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8 课一、伟大的转折1.“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1)内容: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3)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 (违背实事求是)(4)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2)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影响(3)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 思想基础。(1)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 想路线。二、1.含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 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 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建设时 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 阶段。 2.发展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南方谈话”1992中共十四大1997中共十五大酝酿、准备:提出:基本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写入党章:3.主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放发展生产力 和平与发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步走战略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发展道路:根本任务: 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 战略步骤:祖国统一:发展阶段: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全体 社会主义劳动者;4.精髓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5、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伟大旗帜; 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 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 的旗帜。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 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国内发展: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3)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 、与时俱进的新问题1.背景2.形成过程(1)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 年大会讲话,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 ”的思想内涵;(2)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 代表”的主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写入党章。3.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历史地位(1)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 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的问题。(2)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 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迈进; 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解 放 思 想实 事 求 是与 时 俱 进进一步回答了什 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党以江泽民为 核心的党的 第三代领导 集体“三个代表”使中国人民富 起来; 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解 放 思 想实 事 求 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 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领导 集体邓小平理论使中国人民站 起来; 建立社会主义 制度实 事 求 是独 立 自 主群 众 路 线中国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和 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党的 第一代领导 集体毛泽东思想历 史 作 用 思 想 精 髓 解 决 问 题 创 立 者 思 想 体 系4、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 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是 ;回答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 进 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E、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党章的决议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