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 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 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 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等。 灾情预警:指根据气象、水文、海洋、地震、国土等 部门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人口、自然和社会 经济背景数据库,对灾害可能影响的地区和人口数量 等损失情况作出分析、评估和预警。名词术语解释2010年,自然灾害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挑战。环顾世界,海地地震、冰岛火山喷发、巴基斯坦洪水肆虐、日本等国遭遇罕 见高温、俄罗斯大火而灾难中,中国似乎经历了更多。洪涝: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灾情出现之多、受灾损 失之重,都创下了本世纪以来的极值。地质灾害频发,是2009年同期的10 倍,其中包括“8.7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 。干旱:全国有25个身份遭受重旱,江河干涸、土地龟裂。地震: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遭受地震灾害,其中包括“414 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台风:“狮子山”、“凡亚比”、“鲇鱼”等5场台风先后在我国登陆,横扫东南沿 海地区。各类灾害频繁发生414青海玉树7.1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抢险救灾现场地震等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 、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 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 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 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8.7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航拍舟曲泥石流受灾情况 哀悼泥石流灾害死难者现场 地质灾害等级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 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级灾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 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0 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级灾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 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 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级灾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 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 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级灾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 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 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台风“鲇鱼”登陆福建漳浦1013号台风“鲇鱼”登陆福建台风等级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19201-2006,热带气 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名 称 属 性超强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 米/秒,也即16级或以上 强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 米/秒,也即14-15 级 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 米/秒,也即12-13 级 强热带风暴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 米/秒,也即风力10-11 级 热带风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 米/秒,也即风力8-9 级 热带低压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 米/秒,也即风力为6-7 级 2011年初以来,灾情仍然不断。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目前遇 难失踪人数已升至27475人,同时强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 危机。日本宫城县石卷市的受灾情景 一艘白色渔船冲进海啸废墟各类灾害频繁发生日本东北部海啸掀起大浪冲向陆地 日本千叶县炼油厂因地震引发爆炸日本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第三和第四机组 日本部分地区海啸前后对比卫星图片日本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4月16日开始,多起龙卷风袭击了美国中东部和南部地区,造成全美57人死 亡,上百人受伤,这次强风暴造成的人员伤亡之惨重为数十年来罕见。受灾 最严重的是北卡罗来纳州,超过400栋建筑物受损,22万户电力供应中断 4月16日开始,龙卷风袭击北卡罗来纳州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造成25人死 亡,250余人受伤。云南盈江地震救灾现场4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冰雹强风席卷了广州、佛山、深圳、肇庆等 地区,截至19日已造成19人,155人受伤。广东省云浮市都杨镇遭遇冰雹 佛山一家企业钢铁棚被大风吹倒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邦。历史上黄河素有“三年粮绝口、百 年一改道”的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园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的 大水灾就有1092次,较大的旱灾就有1056次,几乎年年成灾。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季风异常来时就会涝,退时就成 旱,旱涝已成常事;地势从海拔8000多米到海平面有着三大台阶的跨越,沟 壑纵横,山势陡峭,地质灾害易发;地处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大地质板 块交汇地带,地震多发。迄今为止,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 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 。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 繁发生。大陆地震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的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这是世界上自然灾害 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洋灾 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 中国是个多灾之邦多难兴邦“多难兴邦者,涉庶事之艰而知敕慎也。”唐代陆贽论 叙迁幸之由状中的这句话,对多难兴邦作出了令人 警醒的阐释。意思是说,多灾多难,能激起人们 克服困难的决心,磨练人们战胜困 难的意志、增长人们解决困难的智 慧和才干,转而促使国势兴盛起来。温家宝走进北川中学高中三年级的临时教室 ,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古人对防灾减灾的认识1.“善治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 水最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管子篇 意思是:水和旱都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自然 灾害,特别是水灾危害最大。治理国家必须采取措施消除这五种 自然灾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天下安定,国家繁荣昌盛。2.“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这是人类与自然灾害斗争实践反复证明的铁 律。3.“天人合一”人们在一次次执著与失败中思考着与自然的 关系:尊重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共进。这种思考让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让李冰父子“分洪减灾 ,引水灌田”,使贾让治水“不与水争地” 党和国家领导人要求加强突发事件管理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培训作出重要批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 的能力,要认真研究,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 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得到提高。”防汛体系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防汛工程设施,包括水库、堤防、水闸泵站等; 2.防汛法律法规体系,包括防洪法、防汛条例等; 3.防汛组织机构,包括地方政府防汛机构、企业领导 机构、工作机构以及现场抢险队伍等; 4.信息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包括防汛信息采集、预 报、预警系统,抢险救灾方案评价系统等; 5.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应急机构、应急准备、预案体 系建设、应急响应、应急演练,以及应急闭环管理。防灾体系建设(以防汛为例)职责应急机构总领导、协调国务院地震、火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地震局、建设部、民政部、地方政府洪水、雨涝、干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水利部、气象局、民政部、地方政府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地方政府风暴潮、台风、赤潮、海冰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地方政府雪、雨、风中国气象局、民政部、地方政府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农业部、林业部、地方政府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机构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首先要把架构搭起 来,人员召起来,摊子铺开来。加强各部门以及各级 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 信息共享。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 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构建统 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 机制。 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变化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应急准备支撑应急全过程的 基础性行动预防/ 减灾应急 准备应急 响应恢复 重建应急管理过程的 一个环节应急准备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应急预案组织结构资源配备评价与改进情景演练持续培训应急准备的内容预案的革命性变化预 案评价改进演练组织、资源 和培训能力建设应急准备循环框架预案体系的基本构成应急准备框架基于基础平台的预案系统运行环境应急预案系统突发事件风险评估预案运行基础宏观指导技术 支持科学 支撑应急预案就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 事先制订的应对措施 。有预案和没预案效 率相差? 300倍!制定应急预案的必要性类别适用对象主要用途战略级预案中央政府为主制定政策、目标和指导操作级预案省、市地方政府为主描述政府及各部门职责、任 务和统一协调概念预案政府应急管理与指挥部门综合、协调辖区内各类行动 与资源操作预案各个功能单位确定各自职责与任务战术级预案参与现场应急响应活动单元随现场情况而改进完善现场行动方案现场执行应急响应任务单位在现场制定响应程序和任务 指令应急预案分类国家专项应急预案我国共有21项国家专项应急预案,目前已正式发布18 项,其中包括防灾减灾类应急预案如下: 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2.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5.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大纲为: 1.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 2.启动条件; 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4.应急准备,包括资金准备、物资准备、通信和信息准备、救 灾装备准备、人力资源准备、社会动员准备以及宣传、培训和 演习; 5.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包括灾害预警预报、灾害信息共享、 灾害信息管理; 6.应急响应,包括I级、II级、III级和IV级响应,以及信息发 布; 7.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 8.附则。国家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应急计划核心要素1.方针与原则2.应急策划3.应急准备4.应急响应5.现场恢复6.计划管理与 评审改进2.1危险分析2.2资源分析2.3法律法规要求3.1机构与职责3.2应急资源3.3教育,培训和演习4.1接警与通知4.2指挥与控制4.3警报和紧急公告4.4通讯4.5事态检测与评估4.6警戒与治安4.7人员疏散与安置4.8医疗与卫生4.9公共关系4.10应急人员安全4.11消防和抢险企业专项应急预案核心要素要制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急预案,努力 构建各单位的预案体系,使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 现场处置方案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做到衔接紧密 、环环相扣。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及时根据实际对预案进 行修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