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展示第二节 城市化阅读教材P31-32,思考:1.城市化的含义2.城市化的标志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4.城市化发展的驱动力和根本原因1.在城市化过程中(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2.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B(学案)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像示意图。读图,回 答2题。A考点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水平比较起步时间:发达国家早,发展中国家晚。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高,发展中国家低。目前发展速度:发达国家慢,发展中国家快。1.区域差异读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四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 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 ,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 B.C. D. 4.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 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 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 展中国家居多DD(2011广东文综,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 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 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率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典例1】D2、阶段差异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郊 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城市化示意图原因:由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后果: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数量增多等。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郊区城市化示意图原因: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后果: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郊区面积缩小等。中心区人口外迁逆城市化示意图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周围农村基础设 施逐步完善;城乡交通便利。 后果:中心区退化,出现许多卫星城等。人口向城市迁移再城市化示意图原因:积极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新产业,开发 中心区。 后果:大批年轻的专业人才重新回城市居住等。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5-6题:5.按城市化的进程,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acdbC.dbca D.cdba 6.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B.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BA【典例3】 (2010广东文综卷)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 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1)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 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 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 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2)可推测该市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 小DB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3、进程差异发达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少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在发发达国家和发发展中国家表现现出不同的进进程国家类类型 比较项较项目 发发达国家发发展中国家起步 时间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纪中叶开 始)晚(20世纪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业化早国家独立较较晚,工业业化晚目前 速度快慢趋缓趋缓 (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进到相对对成熟阶阶段民族经济发经济发 展,人口增长长迅 速 城市 人口 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处阶 段后期成熟阶阶段初期阶阶段或加速阶阶段 城市 化表 现现及 原因表现现 逆城市化现现象城市发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们对环 境质质量的要求 提高,郊区基础设础设 施完善城市经济经济 畸形发发展,人 口增长长快,农农村劳动劳动 力 过过剩1.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1)(2)题。针对训练(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 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 (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 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 平高于乙类国家DC(学案)(2011年高考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 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 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3-4题。国家甲乙丙丁 城市化水平(% )908366323.甲、乙、丙、丁一次代表的国家是A. 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 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 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 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4.CD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利影响:表现自然 环境社会 环境有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质、水量变化,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 动对环境的压力。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 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 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1)(2)题。针对训练(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禁止开采地下水 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 扩大城 市绿地面积 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 B. C. D.(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 提前的因素有( ) 水泥路面多下水道多 绿地多人口多A. B. C. D.AC(学案)2.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 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下图,完成(1)(2)题。 (1)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A.中期阶段 B.加速发展阶段 C.高级阶段 D.衰落阶段 (2)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 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 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 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 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 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CC(学案)3.读读城 市区域景观结观结 构变变化示意图图 ,完成(1) (2)题题。(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臭氧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CA(学案)4. 读读甲、乙 两幅图图, 回答下列 问题问题 。(1)据甲图信息,说明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及其成因:一是 效应,其成因是 。二是 效应,其成因 。(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请从乙图中找出其中的两条: 一是: 。二是: 。热岛 雨岛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过度集中, 产生热量多 生产、生活活动产生尘埃多,尘埃作 为凝结核,使城市上空多云、雨开发城市新区 建设卫星城图12中乙经济中心是武汉市,请分析该城市形成 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 处,水源充足,具有三个方 向的水运优势;(2分) 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 ;(2分)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 候条件适宜;(2分) 京广铁路、高速公路、长 江水运等交通便利;(2分) 武汉市是湖北省政治、经 济和文化中心。(2分) 自然、社会条件1.据图图20、21说说出苏苏州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现。(4分)2.苏苏州地区城市化对对自然地理环环境的影响有 (2分)改变变局部大气环环流,使降水减少 城市排放污污水量大,水污污染严严重城市建设设使地面径流汇汇集速度加快 城市建筑物面积扩积扩 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样性A B C D城市面积不断扩大非农劳动力比重显著上升D材料二 拉美地区城市化基本情况国家首都首都人口占 全国比重 秘鲁鲁利马马33.3% 墨西哥墨西哥城32% 智利圣地亚亚哥44% 海地太子港56%简述拉美地区城市化突出的特点及其可能带来的 城市环境问题。(8分)特点:城市化水平高(过度城市化)(2分) 城市人口高度集中(集中在少数大城市)(2分)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 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就 业困难,造成贫困、社会治安问题(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 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2日晚上8点在广 州市珠江上的海心沙岛精彩开幕。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北 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让世界更了解 中国。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 :据报道,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及重要配套项目投入 60.15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入277.28亿元;从2007年至 2010年,广州投资41.01亿元用于城市绿地建设;关、停、搬有污 染企业147家;增加了30.4万个就业岗位;亚运会期间,来自世界 和全国各地的观众和游客预计将达到300万人次;亚运会将为广州 带来8000亿的“GDP大礼”。(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16届亚运会对广州 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0分) 完善基础设施(或改善了交通条件); 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 改造旧城区,促进城市合理规划;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促进旅游业、商贸的发展; 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收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