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脊液检查及临床意义王跃华一、适应证和标本采集 1适应证 有脑脊膜刺激症状时可检查脑脊液协助诊断。 疑有颅内出血时。 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 原因不明者。 疑有脑膜白血病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椎管内给药治疗、手术前 腰麻、造影等。 要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做眼底 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凡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 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均禁忌穿刺。 2标本采集 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 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将脑脊液 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 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 性状及显微镜检查。每管收集12毫升。脑脊液 标本必须立即送验及时检查,放置过外将影响检 验结果,是细胞破坏、变性、或细胞包裹于纤维 蛋白凝块中,导致细胞数降低、分类不准确等。 存放中的脑脊液葡萄糖会分解,使之含量降低; 细菌自溶或残废可影响细菌检出率等。二、检查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 液体。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 色改变。 红色:常由于各种出血引起的,脑脊液中出 现多量的红细胞,主要由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 膜下腔出血引起。前者在留取三管标本时,第一 管为血性,以后两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 结果也依次沽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 当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呈无孔不入红 色,离心后旧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红细胞在某 些脑脊液中5 分钟后,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 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以鉴别陈早性或新鲜出血 。 黄色:可因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引起 。陈早性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由于红细胞缺 乏蛋白质和脂类对膜稳定性的保护,很易破坏、 溶解、出血48 小时即可出现黄色。停止出血后 ,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 周左右。椎管梗阻如髓外 肿瘤,格林-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医学教育 网收 集 整理蛋白质量超过1.5 g/L 时,颜色变黄,其黄 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化脓性脑膜炎、重 症结核性脑膜炎时,因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 加而呈淡黄色或黄色。 白色或灰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加所致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褐色或黑色:常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应清晰透明。病 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疾病的脑脊液也可 呈透明外观。脑脊液中白细胞如超进 300106 / L时可变为混浊;蛋白质含量增 加或含有大量细菌、真菌等也可使其混浊 ;结核性脑膜炎常呈毛玻璃样微混;而化 脓性脑膜炎常呈明显混浊。 (3)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 静置1224小时,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 、凝块和沉淀物。若脑脊液内蛋白质包括 纤维蛋白质多于10g/L 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 物,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 小 时后,可见表面有纤维的网膜形成,取此 膜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较高。蛛网 膜下隙梗时,由于阻塞,远端的脑脊液蛋 白质含量常高达15 g/L 此时脑脊液呈黄色 胶冻状。 2化学检查 (1)酸碱度 正常脑脊液pH 为7.137.34,比动脉血的 pH低。目前认为二氧化碳易通过血脑屏障,使脑 脊液PCO2 比动脉血高0.51.5 kpa (411 mmHg) ,而HCO-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 浓度一般比动脉血低。脑脊液pH 比较恒定,即使 全身酸碱失衡时对它的影响也甚小,在中枢神经 系统炎症时脑脊液pH 降低,比脓性脑膜炎的脑脊 液的pH降低更明显。如同时测定脑脊液的乳酸含 量则更有价值。 (2)蛋白质 脑脊液蛋白质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因年 龄和标本来源不同而有差异,成人腰池的 蛋白质为200400mg/L,脑池蛋白质为 100250 mg/L ,脑室内的蛋白质为50 150 mg/L 。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尚不完善 。因此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相对高些,6 个月 后小儿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相当于成人水平 。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 脑屏障受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的 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 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 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 g/L 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 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蛛网膜下腔梗 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含血的脑脊液可使蛋白质含量增加, 为鉴别原来有无蛋白质增加,可用每微升1 万个红细胞相当增加蛋白质80 mg/L 来推算 ,最后用含血的脑脊液中实测的蛋白质量 减去出血时从血中带入的蛋白质量(由含 红细胞数推算成的蛋白质量),即为原来 脑脊液的蛋白质含量。 (3)葡萄糖正常参考值:2.54.4 mmol/L当中枢神经系统受细菌或真菌感染时,这些病原 体或被破坏的细胞都能释放出葡萄糖分解酶使葡 萄糖消耗,而使脑脊液中葡萄糖降低,尤以化脓 性脑膜炎早期降低最为时显,甚至测定不出来。 结核性、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葡萄糖降低 多发生在中、晚期,且葡萄糖含量越低预后越差 。病毒性脑炎时脑脊液中葡萄糖多为正常。(4)氯化物正常参考值:120130 mmol/L 临床意义: 正常脑脊液氯化物比血浆高,这是因为脑脊液要维持平衡 所致。脑脊液中氯化物也随血浆氯化物的改变而变化。当 脑脊液中蛋白质增多时,为维持脑脊认渗透压平衡,氯化 物多减少,如化脓性脑膜炎,尤其以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 明显的,在低氯血症时呕吐、脱水等脑脊液氯化物也会减 少。而病毒性脑炎时无显著变化,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低 于85 mmol/L 时,有可能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而出现呼吸停 止。脑脊液氯化物增加也可见于尿毒症患者。 3显微镜检查 细胞计数:包括细胞总数及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成人脑脊液内无红细胞,白细 胞极少,其参考范围:腰池中为(08)106/L ;脑室内为(05)106/L,儿童为(015) 106/L,新生儿为(030)106/L。如白细胞 达(1050)106/L为轻度增加,(50100) 106/L为中度增加,200106/L以上显著增加。4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此时脑脊液 细胞病理学变化分三个不同时期: 急性炎性渗出期,呈粒细胞反应; 亚急性增殖期,呈激活淋巴细胞或单核- 巨噬细胞反应; 修复期呈淋巴细胞反应。 化脓性脑膜炎的急性期变化最突出,持续 时间最长;此期脑脊液细胞数每微升可高 达数千,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当用抗生素 治疗后,脑脊液细胞数迅速下降。 病毒性脑炎亚急性期出现较早,持续时间 较长,脑脊液中细胞数轻度增加,以淋巴 细胞为主 。 结核性脑膜炎时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加, 但超过500106/L者较为罕见,在发病初期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但很快下降而以淋巴 细胞为多 ,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同 时存在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在脑脊液中直接发 现隐球菌,用印度墨汁染色予以确诊 。(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脊液细胞数可正 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中能 否找到肿瘤细胞取决于肿瘤位置及恶性程 度、穿刺部位和采集标本的多少。采用细 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可提高检出率。脑脊液 找到白血病细胞是白血病脑膜转移的证据 。(3)脑寄生虫病:不仅脑脊液细胞数升高, 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约占白细胞的 60%或更高。浆细胞增多为另一特点。如 将脑脊液离心沉淀物全倾倒在玻片上,在 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阿米巴原 虫、弓形体、旋毛虫的幼虫等,甚至还可 找至细粒棘球绦虫的头节或头钩 。谢 谢 聆 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