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学导航联考版语文试卷三1.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 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在原文中对应的语句是“生物多 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这个基本 道理已经相当普及。那么,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不能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 ”这句话意在通过类比相似情况说明文 化的多样性应该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基 础,而非选项中的因果关系。2.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 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在原文中的对应是 第二段,比对原文可以看出,选项中的 “差异”应为“差距”,“差异”是精 神方面的,要承认和尊重,“差距”是 物质方面的,要缩小另外“消灭”词义 过重。3.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概括 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 子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指 向,是尊重差异、缩小差距。”和“这 就是尊重差异、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认 同,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比对 可知,选项中的“差异的尊重、差距的 认同”和原文完全相反。4.答D3分,A2分,C1分(C梦想成真不当 ,只是开端;B加入党组织于原文无据; E一篇修改、编发的稿件不足以支持顶梁 柱之说。) 5.作者甘惜分有丰富的新闻工作实践 经验;作者善于总结研究,很早就建 立起一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新闻方法论 ;在动乱中不断思考新闻学的问题; 勇于开拓,有敢于站出来的精神。6.探路革命,从小县城走向延安 ;探路新闻,从一名新闻门外汉 成长为采编一线的顶梁柱;探路 新闻理论,任教北大,在新闻理论 和实践中摸索,完成新中国第一部 全面阐述新闻传播规律及新闻事业 的专著;探路教育,教书育人, 创建了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附加:在一线新闻岗位上,甘惜分是如何摸 爬滚打的?(6分) 附加: 被调到军区司令部,从前 线给新华社供稿;到大同敌占区 采访写通讯;不断总结经验,建立 起一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新闻方法 论;在采编工作中广泛研究(每 天研究新事物、研究新华社、也研 究地方实际)。7.答:BE(解析:B对原因解说牵 强。,根据上文分析,冯五爷是 因为被胖厨子当面欺辱却蒙在鼓 里而深受打击。E“使用比喻、拟 人的修辞手法” 有误,文中没有 用拟人。)8.冯五爷形象特点:文质彬彬,天资聪颖 ,才华出众 盲目跟风,迷失自我。冯五爷 擅长舞文弄墨,文才不凡,但他看见别人发 财,就决意要经商,从而导致失败 懵懂无 知,自作聪明。冯五爷自恃有念书人的能耐 ,动辄开除员工,亲力亲为巡查,亲自参与 捉贼,但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其实他对经商 “一窍不通”。 对人失察,养虎为患。冯 五爷依据胖厨子的小报告轰走其余伙,却看 不透胖厨子当面作贼者的真相,最后祸害自 己。9.读书人应把读书当做自己的信 仰,既然选择了读书,就要坚持下 去并不受外界物欲的干扰,在精神 世界的追求中矢志不移。文中的 冯五爷之所以到最后连读书的人能 耐还是不读书的人能耐都分不清楚 ,就是因为家境变迁、环境影响而 弃文从商从而陷入了无奈和迷惑的 悲剧之中。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飞速发展, 物欲膨胀,但我们不能像冯五爷那 样放弃了自己的精神追求,我们应 不浮躁、不跟风,始终保持自己精 神世界的独立和洁净。小说中状 元楼里的伙计们看似比冯五爷能耐 ,但是这种鸡鸣狗盗的小聪明是君 子所不齿的,我们应摒弃不良习性 ,为人光明磊落。附加:作品是怎样叙述冯五爷开店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第一问: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 ,使事件显得客观可信;叙述中渗透 当地风土人情,使冯五爷开店的故事具 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加强了故事的真实 感;以“捉贼”为线索展开叙述,三 起三落,波澜曲折,唤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叙述中穿插了丰富的细节描写, 凸显人物的拙劣表演,增强了小说的讽 刺效果。第二问:这样安排的作用:丰 富了文章内容,使冯五爷的人物 形象更加丰满;交代冯五爷一 家人不是经商就是读书,为后文 冯五爷弃文从商做铺垫。交代 冯五爷的文采过人,与他后文的 经商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小说主 题。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考中永乐二 年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晋升为吏科右给 事中,因受牵连获罪被贬谪到交阯为小吏。 过了九年,仁宗即位,才召入朝中为御史。 英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提升为右佥都御史 ,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正统二年,蒋贵 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预军务。到 鱼儿海,蒋贵等人因粮饷不继,居留十日率 军返回。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接受朝 廷厚恩,敢临阵退缩吗?死于法度哪赶得上和 敌人战死?”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蒋贵逗留的状况。皇帝把他 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 ,大破敌军。罗亨信凭借参赞功劳,晋级一 等。父亲去世后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改任 为宣府、大同巡抚。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 都御史,巡抚如故。当时皇上派遣官员测量 两镇军田,一军八十亩以外,都征税五升。 罗亨信说:“文皇帝时,诏令边防军队尽力 垦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今天 为何忽然采取这一举措呢?塞上诸军,防卫边 疆劳苦,没有其他生计,惟有从事田耕。每年自冬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 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开次割草,八 月以后,修治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 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 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税,那么人民 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谋臣只 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 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皇帝采纳他的 话,停止了这种做法。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 机,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 置城卫来防备。不然,恐怕贻留大患。 ”兵部议论,废置不用。等到土木之变 ,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 ,官吏军民纷争而出。罗亨信持剑坐在 城下,下令说:“出城的杀。”又与诸 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上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 信登城告诉他们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 开启。”也先徘徊而去。赤城、雕鹗、怀 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 他们的罪责。那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 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亨信与总 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 内保京城。戴头盔之处,头发全秃光。景帝 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已经七 十四岁了,请求辞官。答应了他。回去八年 后,死于家中。10.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 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 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 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 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 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 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 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 休暇10.【答】D【解析】:每岁自冬 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 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 ,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 暇。 11【答】B (明朝以后一般只有 一个年号)12 . A( “皇上让监督尚书將蒋贵革职”无 中生有,原文是说“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王骥 等人看”。) 13(1)译文: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 接受朝廷厚恩,敢临阵退缩吗?死于法度哪 赶得上和敌人战死?”(句意正确2分,“让 ”译为“责备”1分,“孰与”译为“哪赶得 上”或“与相比,哪一个好”1分,“死 法、死敌”译为“死于法度、死于敌手”或 “被法律处死、和敌人战死”1分。)13.(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 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译文: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 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 来防守?(句意正确2分,“但”译为 “只”1分,“虽”译为“即使”1分, “谁与”译为“和谁”1分。)送人游岭南【唐】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注释:华阳:江苏省金坛县西南茅山上的山 洞。绿笋:绿竹。啼猿:猿的啼声。一般用以 形容悲切。 【译文】少时离开家乡去做万里旅游,岭南 的风景到了深秋还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路两旁有绿竹红花,就是猿猴长啸,听起来 也会感到幽静。赠黄鲁直【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 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 城。 注:黄庭坚,字鲁直。 【翻译】没有见到老朋友时我更加觉得 有情,一见到老朋友我顿时心眼通明。 仓促间忘了问你,你的船泊在何处,整 个晚上都在梦里找你,魂绕着西城。14.AE(解析A项“戴诗写诗人向友人介绍了 凄清景象”错,应是“秀美清幽”的景 色。E项应是戴诗清新,徐诗质朴。) 15. 戴诗的虽写的是离别,但并无忧愁伤 感,诗人把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朋友,鼓励 友人前往岭南。”红芳”绿笋”色调清新 明快,纵使猿鸣也不觉忧伤,感情乐观向上。 徐诗表达了别情有着深切的留恋,诗人通过 写见面前,见面时和见面后的情景,真实的表 达了朋友心意相通的情谊,委婉含蓄的表达了 留恋之情。附加: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做简要分析。(5分) 附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诗人忘记问朋友泊船之处是实写, 自己的梦魂在西城一带整夜飘荡寻 找不忍离开,是梦幻中的情状,是虚 写。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亦 真亦幻,含蓄的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 留恋之情。16.名篇名句默写。(5分) (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 (2)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 翼也无力;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17. D 【解析】:望而生畏望:看见 畏:畏惧,害怕。表示看见了就害怕。在本 句中,符合语意,是正确的。耳提面命: 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指 (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 而不能用于同辈之间。在本句中,属于用错 对象。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 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 仍跟刚认识一样。在本句中,符合语意,是 正确的。登高自卑自:从;卑:低。登山 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 起。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 渺小。在本句中,“登高自卑”错在望 文生义。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 相交接,即闭眼。指没有合上眼皮。形 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在本句中,属 于望文生义的错误。18.D【A项结构混乱。“政府拿出科技经费让 企业研发技术”的主语是“政府”,而上句 的主语是“企业”,把“政府拿出科技经费 让企业研发技术”改为“拿政府的科技经费 来研发技术”。B项搭配不当。“担任各级学 校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动宾搭配不当,可 改为“担任职务”,或改为“在岗 位任职”。C项,“网络诈骗”与“弹出窗 口、假客服、假链接”之间是包含关系,不 可并列。同时“利用层出不穷”句式杂 糅。】19A 20. 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国家 )重视程度不够; 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创新; 而不是守住它的名称。21.(1)选作传记的人远远高于 选作小说的人数,选作传记的得 分远远高于选作小说的得分,14 年和15年小说的得分情况持平, 15年较14年传记得分有所降低。 (2)降低小说题的难度(或提高 传记题目的难度)。 【审题】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 文。具备这类作文目的针对性、角色定 位性、隐形比较性和文体明确性等写作 特征。 范围:关于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 传教育”宣传画引发的争论。 核心:主张温馨提示好还是主张的触目惊心好。角色:你的立场是什么?选温馨提示 ,要么选触目惊心”。 也可以有 其他具体建议? 比较:虽题面没有“权衡比较”,但说 理的过程中其实是需要比较才能深刻。 文体:可以写成发言稿、辩论词、演讲 词甚至给校方的书信。立意角度例举 赞同校长观点 1真相的力量2交通安全:要正 视淋漓的鲜血3致命与受伤:谁更 可怕? 反对校长观点 1“触目” 才能“惊心”吗?2 安全教育不妨“温馨提示”赞同小王观点1忠言“温馨”岂 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