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 考: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4.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5.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是什么?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的手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忆一忆: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优点有哪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不能没有,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江泽民材料1:7年 全社会固定资本投 放总额比情况5国有单位3非公有单位集体单位材料2:7年 全国工业企业实现 利润总额比情况国有及国 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企业特征之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 来,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和人民逐步达到共 同富裕的目的。先富后富带动 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先富是共富的必由之路 共富是先富的最终目的特征之二:以共同富裕为根 本目标三峡水电站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三峡人民外迁他乡及嫦娥一号的发射等共同说明了什么?议一议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国有经济控制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特征之三: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市场经济具有的共性经济关系市场化 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 经济运行法制化(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特征之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特征之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特征之三: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 同 点相 同 点1.经济基础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2.根本目标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1.经济基础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基本标志。 2.根本目标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 目标 3.宏观调控力度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 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 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自发性、盲目性、 滞后性 由此可见:忆一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市场调节不行,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必须把市场调节(无形手)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形手)结合起来。宏观调控解决 措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需要国家 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想一想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二、加强宏观调控1.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1)定义: 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 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2)宏观调控是一种国家行为。稳定物价保持国际 收支平衡增加就业促进经 济增长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下岗职工再就业1234567891011121001021041062008年19月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图月份指数收收 入入支支 出出国 民 生 产 总 值年份(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经济政策:如,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等等 含义: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参加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法制性法律手段强制性(3)行政手段 特点:直接,迅速 但要反映客观经济规 律的要求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五年五年 计划计划十年十年 规划规划年度年度 计划计划扶贫扶贫 政策政策 据统计:2007年我国有4.4万处 煤矿矿井,比国外矿井总数的两倍还 要多,但重复建设、安全状况、开发 方式等不行,故国务院发出了关于 煤炭行业关井压产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律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经济经济 杠杆杠杆国家的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为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误区一: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调节作用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误区二:实施宏观调控主要靠行政手段误区三: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才有国家的宏观调控。4.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2.宏观调控的含义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宏观调控的手段手段手段手段经济法律行政4.宏观调空的主要目标二、加强宏观调控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为 根本目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调控力度、内在要求1. 2008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经济增长率8%左右,货币发行量2800亿左右,这是运用( )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A.法律 B.行政C.经济 D.司法C巩固练习单项选择A2. “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富为真。”这种观点主要说明了( )A.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C.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较低D.我国贫困人口仍较多巩固练习3.“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这一说法形象地说明( )A.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B.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保证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C.要把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D.要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成“有形手”C巩固练习4. 嗜辣的江西人擅长种辣椒。近6年来每年冬季的四五个月都有成百上千的农民到海南租地,年均有50100%的赚头。在这种高回报的刺激下,去年3万多江西农民下海南种辣椒,最后九成亏本。 上述材料表明( ) 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无法改变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市场调节有弱点,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农业生产应注意研究市场变化规律A. B. C. D.C巩固练习针对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只能卖“黄河”牌啤酒的现象,兰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兰州地区范围内,由经销商自主决定销售各类品牌的啤酒,任何部门、企业和个人 不得干涉。回答5-6题5.黄河边只能卖“黄河”啤酒( )A.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特征B.是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C.是典型的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行为D.从根本上保护了地方利益C巩固练习6.兰州市政府的决定( )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 从长远看,不利于本地企业的发展 是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A. B. C. D.B巩固练习7.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下列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的是( )国家提高自来水价格国家给下岗人员创业以税收优惠制定价格法以降低利率的方式刺激消费A. B. C. D.A巩固练习1.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不 能片面强调和过多地运用2.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8. 关于运用行政手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宜广泛使用 B.运用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过多使用 C.行政手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重要内容 D.国家宏观调控主要应采取行政手段B巩固练习注意“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些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一股暖风向西吹”,这是当前中西部地区人民对党和国家确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感受。如何正确认识上述经济现象?思 考答案:1)“一江出水向东流”是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结果。如果任其长期存在,不利于国民 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2)“一股暖风向西吹”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实施西部大开 发的结果。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重大意义。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要相互支援合作,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的调节有两手:一只是“看得见的手”,另一只是“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要受“看不见的手”的制约,“看不见的手”要间接受控于“看得见的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两只手”各代表什么?“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的调节作用,“看得见的手”是指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思 考(2)在市场经济中,“两只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两只手”缺一不可。市场的调节作用,是靠“看不见的手”进行的自发调节,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调节资源,优化配置;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这只“看得见的手”引导市场,使市场按价值规律的要求去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而市场的基础作用只有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才能克服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两只手”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