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厚朴方证谈经方之魅力天津中医药大学 袁红霞经 方 之 魅 力厚朴其药厚朴其药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干燥树皮和根皮,以四川所产 者质量最优。 厚朴为传统的理气药,苦、辛、温,归脾、胃、肺、大 肠经,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张仲景用厚朴多为除满、下气、平喘。 伤寒论和 金匮要略中含有厚朴的方共有15个。如厚姜半甘参汤、厚朴麻黄汤、厚朴三物汤、厚朴七物汤、半夏厚朴汤 、大小承气汤、麻子仁丸等,均以疗效确切而流传至今 。厚朴药证1. 腹满配枳实行中有破(厚朴七物汤、栀子厚朴汤) ;配人参益气健脾、温中除胀(厚姜半甘参汤 )。 2. 便秘配大黄芒硝行气破结以攻下(大、小承气汤) ;配麻子仁宽肠润燥以通便(麻子仁丸)。3. 胸满配桂枝薤白温通阳气,降逆除满,治胸满胸痹疼痛(枳实薤白桂枝汤)。4. 咳喘配麻黄杏仁宣肺平喘(厚朴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5. 咽堵配半夏降逆化痰(半夏厚朴汤)。厚朴方证 方名有厚朴者,伤寒中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厚姜半甘参汤、栀子厚朴汤3方;金匮中 有厚朴麻黄汤、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厚朴 大黄汤、半夏厚朴汤5方。 方名无厚朴者,伤寒中有大、小承气汤、麻 子仁丸3方;金匮中有鳖甲煎丸、枳实薤白 桂枝汤、王不留行散3方。厚朴方证 11. 理气宽中导滞治以腹胀腹满或胀痛为特征的疾病,方如厚朴七物汤、栀子厚朴汤 。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 “病腹满,发热十 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君以厚朴(半斤)理气宽中导滞以 治腹满,合大黄、枳实、甘草而取调胃承气汤之 意以扶上通下;更有桂枝、生姜,调和荣卫,和 解表里,以表里兼顾。病 案(厚朴七物汤) 宋某某,男,8岁,2009年9月29日(周四)初诊 主诉:感冒1月余。发热、呕吐、腹胀腹痛2天 (怀疑 H1N1休息在家) 。 症状:昨天因饮食不节致呕吐3次,呕吐水状物,体温 37.4,头晕头疼,心悸,纳呆纳少,腹胀腹痛,大便2 日未解。舌红尖甚,苔薄白,脉数滑。 治法:表(太阳)里(阳明)兼治 药物:厚朴10熟军6枳实6甘草5桂枝5生姜3大枣5(厚朴 七物汤)2剂,水煎服,频服。 30/10/2009(周五) “疗效明显,腹胀疼痛基本消失,体 温正常,体力基本恢复,今已上学。感谢妙手神医!”厚朴方证 22. 温中化湿除满治以脘腹胀满食后或晚间明显为特征 的疾病,方如厚姜半甘参汤。 伤寒论太阳病篇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 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临床可见:大腹胀满,朝轻暮重,重时不喜温按,舌淡 胖有齿痕,苔厚腻,脉沉右弦。 脾主大腹,大腹胀满;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昼日充足傍 晚渐衰,故腹满表现为朝轻暮重;重时以邪盛为主,故 不喜温按。厚朴方证 2 厚姜半甘参汤主治脾虚气滞所致的腹胀(虚三实 七之证)。方中君以厚朴(半斤),温中化湿, 行气消胀;配以人参补中益气,则消中有补,胃气得复,胀满自除(补三消七之法)。 医宗金鉴:“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需 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厚朴方证 2 相传张锡纯曾治一少妇腹胀食不化,短气,处以苓桂术 甘汤加厚朴2两,病家自作主张,将厚朴加至8两,才觉 舒适,可见厚朴用至24克甚至更大是完全可行的!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一人患腹胀,一医处以厚姜半甘参汤,服后腹胀依然,乃请陈慎吾老大夫高诊。陈老 认为处方恰当,但剂量不适。原方不变,只将厚朴由9克 增至18克,党参炙甘草由9克减至3克,服后其胀霍然而除。 盖陈老增厚朴之量在于消胀除满,减参草之量是恐其助 满碍中,颇洞仲景之旨。厚朴方证 2 原方厚朴为8两,人参为1两,厚朴与人参比例为8:1,但人参再少也并非可有可无,这是虚胀的治疗原则! 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克绍教授对此有深刻见解。“消食宽胀药,只有在胃肠消化功能不算太虚的情况下,才能发挥 作用。如胃肠虚弱程度已很严重,只能先健补脾胃。不 能奢望撇开胃肠功能,单靠一包神曲麦芽就把食物消化 掉。” 多应用于反复吐利误治伤正以后的腹胀满,如慢性肠炎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 案(厚姜半甘参汤) 尹某,女,34岁。2012.1.11初诊 主诉:胃脘及腹部胀满多年,近日加重。 患者常因饮食不节致胃脘及腹部胀满,嗳气后舒,口干 口苦,四肢怕冷,寐差,常年便秘,自服通便灵一周2次 ,双下肢浮肿。舌红胖齿痕、苔黄厚,脉沉细无力。 处方: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枳术汤+当归芍药散 二诊2012.1.18 药后胃脘胀满口苦双下肢浮肿等皆缓, 寐转佳,但仍腹胀晚间明显,大便2日一行,质较干。 处方:上方去当归芍药散,加厚姜半甘参汤 继服7剂。 2012.3.12 腹胀消失,大便转常,遂以丸药善后。病 案(厚姜半甘参汤) 曹某某,女,41岁。初诊2011年9月13日 2012.2.28 腹胀饱食后加重,晨起口苦,纳少。每于下午 发热37C一月余。舌暗胖瘀点齿痕,脉弦沉细。 处方:厚姜半甘参汤+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 厚朴45半夏15甘草6党参15柴胡30黄芩10生黄芪30白术 15升麻15当归15陈皮10生姜10大枣5 2012.3.6 药后体温正常。胃痛及腹胀均减,口苦消失。 2012.3.13 胃痛腹胀均消失。经前浮肿明显,量少痛经。 处方:上方加当归芍药散+益母草60(“血不利则为水”)厚朴方证 33. 下气导滞通便治以便秘为特征的疾病,方如大小承 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麻子仁丸等。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热结重证”,重以厚朴半斤,厚朴 倍大黄,以气药为君,配用枳实大黄芒硝,合为“破气散 结,泻下清热”之方。 小承气汤主治“阳明热结轻证”,君以大黄,大黄倍厚朴, 是气药为臣,故其以攻下为主,其治为大便不通而胀者 。 厚朴三物汤主治“阳明热结气闭症”,重用厚朴八两,厚朴 倍大黄,是气药为君,故以行气消胀为主,其治为气滞 不通而胀者。厚朴方证 3 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即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小便数,大便硬”为本方的应用指征。 麻子仁丸用大黄1斤,而厚朴仅用一尺(2两), 取其下气除满,温通气机,防止大黄寒凉太过, 主治老人慢性习惯性便秘。与大承气汤证相比较 ,本方证之大便不通,腹部症状及全身表现并不 突出。病 案(厚朴三物汤) 赵某某,女,27岁(研究生) 2010年03月29日 无明显诱因三日未解大便,发病前一日偶感风寒,就诊 时发热39.3C,恶寒,头痛头晕,颈项不舒,周身乏力 不适,腹部胀满不痛。舌淡苔厚略黄,脉浮数。 麻黄12桂枝10芍药10葛根30甘草10熟军10(后下)厚朴 20枳实10生姜3大枣5(葛根汤厚朴三物汤) 3付 下午取药,晚上煎服,服药时自觉药液甘甜。半夜即大 便一次,头干后软,晨起症状几乎完全消失,饮食正常 。 2010年03月30日 老师:昨晚喝了半付汤药,烧马上就 退了,就是头还有点儿晕厚朴方证 4 4. 行气化湿破结治以胸满胸痹为特征的疾病,方如 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胸痹心痛云:“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 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主治胸阳不振,痰浊痹阻所致之胸痹 。方中重用厚朴,行气破气降逆以消气结,助枳实栝蒌 桂枝薤白以除痰降浊、助阳通脉,开心胸之阳痹,使胸 阳得复,闭结得通,胸痹心痛自解。 多应用于慢性胃炎合并冠心病(胸痹) 、肋间神经痛等 ,见有胸满胸闷、心下痞闷、胁下气逆上冲胸、大便秘 结、舌苔厚腻者。病案(枳实薤白桂枝汤)庞炳秀,女,80岁。2011.5.30初诊。 主诉:烧心反酸嗳气、下肢浮肿10余年,加重两月。患者10 余年前 出现烧心反酸嗳气,服西药缓解,停药即复作。 2月前因饮食不慎反 复发作,伴左侧胸部后背部疼痛不适。舌淡红胖齿痕,苔白厚,脉 沉滑。 处方:枳实10 薤白10桂枝10厚朴花15 瓜蒌15旋覆花15(包)代赭 石5(先)生晒参10(另)半夏10 炙甘草10 乌贼骨20 大贝20 黄连 18 吴茱萸3生姜8大枣4(枳实薤白桂枝汤+旋覆代赭汤+左金乌贝) 七付 复诊:2011.6.13 药后症缓,烧心反酸几无,嗳气减少,胸部及后背部疼痛缓解,下 肢肿较前缓解。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应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方小柴胡汤、理中汤 、桃核承气汤等治疗冠心病有显效。厚朴方证 5 5. 降逆行气定喘治以咳喘为特征的疾病,方如桂枝 加厚朴杏子汤、厚朴麻黄汤。 伤寒论19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 所谓喘家,指素有喘咳之人,因新感外邪而复发。故用 桂技汤解肌,调和营卫;佐厚朴(三两)杏子,用其性 之苦辛温,善能降逆行气平喘。 多应用于体质虚弱的咳喘病人,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 炎见有心悸或腹胀者。厚朴方证 5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咳而脉 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即小青龙汤合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以厚朴为君降逆消痰定喘,臣佐以麻黄杏仁石膏 、半夏细辛五味子干姜等温肺化饮,降逆宽胸, 治寒饮郁肺夹热之胸满咳喘证。 本方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其人多 见咳喘胸满、倚息不得卧、喉中有声、伴腹胀满 、舌苔偏厚等,患者一般体质尚好。病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患者男,59岁,易受外感四年。肺气肿病史,平素咳嗽有痰,痰质或白稀或黄稀。肺气肿病后极易外感,感则 恶寒发热,流清涕,无汗,项背沉紧。舌红尖裂纹苔黄 后厚腻,脉紧数,右寸浮。 处方:桂枝15白芍15葛根30炙甘草10厚朴花15杏仁10姜 3枣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服药7剂后上述症状均明显好转,服药期间未感冒,唯痰 液未见减少,原方加竹茹6g,再服7剂,痰量明显减少,遂以丸剂善后,至今未再复发。病案(厚朴麻黄汤) 王某某,男,82岁 初诊2011.11.2 主诉:咳嗽痰多1年余 咳嗽,咯白粘痰,量多,胃胀食少,大便2-3日一行,解 之费力。高血压及冠心病史。 2012.3.7 药后症缓,现仍咳嗽,白痰量多,有沫,易咯 ,喉中有声,胃胀,寐差,大便需服通便灵。舌暗红, 苔黄,脉沉滑数。 处方:厚朴麻黄汤+温胆汤+菖蒲15远志15 厚朴花15麻黄6生石膏30(先)杏仁15半夏10干姜10细 辛6五味子10竹茹10枳实10陈皮10茯苓15炙甘草10 2012.3.14 咳痰几无。“痰都没了,哪还有白沫?”厚朴方证 6 6. 行气解郁散结治以咽堵为特征的疾病如梅核气, 方如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 朴汤主之”。 咽中如有炙脔,自觉喉部有物堵塞,如同炙肉,咯之不 出,咽之不下,但饮食无碍,即今之梅核气。为七情郁 结,气机失畅,不能运化疏布津液,津液凝结成痰,痰 气交结于咽喉所致。 半夏厚朴汤中厚朴三两与半夏相配,行气化痰散结而痰 气并治为君,与生姜茯苓苏叶(苏梗)配伍,诸药合用 ,顺气消痰、解郁散结,病自愈矣。厚朴方证 6 半夏厚朴汤又名“四七汤”,“以四味治七情也”。七情之气 ,结成痰涎,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 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主要用于以咽部异物感为突出表现的多种神经官能症, 神经衰弱、癔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用于胃肠动力低下性疾病,其消化道表现往往咽喉、食 管、胃三个部位的症状合并或交替出现,可以归纳为咽 喉食管胃三联征,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xi室、食管 裂孔疝、食管痉挛、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案半夏厚朴汤 丁德正医案:文某,女,27岁,1978年1月14日诊。数 年来,因家事不睦,患者多愁善郁,渐觉胸脘满闷,叹 息不止。八日前,偶与人谈起邻村某女被扼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