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史况钟传阅读训练 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 吴华 2013.06.05 花卉#冲刺2明史况钟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 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 ,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 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断为奸利,最号难 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 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 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 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 ,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 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除烦苛,立条教, 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注释】 1、雄剧:谓地位重要而事务繁重。白居易答薛萃谢授浙东观 察使表:“宜迁雄剧之藩,以广循良之化。”范仲淹推委臣下 论:“惟清要之职,雄剧之任,不可轻授于人。”明史林硕 传:“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 2、部院:六部和都察院的合称。 (1)清代各省巡抚多兼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故称 巡抚为部院。(2)清代中央六部和都察院的合称。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而部院庶僚,亦自以下乔迁谷为耻,迄今十 余年,尚无儒衣冠入馆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告以 吾辈同在部院当差,均有寅谊。” 3、廉能:清廉能干。 (1)清廉能干。周礼天官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 吏之治二曰廉能。”唐元稹追封王潜母齐国大长公主:“ 不因恩泽以求郎,每致忠贞而事主。使勤贵富,戒斁廉能。” 明史高拱传:“以 广东 有司多贪黩,特请旌廉能知府侯必登 ,以厉其余。”(2)指清廉能干的人。 廖仲恺 致饶潜川黄德 源函:“如果属实,自当先行劝令辞职,另举廉能为妥。”参见 “廉善”。 4、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 以遣之。 译文:况钟因为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 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 注释: (1)用:介词,因为。 (2)赐敕:下诏令。南朝齐萧子良请停台使 检课表:“愚谓凡诸检课,宜停遣使,密畿州 郡,则指赐敕,遥外镇宰,明下条源,既各奉别 旨,人竞自罄。”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一景泰 初赐边臣敕:“罗通寻升右副都御史,总督军 务,赐敕,遂居内官潘成之前矣。”明史杨嗣 昌传:“帝念嗣昌行间劳苦,赐敕发赏功银万 ,赐鞍马二。” 5、赋役:赋税和徭役。 (1)赋税和徭役的合称。中国古代,赋初指兵 赋。春秋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 趋混合。秦汉以后,赋指按户口征收的税,徭役 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明代以后, 将按户口征发的徭役折征银两,把丁税并入田赋 ,至清则以赋役为田租的专称。六韬盈虚 :“其赋役也甚寡。”新唐书食货志二:“国 家赋役之法,曰租、曰调、曰庸。”清史稿食 货志二:“世祖入关,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赋 役三年。”(2)分配徭役。资治通鉴唐僖宗 乾符三年:“西川节度使高骈筑成都罗城,使 僧景仙规度,周二十五里,悉召县令庀(p)徒 赋役,吏受百钱以上皆死。”胡三省注:“赋,布 也;分布使之就役也。” 6、豪猾:强横狡猾而不守法纪的人。 (1)强横狡猾而不守法纪。史记酷吏列传 :“济南瞯(xin)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 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北齐书薛脩义传:“尒朱荣以脩义豪猾反覆, 录送晋阳。”(2)强横狡猾而不守法纪的人。 史记酷吏列传:“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 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发擿(t) 奸伏,有若神明,豪猾潜窜,阖境大治。”清王 闿运陈景雍传:“亦因问民间疾苦,及豪猾 奸宄所在,辄捕至。” 7、舞文:即舞文弄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 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 ,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唐吴兢贞 观政要论君臣鉴戒:“刀笔之吏,顺旨承风, 舞文弄法,曲成其罪。” 8、奸利:指非法谋取的利益。韩非子奸劫弑 臣:“百官之吏,亦知为奸利之不可以得安也 。”汉书王莽传下:“天下吏以不得奉禄, 并为奸利,郡尹县宰家累千金。” 9、乘传:乘坐驿车。 (1)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汉书京房传: “臣出之后,恐必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 尽乘传奏事。”清昭梿啸亭杂录裘文达公:“二十 一年,王师征伊犁,公面奏军务机宜,纯皇帝大悦,以 其才似舒文襄,即赐御衣冠,乘传至巴里坤传宣圣意。 ”(2)指奉命出使。苏轼冬季抚问陕西转运使副口宣 :“永言乘传之劳,未遑退食之佚。”清陈康祺燕下 乡脞录卷十四:“公自为员司,屡乘传,随堂上官, 谳山西、直隶、湖南、广西诸省狱。”(3)古代驿站用 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史记田儋列传:“田横乃与 其客二人乘传诣雒阳。”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四马下足 为乘传。”汉书文帝纪:“乃令宋昌骖乘,张武等 六人乘六乘传诣长安。”(4)泛指使车。清史稿礼 志十:“若朝贡诸国无子嗣位礼部奏遣正、副使 各一人持节往封,特赐一品麒麟服以重其行。行日,工 部给旗仗,兵部给乘传。” 10、视事:就职治事。多指政事言。左传襄 公二十五年:“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 。”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 骨,征拜尚书。”唐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 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 11、环立:立于四周。宋洪迈夷坚甲志曹氏 入冥:“姑冠帔坐堂上,若神祠夫人,侍儿持 雉扇,环立甚众。” 12、判牒:处理公务。 (1)动词,处理公务。(2)名词,处理的公文 。牒:文书、公文。 13、佯:佯装;假装。 14、不省:不领悟;不明白。 (1)不察看。礼记礼器:“礼,不可不省也。” 郑 玄 注:“省,察也。”(2)引申为不检查。汉书晁错 传:“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颜师古注:“ 省,视也。”(3)不领悟;不明白。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为他人言,皆不省。”新唐书宇文士 及传:“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 徐啗之。”清昭梿啸亭杂录于文襄之敏:“一日, 上召公及梁入,复诵天章,公目梁,梁不省。”(4)不 理会。后汉书翟酺传:“书奏不省,而外戚宠臣咸 畏恶之。”宋叶适王木叔诗序:“初,木叔仕二十余 年,未尝觅举,予屡言于执政,不省。”明史王诏传 :“诏上疏力谏,不省。”(5)未见过。杜甫 见王 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 有,度海疑从北极来。”(6)不节约。史记平准书 :“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 15、左右:身边的人(官员)。 16、顾问:咨询;询问。 (1)指供帝王咨询的侍从之臣。汉书匈奴传赞:“顾问冯 唐,与论将帅。”汉应劭风俗通十反:“旧俗常以衣冠子孙 ,容止端严,学问通览,任顾问者,以为御史。”晋书段灼传 :“臣无陆生之才,不在顾问之地。”后指有某方面专门知识, 供个人或机关团体咨询的人。(2)咨询;询问。韩诗外传 卷七:“诛赏制断,无所顾问。”北史艺术传上萧吉:“时上 阴欲废立,得其言,是之。由此,每被顾问。”唐苏鹗杜阳杂 编卷下:“是时中贵人买酒于广化旗亭,忽相谓曰:坐来香气 何太异也?同席曰:岂非龙脑耶?曰:非也,余幼给事于嫔御 宫,故常闻此,未知今日由何而致。因顾问当垆者,遂云公主 步辇夫以锦衣换酒于此也。”封神演义第二四回:“子牙拜而 言曰: 尚 乃老朽非才,不堪顾问,文不足安邦,武不足定国。 ”(3)审问。(4)存问;慰问。北史高熲传:“其夫人贺 拔氏寝疾,中使顾问不绝。”宋罗烨醉翁谈录韩翃柳氏远离再 会:“翃从希逸入觐京师,至龙首岗,见柳氏在辎軿中。两情 顾问,悲不胜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六郎:“远劳顾问, 喜泪交并。”(5)顾惜。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论:“然张耳、 陈餘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司马贞索隐:“谓然诺 相信,虽死不顾也。” 17、行止:行动;活动。这里指办理;处理。 (1)行步止息,犹言动和定。孟子梁惠王下:“ 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后 汉书吕布传:“卓(董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 止常以布自卫。”隋书南蛮传真腊:“其人行止皆 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2)偏指行动;活动 。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 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3)一举一动 。陶潜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 中闺,可象可效。”明陶宗仪辍耕录鬼爷爷:“元 统间,杭州盐仓宋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 至穷窘,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4)行踪。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会有以瑨肃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见其子 。”(5)品行。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张仲素 、段文昌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 内庭。” 18、暗:昏昧,愚昧;不明白。 (1)本义(日光)昏暗。(2)昏昧,愚昧;不明白。 (3)隐秘。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 19、诘:责备;质问。 (1)本义询问;追问。(2)责备;质问。(3)查究 ;究办。清方苞狱中杂记:“访缉纠诘。”(4)曲 折。晋书卫恒传:“研桑不能数其诘屈。”(5)整 治。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子盍诘盗。”(6)名词, 明(天);翌(日)。清王玉树说文拈字:“诘, 小尔雅:诘朝,旦明也。”又如诘旦(明天早晨) ;诘晨(明朝;明晨)。 20、若辈:你们。 (1)你们。宋史忠义传五尹穀:“吾以寒儒受国 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已耳。”(2)这 些人;这等人。清黄景仁水调歌头谢仇二词:“仆 虽不及若辈,颇抱古今愁。” 21、捶杀: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杖杀”或“ 杖毙”。就是用杖打死。杖杀是唐朝政府运用极 其普遍的刑罚,是一种用重杖击打屁股处死罪犯 的行刑方式,因为打屁股打不坏,所以先在腹部 刺一刀。旧唐书 酷吏列传记载:“笞罚人畏 其不死,皆杖讫不放起,须其肿愤,徐乃重杖之 ,懊血流地,苦楚欲死。” 22、斥:斥退;罢斥。 23、属僚之贪虐庸懦者:定语后置句。 属僚:也作“属寮”。下属的官吏。旧唐书王 播传:“(播)凡有详决,疾速如神,当时属 僚,叹服不暇。”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三月 初七日:“两日俱接见属僚。”清黄六鸿福惠 全书筮仕四六启式:“逸兴标而属寮溢庆。” 贪虐:贪婪暴虐。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王莽贪虐 而任社稷之重,卒成易姓之祸。”司马光十二等分职 任差遣札子:“因贪虐不公或昏懦废职坐除免停替之 人,永不得复旧等差遣。” 庸懦:庸下懦弱。亦用为自谦之词。宋书臧质传 :“臣诚庸懦,奉教前朝,虽缁衣好贤之美,敢希 巷伯恶恶之情,固已藉风听而宵愤,抚短策而驰念 。” 24、一府:全府。 25、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韩非子有度:“奉法 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史记循吏列传: “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宋曾巩范贯之 奏议集序:“群臣奉法遵职,海内乂安。”明陈子龙 唐论:“江楚之间,晏然奉法,与秦未可一二论也 。” 26、烦苛:繁杂苛细。多指法令。汉书文帝 纪:“汉兴,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人 人自安。”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哀痛丝纶切 ,烦苛法令蠲。”严复原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