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第1111课课 梨梨 园园 春春 秋秋第第1111课课 梨梨 园园 春春 秋秋课题说明 选自岳麓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11课说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是我 们窥探古人生活的窗口。(二)、说课标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 程,说明其艺术成就1、知识与能力了解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 术成就。引导学生透过戏曲发展演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 化演进的轨迹,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见微知著的 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影音资料、历史图片、知识结构图等 直观形象结合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中国传统戏曲的 发展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1、教学重点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其艺术 成就。 2、教学难点京剧的艺术成就。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进行文理分班, 整体看学生基础较好,对学习文化 史有较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但在理 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上还有欠缺 。(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标要求采用 问题探究法、类比法和合作学习法,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三)、说学法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 学过程,运用分析比较法去掌握历史知 识进而深化对教材的认识。 最早的中国戏曲是怎样产生的?国粹京剧又有什么 特点?第第1111课课 梨梨 园园 春春 秋秋大傩之舞 古代傩仪和戏剧起源南戏与杂剧 宋元戏曲艺术的成熟徽班进京 明清戏曲艺术的鼎盛:京剧第11课 梨园春秋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者也。王国维第11课 梨园春秋大傩之舞古代傩仪和戏剧起源第11课 梨园春秋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三星堆铜人面具三星堆铜人面具【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 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 ,怎么办?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1.产生背景第11课 梨园春秋“ “傩傩” ”的发展的发展傩傩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宫 词 宫 词唐 王健唐 王健 金吾除夜进傩名,金吾除夜进傩名, 画裤朱衣四队行。画裤朱衣四队行。 院院烧灯如白昼,院院烧灯如白昼, 沉香水底坐吹笙。 沉香水底坐吹笙。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 舞。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 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 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 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 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 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 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 一。 第11课 梨园春秋南戏与杂剧宋元戏曲艺术的成熟第11课 梨园春秋清明上河图中 的说话场面宋代城市格局的变化 1.产生背景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第11课 梨园春秋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 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 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 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多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 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 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瓦子是商品贸易集中地,也称瓦舍、瓦肆,里面设有 各种店铺和娱乐场所,五花八门,一应俱全。 第11课 梨园春秋指出这种戏曲流行的区域,并说 一说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了很 大发展?第11课 梨园春秋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 ,所以叫南戏。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2.流行区域【原因】宋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由于北 方的战乱,人口流徙到南方,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 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 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第11课 梨园春秋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 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 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在 这种情况下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广为宣传,造 成社会舆论压力,最后恶霸和尚被治罪。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中的哪个阶层?有什么社会功能?3.特色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 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 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第11课 梨园春秋元代杂剧壁画元杂剧 、多种表演形式的结合 、完整的故事情节 、角色配合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第11课 梨园春秋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元元代多年不行代多年不行科举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社会地位低下。,士子无其他出路,社会地位低下。 吸取前代艺术精华。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第11课 梨园春秋元杂剧作家代表作品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 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其他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第第1111课课 梨梨 园园 春春 秋秋大傩之舞 古代傩仪和戏剧起源南戏与杂剧 宋元戏曲艺术的成熟徽班进京 明清戏曲艺术的鼎盛:京剧第11课 梨园春秋徽班进京明清戏曲艺术的鼎盛:京剧第11课 梨园春秋既然叫“京剧”,我们能不能认为京剧就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 戏曲形式?如果不能,那为什么叫京剧?在京剧产生之前,北京地区流行哪些戏曲形式?为什么这些戏种都要到北京表演?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的 。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称为“京剧”。1.产生背景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称为“雅部”的昆曲, 为宫廷所垄断,深受士大夫文人喜爱;第二类叫“花部”,包括了除昆曲外的所有 地方剧种。昆曲由于脱离群众、曲辞深奥,逐渐衰落。“花部”的地方戏高度繁荣 ,最为流行的是弋阳腔体系。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的繁荣是为了满足皇 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如果京城要搞什么庆典活动, 就更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良机。第11课 梨园春秋京剧的发端遇到了什么契机?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在北京地区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情况下,假设你是徽班的班 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吸引观众,并 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2.产生过程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京剧的发端的契机是: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京剧名段欣赏铡美案选段第11课 梨园春秋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艺术特征综合性唱念做打第11课 梨园春秋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艺术特征写意性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人物化妆的写意 脸谱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第11课 梨园春秋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喳喳哇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 吸引当代小青年 老爷爷你别生气 允许我分辩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革新要发展 哇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课后设计:思考京剧如何革新发展 才能跟上时代潮流?请你在 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设 计京剧革新的措施和办法。第11课 梨园春秋小结中国古代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中国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萌 芽到发展,从成熟到高峰的过程。我们要 以“吸收精华,剔其糟粕”的态度对待传 统文化,并依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第11课 梨园春秋板书大傩之舞 古代傩仪和戏剧起源南戏与杂剧 宋元戏曲艺术的成熟徽班进京 明清戏曲艺术的鼎盛:京剧第11课 梨园春秋本课结束本课结束谢谢!谢谢!第11课 梨园春秋11、梨园春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 1、大傩之舞 古代傩仪和戏剧起源 1.傩 2.先秦汉唐祭祀中的傩仪 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二、南戏与杂剧 宋元戏曲艺术的成熟 1.宋代瓦舍的演艺和南戏的流行 2.成熟的戏曲:元杂剧表演形式和特点兴起的社会背景代表性作者 三、徽班进京 明清戏曲艺术的鼎盛:京剧兴起的社会背景徽班进京和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艺术成就板 书第11课 梨园春秋关汉卿窦娥冤第11课 梨园春秋白朴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 家、词人,隩州(今山西河曲县附近) 人。白朴自幼聪慧,早年习诗赋,后精 于戏曲。白朴杂剧代表作有梧桐雨 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第11课 梨园春秋紫禁城漱芳斋戏楼紫禁城漱芳斋戏楼 宁寿宫倦勤斋室内戏台宁寿宫倦勤斋室内戏台 故宫宁寿宫畅音阁大戏台故宫宁寿宫畅音阁大戏台 德和园戏楼的德和园戏楼的“仙楼仙楼”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