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懂诗把握情感学习目标: 1、探讨读懂诗歌的方法,正确把握作者 的思想情感。 2、总结答思想情感题的一般模式。学习重点、难点:探讨读懂诗歌的方法,正确把握作者的 思想情感。考点剖析 2010年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的考查要求: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题探究回顾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18份试卷中有14份涉 及情感鉴赏,2010年高考18套试卷中就有15套计20道 试题对此设题。所以正确读懂诗至关重要。考查角度: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 寄寓的感情。考查题型: 1、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情感。 2、复杂情感的考查。 3、比较两首诗的情感。 4、单一情感的考查。 5、手法+情感的考查。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全国 卷)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 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 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 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1分)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 心,显示必胜的信心。(1分)题目:地点、季节、边塞诗注释:作者身份、背景诗歌题目表明诗歌体裁表明写作对象、手法表明写作内容 表明、地点类别表明情感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悯农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兵车行 (杜甫)咏柳 (贺知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旅夜抒怀表明时间、背景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抒发对读书的感想。要想读书时心明澄澈、 有深刻感悟,就要多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观书有感典故解释疑难词句提供写作背景、目的等重要信息注 释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全国11)春 日 即 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 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 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5分)答案提示: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悲凉(1分)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1分) 。诗人在一二句借小雨丝丝、落花狼藉、暮春黄昏的 凄凉景色,寄托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 写诗人门前几可罗雀,只得在宿鸟声中自己掩门,从中 可见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慨。(3分)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 四川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 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题目: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 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 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 垫; (2分)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 遗; (2分)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 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1分)一个“又”字则曲折地 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 地的失望与埋怨。 (1分)作者: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南宋 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他毕生 致力于抗金和收复失地,诗人作此诗 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 多年了。此时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 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 ,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 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总结:关注作者。 必须知人论世。 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 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 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 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与品质?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 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 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本诗写于退隐江宁后。诗人以墙角梅自喻,表现了作者虽然偏居一隅处境艰难 ,但不自卑自弃,不畏孤独和寂寞,不畏困难的情怀和 坚韧,倔强,刚强,高洁的崇高品质。例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10年天津卷)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2分)思念故乡之情。关键词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 愁”、“孤”、“喜”、“闲”之类。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 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 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抓关键词句关键句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 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两 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直接地表 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含蓄表现 郁积在心中的情感。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了 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总结:抓关键词句。诗歌中的关键词常常是直接体现情感的词。闻雁韦 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 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过南楼。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例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郑协:南宋遗民。 芊芊:草木茂盛。作者:南宋遗民意象:亭基、野渡 、春水、草、晚照 、杨花、杜鹃啼鸣题目:地点时间缘由即景抒情诗 注释:作者身份问题: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感情:寂寞、闲?答案提示:不同意。(1分)诗人通过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 这些悲凉的景物,(1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 南宋遗民, (1分)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带来 的凄凉、孤独、怅惘之情。(1分)1、用“秋”表达诗人关注时局之感。“秋风” 意味着古代边境的战事紧急。 2、汉关、朔云、边月、西山:暗示边塞的环境特征。3、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 慨。4、杨花:表现身世飘零,渲染悲凉的氛围。4、杜鹃:哀怨、凄凉或思归的象征。5、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 之情。6、流水:绵绵的愁丝,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 感伤与哀愁。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 、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 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 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看题目、注释、作者抓情语(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明常识(结构、语序、文言词语、修辞 ) 品意象、析形象【人的典型动作、副词】整体把握诗的情感、主旨注意:运用想像、联想,注意景、情、事间 的逻辑关系,多积累意象。总结:答思想情感题的答题模式:基于何 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惆怅、孤独、欣慰、愤懑、闲适、恬淡等写准总括语、写细分析语(诠注释、穿插式) 、写全各要点1、综合运用读诗的方法 赏诗,正确把握诗的情 感。2、答案要具体。3、答题要规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 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 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主要运用了什么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5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 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 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 几度、魂飞梦惊。后 夜相思,尘随马去, 月逐舟行。注释泛菊:饮菊 花酒。吹梅:吹奏梅 花落题目送别词,别情意象孤雁、浮萍尘、马、月、舟情感语伤情 相思主旨离别后的孤 苦, 别后的思念关键句:聚散匆匆答案:离别之苦,别后之思。(2 分)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1分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 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 (1分)下 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 来表现思念之切。 (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0全国II卷】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 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 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 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诗简要分析(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0全国II卷】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 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 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 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诗简要分析(4分)表现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 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分)结合注 释因为诗人仕途失意,所以“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 途的迷茫,(1分) “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 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1分)题目:交代了写作内容注释:作者被贬谪情感语:无奈客思家意象:笛、月、花回顾总结:读懂诗情的突破口 一读诗题 知门别类,把握情感方向 二读注释、作者 知人论世,感知情感基点 三读关键词: 情感词、意象词、 修饰词 知情达意,揣测情感内容 四读关键句:尾句(联)、重点 句、典故句 探究主旨,体悟情感各个突破综合利用整体感知全面理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