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第2 2课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 三、移风易俗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特点:2.措施(1)俸禄制 (2)均田制 (3)三长制 (4)租调制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建 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俸禄制 484年实行整顿吏治,巩固统治.吏治好转,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由国家征收统一租调,筹集禄银,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原因:目的:内容:影响:吏治黑暗,贪污成风,影响财政收 入,加深矛盾。(2)均田制 485年实行 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影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和粮食产量,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设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职责?)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 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 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 制制, ,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有利于国家对人有利于国家对人 民推行均田制。民推行均田制。内容: 影响:(3)“三长制”宗主北魏政权农民(改革前)农民北魏政权(改革后)(4) 租调租调制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内容 :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量的租租( 粮食,如 粟二石)和调调(绢帛或布一匹 )。 作用 :改变赋税混乱,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 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纷纷转向政府,成为 国家的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租调收入 。发展了生产,缓和了矛盾,形成了以均田制 为中心的一套政治经济制度,巩固了北魏 的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目的:3.意义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北魏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孝文帝后期改革的基础二、巧设计迁都洛阳1. 原因2. 过程3. 影响 1、原因1)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4)地理: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补充:洛阳的优势:(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2、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3、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2.迁都过程: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 由平城迁到洛阳。(2003上海卷真题)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 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 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 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 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B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C 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B三.移风易俗1.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 受汉文化。2.内容易服装:易服装:讲汉话:讲汉话:改汉姓:改汉姓:通婚姻:通婚姻:改籍贯:改籍贯: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 人才;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3.意义(1)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2)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3)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 的转化背景背景社会矛 盾尖锐鲜卑族 落后内容内容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影响影响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俸禄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保证政府收入稳定和巩固政权侧重点侧重点通过制度 建设缓和 社会矛盾全面推进 汉化政策加速鲜卑族封建化 促进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深度分析(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的必要性:与时俱进,适时改革 (2)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措施、权力、个人等等 (3)改革的曲折性:利益再分配,既得利益反对,复杂、艰巨性 (4)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 封建化改革孝文帝改革的总体特点1.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一样,都是中国历史上 的重要改革.请回答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 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CB巩固练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改革的成功典范.请回答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 B. C. D.C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B.掌握最高权力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5、2000上海6 促成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宗主争夺民户 C南北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 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 B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 C鲜卑贵族 D汉族地主阶级CB7、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其实质是( ) A提高自身素质 B减少与汉族地主的冲 突 C适应农耕文化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 8.导致北魏推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的吸引DC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土地所有制类别特点备注土地国有制(官田)所有权属于国家; 北魏隋唐均田制不是主要类型,但 一直存在;土地 私有 制君主土地 私有制主要供君主私人 开支地主土地 私有制土地兼并成为扩 大地产的主途径从东汉起出现田 庄;兼并引起动荡自耕农土 地私有制拥有很少土地, 或完全没有土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