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3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5页 / 共73页
第6页 / 共73页
第7页 / 共73页
第8页 / 共73页
第9页 / 共73页
第1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药效毒理研究技术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中药药理系孙建宁 教授 o 中药药效评价的现状与探索中药新药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可 控和稳定。 侯选样品 - 药效学 -侯选药物毒性研究药效学研究的基本目的(一)通过药效学研究确定有效性 是否有效、作用的强弱、优缺点和特 色,确定有无开发前景。 重视前期药效的筛选,力求得到较准 确的药效评价。设法找出主要药效学的特 点、有效作用剂量范围(量效关系)、有 效作用时间长短(时效关系)。(二)提高临床疗效应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 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科学、严密、 具有中医药特点的试验计划 ,建立与临床 相符的 “病” “症”或“证”相似的动物模型与 指标,对新药的有效性作出科学的评价。 o药效研究参考资料:o1、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 毒理学)中华人民共 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1994:66-67o2、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技术与方法 王北婴、李仪奎主编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o3、中药复方研究思路与方法 (2004年出版)o4、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陈奇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年版、新版待出)o5、中药药理方法学李仪奎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o6、国内外研究论文 二.药效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o试验负责人 o受试药物 o研究单位 o实验动物 o试验记录 o统计处理 三、药效学研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o1、实验设计符合中药特点;符合国家新药研究申报的有 关规定;随机、对照、重复重视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性的研究:o(1)单味研究法o(2)药对研究法o(3)药物组间关系法o(4)撤药分析法(5)聚类分析法(6)正交设计法(7)正交t值法(8)均匀设计法(9)量效关系法o撤药分析法:从复方中撤出一味或一组药进行实验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结果:减黄芩显著影响药效,分别减 芍药、甘草、大枣变化不大。说明君药在 全方中起主导地位。均匀设计法:按均匀设计表安排,实验次数与各因素 所取水平数相等。如治疗感染复方(五种中药X1、X2、 X3、X4、X5)。根据因素与水平,选用 U11表设计,结果算得回归方程,有显著 性意义,从标准相关系数可看出药物(抗 炎)作用大小,进行优选。o量效关系法: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1 : 1 : 1 :0.5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调整甘草到1/3,功能减弱。当归补血汤: 黄芪、当归5 : 1免疫增强作用,调整黄芪剂量(1/2、2、4倍)均作用不明 显。o2、动物选择 o种类:实验常用小鼠和大鼠 、豚鼠 、家兔 、狗o品系 o动物等级:二级动物即清洁动物(CL)性别 :一般试验选用雌雄各半动物。 o数量:一般小鼠不得少于10只,大鼠为8只, 猫、狗为4只以上 3、方法的选择 (一)根据主治,参考功能,选择试验 方法针对性强、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如缺血性中风:1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2神经细胞的保护治疗o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主要药效学研究方案o(一)对脑缺血试验 o 选用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thrombosis,MCAT)和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致不完全性脑缺,观 察连续给药2-3天对局部脑缺血和不完全性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 护作用。o (1) 大鼠神经症状检测:根据改进的 Bedorson等人的分级 打分法记分。(2)对 MCAT大鼠脑水肿的影响:分别称量脑缺血侧和非缺 血侧脑组织湿重和干重,以脑水含量百分比为指标。(3)药物对MCAT大鼠脑梗塞范围的影响:采用TTC染色法, 以梗塞组织重量占总脑重量的百分比为指标。o (4)生化指标:包括能量代谢和毒性产物,如三磷酸腺苷( ATPase)、磷酸肌酸(Per)、乳酸(LA)、乳酸脱氢酶 (LDH)、自由脂肪酸(FFA)、脂质过氧化物(LPO)、 兴奋性氨基酸(EAA)及基因表达等。o (5) 药物对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采用HE染色 和尼氏体染色法,以病理切片尼氏体数量和神经细胞形态为 指标。o(二)血流动力学试验 采用麻醉犬进行试验,用电磁流量 计测颈内动脉血流量,脑血管阻力、血压、心电图和心率, 观察受试药物对脑血管及脑血流量的影响。o(三)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试验用大鼠,采用比色法观察药 物对伊文思蓝等染料通透性的影响。o(四)抗血栓形成试验和溶栓试验o(1)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试验:以血栓湿重和干重为 指标。o(2)溶栓试验:o体外试验(血清药理) 新鲜血块溶解试验:指标为给药前 、后血块重量并计算血块溶解百分率。o(五)血小板聚集试验:实验用大鼠或家兔,观察受试药物 对ADP、胶原所致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o(六)药物对血液凝固性的影响: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二)采用能够反映中药特点的试验方法及动 物模型o抗病毒感染中药复方研究实验设计o急性感染期用药o1、对病原体的抑制作用o2、对症治疗退热作用抗渗出抗炎作用抗肺纤维化作用抗多脏衰作用(1)感病毒所致小鼠肺炎的保护作用;选择 流感病毒肺炎模型,以肺指数、死亡率、 血清NO含量为观察指标 (2)抗高热作用o*对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的退热作用o*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退热作用o(3)抗渗出、抗炎:选择油酸致呼吸窘迫症模型油观察所 选药物对呼吸功能的影响。o(4)对吸入性肺炎的保护作用:选择内毒素吸入性肺炎损 伤模型以BALF中弹性蛋白酶、蛋白含量为观察指标o(5)抗炎作用:(急性炎症)o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常规药理试验)o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常规药理试验)o(6)对内毒素所致大鼠多脏器衰竭的保护作用:选择内毒 素或角叉菜胶多脏器损伤模型观察所选药物对重要脏器的保 护作用。评价指标:生化指标(ALT、AST、GREA、BUN ),脏器指数(心、肝、脾、肺、肾),血象测定(WBC及 分类、RBC、PLT、凝血时间)o恢复期用药o1、对过量甲状腺激素所致阴虚模型的改善作用o2、对过量皮质激素所致阴虚模型的改善作用o3、对过量皮质激素所致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改善 作用o4、强壮作用:以耐缺氧时间、小鼠游泳时间为 观察指标o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三)主要药效为主,配合辅助试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主要药效: 1、对神经根无菌性炎症模型的影响(1)一般行为学(步态、患肢运动等)、肌张力、感觉( 触觉、痛觉);(2)神经电生理检测:测定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观察药 物的改善作用;(3)神经纤维轴索计数和再生率:观察药物对损伤神经的 再生作用;(4)对致炎物重量的影响: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致炎物重 量的抑制作用;(2)对模型鼠脑组织内cAMP与cGMP的影 响; (3)病理组织学检查:异物巨细胞反应、肉 芽组织、炎性细胞等。2、抗炎作用3、镇痛作用o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o 采用血瘀大鼠模型,测定全血粘度、血 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红 细胞变形性,观察药物对血液流变学的作 用,初步分析该方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 作用环节。(四)整体和离体方法选择 中药由于成分复杂,特别是复方粗制剂,为 多种化学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混合体,除有效成 分外,尚有一些无关成分及干扰成分。因此,药 效学试验应以体内试验为主,体外试验为辅;以 消化道给药为主,其他给药途径为辅。若为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制剂较纯者,或 临床为注射给药者,可用体外试验或注射给药进 行主要药效学试验。 o4、指标的选择o(一)特异性强 o(二)敏感性高 o(三)重现性好 o(四)客观性 o(五)定量指标 o(六)多指标综合运用 :生理、生化、形态 等各类指标合理搭配,综合运用 5、试验组给药剂量 (一)根据半数致死量(LD50)计算凡是能够测出LD50者,可用其1/10、1/20、1/30、1/40等 相近剂量,作为药效学试验的高中低剂量组。 (二)根据临床用量计算其粗略的等效倍数为1(人)、3(狗、猴)、5(猫、兔)、 7(大鼠、豚鼠)、1011(小鼠) (三)根据文献估计剂量 (四)根据体表面积估计剂量 根据体表面积折算法换算的同等体表面积(m2、cm2)单位时的 剂量 6、给药方式 7、对照药的选择 (一)阳性对对照药药 1.可比性:其功用、主治、剂型、给药途径应与新药相 似 2.合法性:阳性药应是国家中国药典或部颁标准, 或新批准生产的合法药物 3.择优选 用:学术界或社会公认有效的、有代表性的“ 好”药 (二)原剂型对照 改剂型新药的阳性对照药 (三)空白对对照品 四、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涌现出中药复方药效研究 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o(一)建立中医药信息系统,将大 大提高中药复方药效的研究效率中医药信息系统:方剂库、药用植物库 、中药有效成分三维结构数据库及靶酶结构 数据库 。o(二)引入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及基因芯 片技术 q 中药复方突出的特点是活性多组分、作用 多靶点、多途径;突出多层次、多脏器、多 水平调理过程。(复制证的动物模型)q 基因芯片对中药复方研究和中药药物筛选 ,指通过用药前后表达谱的变化,找出靶基因 及受靶基因调控的基因 。q 培养的人细胞(细胞水平)和动物模型(整 体水平)两种方法 相互参照和比较。 中药的毒性及安全性研究o一、药物毒理学的研究目的 o1、量化人体安全用药的剂量和时程:包括 中毒剂量及其与有效剂量的比值、安全剂 量范围、服药周期 o2、毒性反应的表现和特点(急性毒性反应 、慢性毒性反应、或蓄积性,毒性反应可 逆与否等)、毒性的靶器官及作用机理 o3、毒性成分的体内过程或毒代动力学研究 o4、毒理学方法学的研究 o5、毒性反应的预防、治疗 o6、如何将动物毒理学数据外延或推论到 人体:啮齿和非啮齿两种动物进行毒理学试验,它们所表现出来 的毒性反应和人体的毒性反应之间的一致性有约70%的概率; 而单用啮齿动物所作的毒性试,其和人的一致性概率仅为43% ;单用非啮齿动物的一致性概率为63% 。(1)一致性:94%的人体毒性反应可在给药和观察周期为一 个月的动物试验中发现。多数人体毒性反应可在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 中发现。25%的人体毒性反应可在安全性药理学(一般药理学)实验 中发现。(2)不一致性:贯叶连翘对不同动物生殖系统的影响不一致。二、中药毒理学研究内容 o1、急性(单次给药)毒性试验o2、长期(慢性或重复给药)毒性试验o3、一般药理学(安全性药理学)试验o4、“三致”试验(遗传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o5、免疫学毒性试验o6、药物依赖性试验o7、局部(皮肤/黏膜)给药的毒性试验o8、注射剂的制剂安全性试验(局部刺激、过敏试验、溶血 试验)o9、毒代动力学研究o10、其它(光敏试验等) 三、毒性安全性评价中的注意事项一般药理学试验研究(安全性药理) (Safety pharmacology)研究目的o 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以确定受试 物非期望出现药物效应的情况,它可能关 系到人的安全性;评价受试物在毒理学和/ 或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 病理生理作用;研究所观察到的和/或推测 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o 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它可为长期毒性 试验设计提供参考,为临床研究和安全用 药提供信息,为开发新的适应症提供信息 。o一、受试物:o 建议受试物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 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中试样品,并注 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 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 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 给药容积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 (提取物)进行试验。二、剂量设置 中、高剂量应高于药效学的有效剂量,并与低剂 量呈倍数关系 ,应设至少4个剂量组三、试验试验 指标标的选择选择(一)心血管系统统测定并记录给药前后血压(包 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