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 关系; 2、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区功能区 、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3、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 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到本课结构图:城 市 内 部 空 间 结 构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 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 构的形成和变化(单击任何一个框可以进入相关的内容)概念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主要功能分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一、城市形态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被称为城 市形态。2、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地形、河流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经济、文化、历史等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平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而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如何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类型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其发展被迫 沿谷地向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内部的成 都平原,形成了较完整的团块状。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又是丘陵地区, 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 全市形成了几个片区,形成了组团状的格局。(1)团块状 形成因素:平原地形、市中心吸引作用 地域形态特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 中,连成一片 评价: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 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缺点:易造成环境污染 举例:成都市、合肥市、华盛顿等(2)组团状形成因素: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地域形态特征: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 评价:优点: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 城市环境缺点: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举例:重庆市、上海市浦东新区(3)条带状或放射状:形成因素: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地域形态特征: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 评价:举例:兰州、洛阳、西宁、宜昌优点: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缺点: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某一方向,且运距很长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其它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2、城市功能区的概念、特点和类型(1)概念:同一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功能区(2)特点:集中成片;界线模糊(不明确);功能兼备(3)类型:常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大城市:行政区、文化区请你判断北京城市四个功能区的名称:文化区商 业 区工 业 区住 宅 区3、主要功能分区: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位于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小商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于向 交通干线分布居中工业区建筑质量上高级和低级住宅区分化一般占40 60住宅区区位特点占用土地 面积比重功能区1、香港的主要 功能区有: 2、各类型功能区的分 布特点:商业区位于中环和尖沙 咀,是香港的市中心,交通 便利,客货流量大。工业区位于港口附近,交 通便利,位于郊区,对城市环 境影响较小。高级住宅区在城市的外缘 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 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 、工业区联系。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概念: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模式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a、多核心模式在平原地形,城 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 侵入和迁移;呈同心 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在小汽车等交通 工具的影响下,城市 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 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 外扩展的趋势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 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 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 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 使得远离中心的郊区也出 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 不同的点,发展形成 (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A、交通便捷程度 B、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付租能力,是指各种功能活动对土 地的竞争能力,表现为支付土地租 金的能力。1、地租水平与距市中 心距离有什么关系?2、各类土地利用的付 租能力有什么不同?3、由此可见,土地的 经济属性是由什么决 定的?a n s w e r点 击 我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历史背景、随历史而变化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引 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2)其他因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城市的地域 范围 各类功能用 地的关系 工业发展方 向 原因分析狭小扩大混杂布置,无 明确功能分异分异明显在市中心形成工业 的自然团聚市区的工厂企 业纷纷外迁以市场、交通等 优势吸引引起为降低成本、保护 环境风向与城市规划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 工 厂居 民 区全年西风上风向 下风向工厂布局在下风向居民布局在上风向季风区(风向随季节而变化)160天160天35天10天居民区工厂区工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民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主风向垂 直的郊外居民区读图,完成课本24页的活动。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市中心,加重了职工上下 班时的交通压力,工业区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 上风向,容易造成市区的大气污染; 方案二较合理,因为居住用地和工业区相邻, 减轻交通压力;但工业区也是位于城市盛行风 向的上风向;改进措施:将工业区布局在盛行 风向的垂直方向即东北和西南方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