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B.C1046B.C770B.C476B.C221西周春秋战国东周秦统一春秋(BC770BC476)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 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战国(BC475BC221)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 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 社会变革 时间分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商代的铜锸战国的铁制农具:耙、镰、锄、锸社会变革 经济变革 生产力生产工具社会变革 经济变革 生产力生产技术铁制农具使用后可以深耕,为牛耕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 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 名牛子耕。牛与耕相连,用 作人名,可见当时用牛耕早 已司空见惯。樊树志国史概 要青铜牛尊 (春秋时期晋国)社会变革 经济变革 生产关系土地制度铁制农具和牛耕标志农业生 产技术的飞跃,使农业生产由集 体共同经营发展为个别零细经营 ,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逐步形成,这是中国农业史上划 时代的大变革。它的直接后果是 土地的私有化,以及井田制的瓦解。樊树志国史概要“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审分 社会变革 经济变革 生产关系阶级基础春秋时代的世家大族几乎都已烟消云散,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而消失了,新的阶层取而代之。 樊树志国史概要土地私有化的一个结果,是在战国社会迅速形成了一个 自耕农阶层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层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除从贵族中转化出一部分地主以外,各国普遍实行的奖 励军功政策更是在短时间内很快就造就出一大批新式地主。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社会变革 政治变革 国家体制战国时代各国的统治者,无不关注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威。 这一时代,纵横捭阖,波诡云谲,兼并战争不断,各国都必须 集中一切力量为生存而奋斗。于是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的大 变动,纷纷进行变法。樊树志国史概要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即封建制转变 为中央集权制。经济的发展和商品化为个封建国家的统治者提供了建立中央集权所必需的财政资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晋楚秦齐宋吴越社会变革 政治变革 国家体制秦魏赵燕齐楚韩社会变革 政治变革 国家体制社会变革 政治变革 选官制度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 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社会变革 思想变革 社会风气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 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 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季氏社会变革 思想变革 民族观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春秋中期,随着中原各国的 强大与争霸,戎狄蛮夷先后被征 服、吞并,如西戎为秦所驱,赤 狄、白狄为晋所灭,莱夷为齐所 灭,濮夷为楚、鲁所灭,蛮为楚 所灭。到春秋末年,戎狄蛮夷逐 步被华夏所同化,华夷差别慢慢 地消失了。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材料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拱之。论语颜渊 社会变革 思想变革 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孔子(551B.C-479B.C)论语卫灵公 论语颜渊 论语为政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社会变革 思想变革 百家争鸣儒家孟子材料二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 天下也以不仁,国之 所以兴废 存亡者亦然 。 孟子离娄上 孟子(372B.C-289B.C)材料一 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 分莫大于礼。 荀子非相 社会变革 思想变革 百家争鸣儒家荀子材料二 法者,治之端也。 荀子君道荀子(313B.C-238B.C)材料三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 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荀子性恶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 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物权 社会变革 思想变革 百家争鸣法家韩非子材料二 以法为教。 韩非子五蠹韩非子(280B.C-233B.C)材料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 夫。 韩非子有度材料一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社会变革 思想变革 百家争鸣道家老子材料二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道德经老子(生卒不详)社会变革 思想变革 百家争鸣主要 学派代表 人物时 间主要思想影响儒家孔子 春 秋“礼”、“仁”, “仁者 爱人”、 “克己复礼”在世不得志;汉以后逐渐成为 正统;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孟子 战 国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重新解释“礼”,熔礼、 法于一炉 法家韩非李斯战 国“法治”、君主集权,奖 励耕战、富国强兵积极:适应时代需要,受到当 政者欢迎;促成统一完成。 消极:专制独断、严刑峻法, 容易激化矛盾。道家老子春 秋“无为而治”、“小国寡 民”;事物恒变、矛盾对 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有利于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对 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