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5页
第2页 / 共95页
第3页 / 共95页
第4页 / 共95页
第5页 / 共95页
第6页 / 共95页
第7页 / 共95页
第8页 / 共95页
第9页 / 共95页
第10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 ,指家庭管理 经济一词最早出自色诺芬,古希腊最早研究经 济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 335),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 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经济论是论 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关于“财 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的代表作 ,其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 ,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1615年重商主义者孟克莱田写的献给国王和 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创政治经济学 一词孟克莱田在小册子中为了表达与经济学原本意 义所不同的内容,加上了“政治”这个修饰语,用 来表示它是国王管理整个国家经济的一问学问 。政治经济学,指的是国家的经济学(即国家 的经济管理),社会的经济学(即社会的经济 管理)。政治 :社会、国家 经济:家务 政治经济 学是一门财产管理的学问重商主义最初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是重商主义。它是封 建社会瓦解后,伴随海外贸易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 。是 15中叶、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 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代表了当 时欧洲经济思想的主流。重商主义最突出的思想是重金、贸易顺差和国家干 预。因而重商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从诞生之始 就强烈地包含有国家的经济管理这样的内容。代表:英国 威廉.斯塔福 托马斯.曼 法国:孟克 莱田 柯尔贝尔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继重商主义之后,在法国出现的一个重 要经济学流派。重农学派的出发点“是在法国这个 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不是在英国这个以工业、商 业和航海业为主的国家”。重农学派是打着封建招牌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派。重 农学派把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基础,他们重视农业, 认为农业是惟一产生剩余的部门,同时他们也重视 整体经济中各部门的联系。重农学派认为重商主义破坏了法国农业和经济,分 析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所以表现出了强烈 的反重商主义倾向。代表:法国 弗兰斯瓦.魁奈 杜尔哥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认为物质才是财富,农 业使财富增加,工业只改变财富形态,货币只 是流动手段;此外,还提出保障土地所有权、 增加农民收入、实行适度赋税等观点。杜尔哥明确了生产要素有三:土地、劳动和资 本,从而其收入也有三种形态:地租、工资和 利润。杜尔哥的经济理论体系无疑是近代国民 经济结构的基本雏形。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主流经济学派 ,第一次提出宏伟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反映了那个时代产业资 本的利益和要求,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工 业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其理论批判封建旧制 度以及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 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代表:英国: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 嘉图 法国:布阿吉尔贝尔、魁奈、西斯蒙第古典经济学率先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把资 本主义生产看作增加国民财富的有效源泉,研究了 劳动和分工,研究了位于社会经济运行的背后并且 支配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尽管古典经济学最终的结论,仍然要归结到国家的 管理政策(只不过从重商主义的干预政策转向了自 由放任政策),但在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中, 古典经济学显然更加关注经济运行规律本身。由此 ,经济学的研究思路,逐渐从对国家经济管理的直 接关注,转向对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与此同时, 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也逐渐扬弃了原先“经济管理” 的内涵,开始体现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涵。威廉配第(16231687)经济思想史教程11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 始人,马克思曾称他是“政治经济学之 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 的创始人”,而且称赞他是“最有天才的 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代表作 :赋税论 于1662年出版 政治算术于1672年出版配第的第一个重要经济观点:从生产过程来考 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把劳动看作财富 的源泉。配第有一句名言:“土地为财富之母, 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另一个重要经济观点:把劳动时间看作衡量价 值的尺度和基础。提出了第三个重要的经济观点:地租是从农产 品中扣除生产费用(工资加种子)以后的余额 。但是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有较大的区别,在 配第的理论中,剩余价值和地租混为了一谈。亚当斯密(17231790)被尊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其经典著作国富论 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1776 年3月9日,国富论这部经济学巨著问世。 在斯密生前国富论出了5版(1776,1778, 1784,1786,1789)。这本巨著对英国经济政 策影响甚大。斯密认为国民财富就是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商品 总量,而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正在于促进国民财 富的增长,兼顾好个人和社会、生产者的利益 ,而避免牺牲掉某一方面的利益。斯密所论述的劳动价值论斯密所论述的劳动价值论 : 斯密区分了商品的交换价 值和使用价值,认为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 确尺度斯密认为,在前资本主义阶段,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 价值,因此,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商品的价值是由生 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而商品的交换是等量劳动的互 换。交换对于交换的任何一方来说,都不可能产生更多 的价值。 斯密将视野转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他认为,在大多数 商品的价格构成中,包含有工资、利润和土地地租。商 品价格归根到底都分解成为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之一。斯 密也就从劳动决定价值的科学立场滑进三种收入决定价 值的泥潭。这个庸俗的价值定义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被 称为“斯密的教条”。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斯密从“经济人”观念出发,系统论述了经济自由 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他认为,人们受“一只看不 见的手”的支配,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却使整个社 会获得最大利益。在“自然秩序”下,能使个人利 益与社会利益协调,促进社会财富增长。国家 的职能是保护国家和个人的安全,建设并维护 私人无力办或不愿办的公共事业,起“守夜人”的 作用。对“看不见的手”的反思对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最有力的冲击是纳什提 出来的博弈论美丽心灵囚徒困境5 5 1 77 1 2 2囚徒乙囚徒甲坦 白抵 赖坦 白抵 赖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 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 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 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 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 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 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 称西方世界的论语。对市场经济的思考大卫李嘉图(1772-1823 )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古典 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 李嘉图的主要经济思想反映在他1817年出版的 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简称赋税 原理)之中 李嘉图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 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他继承了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坚持商品价 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他提出 ,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但并不是个别生产者 在生产商品时实际所耗费的劳动,而是社会必 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活劳动,还有 投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但他没有提出劳动的 二重性)。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它是 表现其它商品价值的媒介。李嘉图的分配论全部价值由劳动产生,并在3个阶级间分配:工 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 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 额。他认为,在既定的收入格局下,地租是主 动的,首要的,最有保证的;工资有其固定不 变的法则和水准,是发展生产不得不支出的代 价;利润则是支付了地租和工资之后的余额, 最容易受到损害。由此说明了工资和利润、利 润和地租的对立,从而实际上揭示了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 。李嘉图的对外贸易学说对外贸易学说是他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的扩张虽然大大有助于一国商品总 量的增长,从而使享用品总量增加,但却不会 直接增加一国的价值总量,因为价值总量由本 国商品所包含的劳动决定。但是,如果存在比 较成本差别,则国际分工可以带来劳动节省和 效率提高。李嘉图的困惑李嘉图面临着两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一、等价交换与利润成为一对矛盾;按照价值规律,商品 交换应该是等价交换,而等价的依据是商品生产中所耗费 的劳动量。如果价值规律适用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那么,就没有利 润存在,否则等价交换引出了不等价的结果。而如果等价 交换不引出利润,就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无 法解释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现实 。如果按照李嘉图劳 动价值论的解释,在生产中耗费或使用了等量劳动,就应 该获得等量价值,也应该获得等量利润。在资本主义现实 社会中,一般来说,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不是与劳动成比 例,而是与资本数量成比例。这一现实与李嘉图的劳动价 值论是矛盾的。琼斯、拉姆赛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庸俗经济学李嘉图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学只是为了适应资产阶 级需要,对经济活动的表面现象进行描述,作出似 是而非的解释,美化经济制度。19世纪70年代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处于自由竞争 垄断过渡阶段,该经济学对组织社会化生产,管 理现代化企业、发展市场,实行宏观调控,股份制 ,提高企业效率等问题作了分析,但抛开生产关系 (人之间经济关系)单纯分析经济问题,抹煞不同 制度下社会差异。经济学有三个层面:现象、操作 、理论,庸俗经济学只进行了现象、操作的分析。代表:萨伊、马尔萨斯、穆勒马尔萨斯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早期的 庸俗经济学家,他的经济理论和人口 理论对后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他出生于英国一个土地 贵族家庭。他和休谟、卢梭等人都有 交往,思想颇为激进。1784年入剑桥 大学耶稣学院学习。后又入剑桥大学 。1796年,他到萨立州的奥尔巴当牧 师。1805年被聘为东印度学院的历史 和政治经济学教授。由于马尔萨斯试图证明劳动人民贫困和失业是 因为人口增长过快,而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无关 ,因此,他被马克思称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家的代表。让.巴蒂斯特.萨伊萨伊(1767-1832 法国)是19世纪初期法国古典经 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学说的系统化者,他 的主要作品是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 问答和政治经济学教程等。他认为政治经济 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从而将 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部分。他提出效用价值论,指出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 基础,价值来源于物品的效用。物品效用由劳动、 资本和土地(自然)共同创造出来,物品价值也是 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约翰穆勒约翰穆勒的生平与著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经济 学家和哲学家。出生于英国伦敦经济学世家,是詹 姆斯穆勒的长子。13岁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先 读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原 理,后又学习了斯密的国民财 富的 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820年, 约翰 穆勒到法国访问结识了萨伊和圣 西门。 18231858年在东印度公司任 职,1865 1868年当选为国会议员。约翰穆勒经济经济 思想:青年时代,受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自由主义和边沁 的功利主义的影响,成为边沁功利主义的信徒。但 英国宪章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思潮广泛传播之 后,约翰穆勒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对功利主义产生 了怀疑,逐渐成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和英法其他经济学家不同,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 的弊端,对雇佣劳动者的处境深表同情。他设法寻 找克服资本主义矛盾和改善这种社会制度的方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