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 前提和条件一个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发展,政局稳 定五个经济条件: 资本、资源、劳力、技术、市场五个经济条件 资本(资金)雄厚:海外贸易、殖民 掠夺等措施的积累 资源(原料)丰富:本国煤铁丰富, 殖民地更丰富 劳力充足:圈地运动获得 技术丰富:工场手工业积累 市场广阔: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拓展广阔的海外 市场必要性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采煤、冶金等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 动力的革新改良蒸汽机 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取代工 场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二、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 1、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凯伊发明飞梭只是零件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阿克莱顿发明水力纺纱机 克隆普顿发明骡机(结合前两种纺纱机的优点 ) 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2、采煤、冶金等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瓦特(英, 1785年 )改良蒸汽机:提 供更巨大、便利的 动力,推动机器的 普及发展,工业革 命进入新阶段,人 类进入“蒸汽时代 ”3、动力的革新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 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 治理和利用用热能,为机械提 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 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 来已久的依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取 代工场早期英国的火车5、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时间:1840年前后 标志:工厂机器大生产基本取代工场 手工业生产 结果: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 世界工厂”)三、工业革命的扩展 18世纪末逐渐向欧洲大陆、美国扩 展 19世纪中期及稍后,法国、美国等 相继完成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对生产力 对经济结构 对城市和城市化 对社会阶级结构和关系(生产关系) 对资本主义统治 对世界国际关系格局 对环境对生产力: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 世界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 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 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 总和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对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 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对城市和城市化: 工业城市兴起,城市化进 程加快对社会阶级结构和关系(生产关系) :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 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逐 渐兴起对资本主义统治: 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基础 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并取代早期大资 产阶级掌权 自由主义运动兴起,资产阶级通过 革命或改革建立、巩固了统治资产阶级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 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 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部 门加工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 是从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 ,并且他们所出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 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且是供世界各处 消费。共产党宣言对世界国际关系格局: 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基本形 成,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改变了世 界面貌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贸易中心 大量财富流向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加剧了殖民扩张,破坏了亚非拉原有制度,加剧 其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破坏性使命 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冲击着亚非拉 旧制度、旧思想,推动其近代化进程建设性 使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原因: 机器大生产的要求(要求在全世界 拓展市场和获取原料)必要性 。 工业革命扩展,资产阶级经济、军 事实力增强可能性。 新交通工具出现,世界各地联系更 便捷可能性。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过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半)殖民地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新交通工具对环境: 环境破坏逐渐加重前 提 条 件资制发展 政局稳定资本雄厚 资源丰富 劳力充足 技术丰富 市场广阔英国工业革命法国 美国 德国 俄国 日本生产力、经济发展加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工业城市兴起 城市化加快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工人运动兴起资本主义统治巩固殖民扩张加剧双重使命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一体化加快环境破坏加重工场手工业生产工厂大机器生产2009北京文综:22.随着工业革命的推 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 问题是 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D2009全国文综: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 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 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 (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 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 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 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B2008上海历史:23. 司汤达小说中的人 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 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结 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A2008四川延考区文综:18英国工业革 命中,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的主 要原因是 A纺织业生产技术简单易于采用机器 生产 B市场对棉织品的需求增势强劲推动 了技术革新 C棉纺织业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庞大 D英国从殖民地获得大量财富,生产所 需资金充足 B2007广东历史:19下表反映了英国农 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A殖民战争 B工业化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年份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7.1B2007全国文综:23欧洲经济史描述 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 “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 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 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 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 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A2006上海历史:26在19世纪上半期, 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 (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 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 B C DD2005北京春文综:10.第一次工业革命极 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的 重大影响不包括 A.西方殖民扩张加速 B.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D2006广东历史: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 上的第一个条例,他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 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 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 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 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 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 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 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 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 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 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 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不过提 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又 又以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 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 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 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 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 。 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 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 狱”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 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 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 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 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 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 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 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 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 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 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 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 文)(5分)(2)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 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 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 (3分)(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 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4分)参考答案28本题共12分(1)卫生状况差:传染病流行:居住条件差 。工作时间长;学徒和童工受教育机会少;失业情 况严重。 (5分)(2)工业革命在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 很多问题,如劳资矛盾加剧,失业情况严重等;工 人阶级不断抗争;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采取相应措 施。(3分)(3)随着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英国政府进 行更多的社会改革和福利立法来处理经济和社会问 题。(2分)英国政府出台各项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工人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并未得到实际保障,其他社会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 决。(2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