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实 验验 一一 壬基酚对红鲤鱼的急性毒性壬基酚对红鲤鱼的急性毒性毒理学中研究外源化学物的基础毒性主要是进行体内试 验,即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最终向外源化学物毒 害主体-人类外推。 选用的动物体重差异不应超过平均体重的10%。 为判定受试物对不同性别动物的毒性反应有否差异,除 特殊要求外,实验中一般均应采用两种性别动物进行试 验。 所用动物进入实验室后,于实验开始前应观察一周以上 ,以删除不健康的动物,并使实验动物适应环境。 受试生物的选择方法和标准见理论课教材。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 1、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原理和方法;2 2、探求化学污染物的致死剂量,以初步评估其对人类的可、探求化学污染物的致死剂量,以初步评估其对人类的可能毒害的危险性; 能毒害的危险性;3 3、掌握半数致死剂量、掌握半数致死剂量LDLD5050或半数致死浓度或半数致死浓度LCLC5050计算计算方法和意方法和意义(结果评定 义(结果评定) );4 4、学习化学污染物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学习化学污染物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以某种接触途径将受试物(外源性 化学物)高剂量一次性给予或24h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 在短时间内观察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这样的试验即 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定致死的和非致死的指标参数, 致死剂量通常用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来 表示。 LD50或LC50:一定时间内能够引起受试生物50死亡的单 一受试物剂量或浓度,是经过记录、统计后计算得的估 计值。 LD50的计算参考以下公式: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标准 GB 156701995 http:/www.fjagri.gov.cn/fujian/standard/guojiabiaozun/gbm/ M156700j.htm) 1gLD50=Xk-d(Pi-0.5) Xk最大剂量对数,d等比级数,Pi各组死亡率,i 组号实 验 原 理95可信限log-1(logLD501.96SlogLD50) logLD50的标准误(S): 材料和用具:(略)试验动物的饲养环境恒定的温度:223 湿度:3070% 照度:昼夜各半 饲料合格、饮水合格、垫料合格染毒途径的选择:染毒途径(exposure routes)的选择需考 虑:模拟人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实际接触受试 物的途径和方式;有利于不同化学物之间急性 毒性大小的比较;受试物的性质和用途;各种 受试物毒性评价程序的要求等。最常用的染毒途径为经口、经呼吸道、经皮 及注射途径。 染毒剂量与分组:1查阅文献 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常温常压下的状 态、熔点、沸点、密度、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 溶性和脂溶性等理化特性,生产批号及纯度,杂质成 分与含量等。 确定使用哪一种计算方法求LD50,然后再设计剂量分 组。LD50的计算方法常用寇氏法、概率单位法、霍思法 等。 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 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 接触途径所测得的LD50(或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 期毒性中值。 实验分成3个染毒剂量组和1个未染毒对照组,每组数量 相同,平均体重(13.93.80)g,分别置于30L水池中 。染毒组剂量分别设计为50、100和200mg/kg(NP质量/鱼 体重,下同)。染毒方式为腹腔注射,注射前后各12小时 不喂食,各剂量组注射体积为每尾200l。NP-食用油溶液:染毒剂量的设计参考文献3。先对购买 的鱼称平均重量,按照每条鱼注射200ulNP-食用油溶液配 制50mg/kg体重、100mg/kg体重、200mg/kg体重溶液,配 好后装在试剂瓶中避光保存。 染毒剂量参考:2预试验 设定以此预期值作为待测化学物的中间剂量组,并 在该剂量的上下以3倍之差各设计l一2个剂量组作为预 试验剂量。 根据确定的剂量组进行染毒。 根据预试验的死亡资料确定组距。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i=(lgLD90-lgLD10)(n-1) 或:i=(lgLD100-lgLD0)(n- 1)式中i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n为设计的剂量组数。3正式试验; 一般来说、根据试验设计所选用的LD50计算方法来确定组 数。例如几率单位法、寇氏法一般设610个剂量组;霍 恩法固定设4个剂量组。求得i值后,以最低剂量组(LD0 或LD10)的对数剂量加上一个i值,即是第二个剂量组的对 数剂量,依此类推直至最高剂量组,查各自的反对数即 得出各组剂量的真实值.1 2 3 4 5 6 LgLD0 LgLD0+i LgLD0+2i LgLD0+3i LgLD0+4i 1、红鲤鱼的驯养:从市场购来大小相近的红鲤鱼,平均体 长实验前现测,在实验室驯养一周。染毒前禁食12小时。2、预试验:各组自己设计浓度,然后组长分工运行该试验。 (1)分缸:取三个12升的玻璃缸,加入驯养缸中的源水各 9升,每升处标上刻度线。按生物测试标准,从驯养缸中选 择体长相近、健康活泼的鱼各三条,分别放入三个缸中。实验过程:(2) 浓度设计:查文献得知,缺乏现成的壬基酚对金鱼类 的LC50值。综合壬基酚毒性试验研究的一些结果,初步将 预试验浓度按等比级数设在三个浓度值(自己设计)。 (2) 称量并记录。 (3) 测水的硬度、温度和PH值。 (4) 分别对三个缸染毒,在各缸贴上标签,记录染毒时间 、染毒浓度。 (5) 曝气。 (6) 观察现象:前8小时连续观察,记录各浓度死亡数、死 亡时间、主要异常症状,将死亡的鱼取出,做好标记,存 放冰箱以备以后生理毒性的研究之用。 (7) 根据预试验得出红鲤鱼2/3以上死亡和1/3以下死亡的 浓度。3、正式试验 (1) 分缸:取8个12升的玻璃缸,加入驯养缸中的源水各9 升,每升处标上刻度线。按生物测试标准,从驯养缸中选 择体长相近、健康活泼的鱼各6条,分别放入8个缸中。 (2) 浓度设计:依据预试验的结果确定最大浓度和最小浓 度,并在两者之间按等比级数再设计两个浓度,同时设一 空白对照组,各组做两个平行。 (3)(7)步骤同预试验的“(2)-(6)”。记录内容:高剂量组(浓度为?)的鱼在用药后?h开始死亡,?h后 全部死亡;中剂量组(?)的鱼在?h后开始死亡;低剂量组(?)在染毒?h后开始死亡。全期毒性试验观测时间为?H,红鲤鱼在染毒?h后趋于 稳定,各组存活的鱼不再死亡,并逐渐恢复正常。记录表格:组别及组别及 浓度浓度 (或剂(或剂 量)量)数量数量平均平均 体长体长 (cmcm )平均平均 体体 重重 (g)(g)出现出现 中毒中毒 症状症状 的时的时 间和间和 数量数量中毒症状中毒症状死亡死亡 时间时间 和数和数 量量解剖所见解剖所见4、LC50的计算5.试验结论:1)、本试验表明,壬基酚对红鲤鱼具有毒性作用,其半 致死浓度(或剂量)为 ,可信限为 。根 据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强度为 (参考教材)。2)、本试验所得结果可为壬基酚对红鲤鱼的亚慢性、慢 性等毒理学试验设计浓度或剂量提供参考依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