电视台当 解说嘉宾;马特站在男子米步枪三姿的决赛号靶位上; 他还是最后一个击发,一个失常的环就足以把他推上最高领奖台。四年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马特已经拥有男子步枪卧射的冠军头衔, 站在三姿决赛场的他志在夺取双冠。最后一发之前,他拥有环的优势, 这意味着他只要打出环的业余水平就可以夺冠。 然而,最后一发子弹竟鬼使神差地飞到了相邻的号靶位上。“我该先看看靶位号的,其实每次我都看, 只有这一次,我只顾着让自己冷静下来了。” 在六年的国际比赛生涯中,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在他身上, 而第一次发生竟然就是奥运会。 那一刻,卡捷琳娜惊呆了, 当时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气步枪铜牌的她觉得 自己得去安慰一下这个可怜的美国人,他们的爱情就这样萌芽。四年之后,时间再一次凝滞。同样的致命最后一发。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冰冻了卡捷琳娜的脸, 她张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几秒钟, 然后冲下看台,把丈夫拥入怀里, 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命中注定还不是时候。” 8月15日,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获得男子米卧射银牌。 这是他和妻子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三块奖牌。重压下,她失去了首金,但杜丽同样是好样的,她依然值得 我们去尊敬,我们依然会用真诚的掌声去欢呼她,用温暖的 话语来安慰鼓励她,毕竟赛场上没有常胜的将军,只要奋斗 过,追求过就应该无怨无悔,再者,只要是比赛,这其中就 会存在着偶然因素,一次比赛也并不能完全证明她没有夺首 金这个实力,而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夺得女子10米气枪冠军 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况且,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的 过程,我们的目标要逐渐地升级才会更加激起奋斗的动力。卫冕者未能获奖牌,杜丽今天很不幸。 但今天的杜丽又很幸运,因为她赶上了一个全社会对 金牌的理解越来越全面、透彻和宽容的时代,杜丽不必再以泪洗面。 年前,岁的许海峰在洛杉矶为新中国摘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而如今他的后辈同样岁的杜丽 却没能在国人的殷切期盼中让北京奥运会率先为中国冠军奏响国歌。 许海峰从此成为中国体育界一个标志性人物, 但泪流满面的杜丽今天也并没有因此成为“罪人”, 她赢得的是很多人真诚的拥抱。今天人们高喊着“杜丽加油”从四面八方赶来, 当卡埃蒙斯以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在北京抢得头彩的时候, 全场观众为这个美丽的捷克姑娘送去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百年奥运终于梦圆。 对于讲究“开门红”和“中头彩”的中国人来说, 北京奥运会竞赛的开局一定算不上完美, 但胜负无常、公平竞争,却正是奥林匹克的主旨。 今天,是埃蒙斯、杜丽和那些给她们送去掌声的观众, 共同诠释和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从许海峰到杜丽,涵盖两代人的年,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期,是中国追赶世界的年, 也是中华民族从触摸、加入到逐渐领悟奥林匹克运动真谛的年。 在首日比赛中失利的中国射击选手杜丽终于在自己的兼项 女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中重新证明自己,她以 破奥运会纪录的690.3环的总成绩获得该项目的金牌。比赛之后,杜丽又哭了,只不过这一次, 她的泪水,属于胜利。 一样的服装,一样的步枪, 一样的姿势,甚至连对手都还是那么几个, 埃蒙斯、加尔金娜除了靶子距离变成50米之外, 此情此景和5天前首金之争时几乎无分别。 现年21岁的达娜是什叶派,而她的教练优素福阿卜杜勒-拉赫曼 来自逊尼派。美军进入伊拉克后,宗派仇杀使伊拉克一度笼罩 在极度恐惧之中。尽管如此,达娜仍然坚持练习100米和200米跑。 作为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唯一的女运动员,拿外卡参赛的达娜目标 并不远大只要能在北京奥运会上亮相就好。达娜的想法简单 而美好,她相信,“体育能使这个国家重新团结起来,不分什叶派 还是逊尼派,都是为了这个国家而努力。”正是有了这份信念,达 娜忍受了巴格达的险恶环境、冒着狙击手的子弹、穿着一双从约 旦买来的二手“新百伦”跑鞋,长年在破旧不堪的场地训练。达娜的故事经芝加哥论坛报报道后,感动 了一名美国女律师、现年58岁的劳拉J哈根。 哈根辗转联系上了达娜的侄女、略懂英语的伊 赛拉埃齐,为达娜邮去一双最新款的“新百伦” 跑鞋,并通过卡塔尔多哈的一家银行汇去了达 娜的训练经费及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旅费。“一 名奥运选手怎能没有新跑鞋?”哈根在写给达娜 的电子邮件中说,“我不是体育迷,但我已经成 了你的拥趸。我在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希望 到时候能看到赛场上的你。” 达娜也得到了全世 界的关注。 美国时代杂志不久前将她列入北京奥运会 上最值得期待的100名运动员之一。伊拉克运动员的坚持不懈令许多参赛选手感到吃惊。美国赛艇 选手文克莱沃斯说:“他们让我们意识到战胜困难是每个奥林匹 克选手身上都有的特点。”记者约见伊拉克选手很不容易,联系 不上伊拉克赛艇队的团队经理阿布杜尔达伍德。原来,他们没 有手机,自然没有留下联络电话。据新民晚报报道,守在 混合区,一字排开的全是外国记者,从预赛、复赛,到13日的 C组决赛,相同的问题被无数次问起。“你们遇上过炸弹吗?”“你 们家有人死于战争吗?”做新闻的套路,中外相通,越耸人听闻 越有看头。诺扎德始终有礼貌地微笑着,淡淡地,恰到好处。 他实话实说,语调平缓,头却始终高高地昂起。对于骄傲的人 来说,同情从来不受欢迎。 “我们有难,但我们试着生存。” 来到北京,诺扎德和尚布尔并不企求怜悯。他们要的,是一份 尊重。“就像其他运动员一样,我们为自己能成为奥运会的一部 分感到骄傲。”诺扎德和同伴浮起友善的微笑对我说。他们的比 赛服上,印着偌大的中国赞助商名字,“没有你们,我们也来不 了北京。” “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多参加比赛为了多得奖金”, 这就是德国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以33岁“高龄”还活跃在比赛场上 的原因。不是为了祖国,不是为了荣誉,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 在这看似“功利”的目的背后却包含着一位伟大母亲让世界为之感动 的母爱。丘索维金娜7岁参加体操训练,1991年第一次代表独联体 夺得世锦赛女子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并分别于1992年、1996年、 2000年、2004年代表独联体和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了4次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是她的第5次奥运之旅,33岁的她也成为历史上唯一 参加了5届奥运会的女子体操运动员。2002年,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廖沙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为了让儿子得到更 好的治疗,丘索维金娜来到德国科隆,并以27岁“高龄”复出参加比赛。因为,这 是她唯一能够赚钱为儿子看病的办法。33岁的丘索维金娜在德国被称为“体操奶奶”。 为了多参加比赛、多赢得奖金,她在这个高龄硬是重新将自己练成了一个全能型选 手,有的时候在一场巡回赛中,她甚至会参加所有女子项目的比赛 。2002年已经 27岁的丘索维金娜第一次复出在釜山亚运会上,就夺得了跳马和自由体操的金牌, 震惊了世界。而这背后是在那些别人看不到的日日夜夜里,她一次次地从跳马、 高低杠、平衡木上摔下,然后又站起来。为了能够通过比赛取得奖金,她不再吃 自己最喜欢的巧克力,只是因为怕发胖,无法再继续比赛挣钱。不敢生病、不敢 受伤、不敢休息、不敢懈怠训练,不停地比赛、赢得奖金、为孩子治病,成为她 生活的全部。母爱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丘索维金娜的故事又让我们回 忆起了汶川大地震中那位伟大的母亲。在最危难的时刻,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 身体撑起了落下的残垣断壁,将生的机会留给了尚在襁褓中熟睡的孩子。而担心 自己“走后”孩子的安危,她用手机短信留下了对孩子最后的嘱托,那短短的一行字 让13亿人为之动容落泪。虽然事情不同,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母爱是相同的, “爱”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丘索维金娜的故事感动了世界 ,北京奥运会上,她每一次出场,观众们都给以这位母亲 最热烈的掌声,更多的人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曾经同 为体操运动员,现在同样为人父母的“体操王子”李宁知道 丘索维金娜的事后,21日代表李宁基金会资助丘索维金娜 2万欧元用于她儿子的治疗。丘索维金娜说,每个人都要 怀有希望,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就一定能实现。目前儿子的 病已经稳定,也在练习体操。出于多年来对体操的喜爱, 她本人现在也开始享受体操带来的快乐,正在考虑准备 参加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两届奥运会冠军拉扎扎德的因伤缺席,让这个男子最大级别 比赛重新成为欧洲人的天下。抓举比赛中,俄罗斯选手叶奇 吉舍夫三把成功,公斤的成绩更胜一筹,施泰纳只以 公斤排在第四。奇吉舍夫在挺举比赛中同样保持了高 成功率,他的最终成绩是公斤,虽然距离拉扎扎德的 世界纪录还有一定距离,但已经高出去年世锦赛冠军成绩 公斤 。此时,施泰纳和拉脱维亚选手维谢尔巴蒂斯都 还有机会超越奇吉舍夫,谢尔巴蒂斯首先试举公斤, 但他没能成功,公斤的总成绩使他最终名列第三。 施泰纳已经稳获银牌,但体重更大的他要想摘金,必须举起 公斤重的杠铃。德国人成功了!这是北京奥运会举重 项目的最后一举,这一举也产生了举重项目的最后一枚金牌。 充满戏剧性的一幕令整个场馆沸腾 。施泰纳以公斤的优势 摘得这枚金牌。赛后他说:“这枚金牌献给我去年去世的妻子, 我非常思念她,是这种信念支持我获得冠军。”不过岁的 他也表示,自己在这个级别上很难形成统治,因为“年轻的一 代总在不断涌现出来”。 裁判改判又如何?陆永用不可质疑的实力作出了最强有力的回应, 那就是将杠铃再度举过头顶,然后将美丽的金镶玉挂在胸口。 举重第八金!在昨晚男子举重85公斤级决赛中,中国名将陆永在 裁判改判的情况下,顶住压力,最后一举举起了214公斤的杠铃, 以总成绩394公斤,为中国队夺得了一枚可贵的金牌,这是中国 男选手在本届奥运会上参加的最大级别的比赛中,也为中国举重 队本届奥运会的表演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首先进行的抓举 比赛中,陆永成绩为180公斤居第二位,白俄罗斯名将雷巴科夫 185公斤的成绩跃升至首位,这个成绩也刷新了奥运会纪录。 挺举比赛雷巴科夫第一次试举均成功举起了开把重量200公斤, 在第二次试举则成功举起了204公斤暂时领先。陆永审时度势将 开把重量从210公斤降至208公斤,他一举成功将总成绩上与雷 巴科夫的差距缩小到1公斤。仅有最后一次试举机会的雷巴科夫 成功举起了重达209公斤的杠铃,同时他也以总成绩394公斤率先 打破世界纪录。 陆永的第二次试举选择向214公斤发起冲击,如果成功, 他在总成绩上将追平已经结束的雷巴科夫,并且将凭借 体重较轻的优势摘金。陆永奋勇举起杠铃,裁判席亮出 三盏白灯宣布成功,遗憾的是正当陆永开始欢庆夺金时, 裁判席却对这次试举的成败提出了争议,经过数分钟的 商议之后,裁判最终裁定此次成绩无效。陆永顶着巨大 压力面对最后一次冲击的机会,背水一战的他显然没有 让“改判风波”影响自己情绪,最后一举成功力压对手折 桂,实现了中国男子举重队多年的夙愿。最终,陆永和 雷巴科夫总成绩同为394公斤,陆永体重较轻幸运摘得 金牌,同时他也刷新了保加利亚名将安德雷保持的总成 绩393公斤的世界纪录,实现了中国男选手在大级别比 赛中历史性的突破。 2008年8月15日上午,在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迈克尔 菲尔普斯夺得200米混合泳金牌,至此,他在两届 奥运会上共获得12块金牌,在奥运会史上大大超越了 此前获金牌最多的的马克施皮茨和卡尔刘易斯等4人, 他们各自收获了9枚金牌。令人匪夷所思的战绩使他 成为奥运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俄罗斯队游泳名将苏 霍鲁科夫对菲尔普斯的神奇表现叹服道:“他就像是另 一类人,说不定是从别的星球来的。”在菲尔普斯掀起 的热潮中,人们想必一定很想了解赛场以外的他是怎 样一个人,这位奥林匹克之王当初是怎样崛起的。 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