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 国际视野下的中外关系 国际视野下对外交往的知识整合 阶段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特征: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隋唐时期:包括交往对象、通道、交往方式、对外政策 和对中国和世界影响。宋元时期:包括交往国家、通道、港口、中学西传内容 、鼓励对外交往政策和对中外影响。明清时期:包括政策变化、交往方式变化、明末清初西 学东渐(背景、人物、内容、影响和结果)、清前期严格闭关和 影响。 阶段二:近代中国对外交往。特征: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整理交往内涵变化:世界大势变化、屈辱不平等条约体 系签订、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影响。 阶段三:现代中国对外交往。特征:由封闭保守到主动开放 新中国建立后外交关系的变化。 明以前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概况 1、总体开放,政府鼓励对外交流与融合 2、对外交流的途径:陆路交往海路交往汉唐:丝绸之路宋元:海上丝绸之路 3、影响:与其它文明交流融合丰富中华文明,对外辐 射也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汉唐:佛教西域传入,造纸术西传等中外交流。形 成东亚文化圈。宋元:对外贸易盛况空前,成为宋朝重要财政来源瞻前顾后: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 古代:开放的唐宋闭关锁国的明清 近代:被迫融入世界,外交屈辱 现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以外交政策与国家命运为主题谈体会考点知识整合主题一 古代中国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主题二 近代中国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 主题三 现代中国由封闭保守到主动开放主题一 古代中国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概况基本概况 总总特征阶阶段主要时时期:隋唐、宋元、明清、历历史悠久 范围围广泛,中 国成为为周边边 国家和一些亚亚 非地区经济经济 文化交流中心 。 、对对外交通 便利,海陆陆并 举举,横贯东贯东 西 、形成并长长 期延续传统续传统 对对外政策;明 中期以后出现现 闭闭关自守政策 。范围围朝鲜鲜、日本、东东南亚亚各国、南亚亚、中亚亚 、西亚亚以及欧洲、非洲交通陆陆上丝绸丝绸 之路、海上丝绸丝绸 之路交往 方式互派使节节、留学生、对对外贸贸易等多种形 式的政治经济经济 文化交流等对对外 政策主动动开放,和平友好为为主影响取长补长补 短,增进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联系 ,促进进双方经济经济 文化交流,并推动动了人 类历类历 史的进进步。二、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经济交流,主要是对外贸易(隋唐、宋元、明清)(二)文化交流1、中学外传(1)隋唐形成东亚文化圈原因:隋唐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国力 强盛;唐朝有很高的国际声望;隋唐对外交通发达,西北陆路 和东南海路同时并举;统治者实现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鼓 励外商来华。表现: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中 国儒家经典、佛教传入日本。(2)宋元“中学西传”促进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 义社会的过渡表现: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西夏使用木活字印刷术。比欧 洲早四个多世纪,后先后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为欧洲航海家实 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器由阿拉伯入传入欧洲。 2、外学内传科学和生产技术: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传教士把西 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欧洲的水 利技术传入中国。(利玛窦、徐光启)物种传播: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 、烟草传入中国。思想文艺: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明清之际,传教 士把西方的音乐、绘画等介绍到中国。中国古代两次外来文化的冲击及其结果三、古代对外交通的发展1、丝绸丝绸 之路丝绸丝绸 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陆上要道。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张骞 出 使西域,并出兵大败败匈奴,开通了“陆陆上丝绸丝绸 之路”,中国与中 亚亚、西亚亚、南亚诸亚诸 国进进行了频频繁的经济经济 、文化交流,与欧洲有 了直接往来。隋唐时时期,打败败西突厥,先后设设安西和北庭都护护府,保证证“ 陆陆上丝绸丝绸 之路”的畅畅通。唐朝的丝绸丝绸 之路从长长安出发发,向西可 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和非洲的许许多国家。宋元时期:丝绸之路由受阻隔到畅通。明清时时期,由于实实行闭闭关锁锁国政策,通过过“陆陆上丝绸丝绸 之路” 与西方的交通日益萎缩缩。2、宋元“海上丝绸之路”为主(1)原因:(2)港口:(3)政策:(4)盛况:(5)影响:四、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和趋势对外开放闭关锁国 中学外传外学内传 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明清朝贡贸易五、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启示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 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 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潮流者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 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考点知识整合主题一 古代中国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主题二 近代中国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 主题三 现代中国由封闭保守到主动开放主题二 近代中国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一、晚清时时期: 1、概况:(1)鸦鸦片战战争后,清朝被迫设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专门办 理 对对外交涉事宜。(2)1858年天津条约约规规定:外国公使进驻进驻 北京。(3)1861年,清政府设设立总总理各国事务务衙门门,通称“总总理衙 门门”。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务事宜的中央机构,是中 国近代第一个常设设外交机构。(4)辛丑条约约划定北京东东交民巷为为“使馆馆界”,改总总理衙 门为门为 外务务部,位居六部之上。2、实行的根本原因: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时期:1、概况:(1)1928年,国民政府围绕实现围绕实现 关税自主和废废除领领事裁判权权的问问 题题,发发起要求帝国主义义支持的“改订订新约约运动动”。(3)九一八事变变后,蒋介石对对日本侵华华奉行妥协协退让让政策。近代外交的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就被强食,弱国无外 交。社会制度落后,必须导致外交的失败。誓死保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 外交的后盾。 考点知识整合主题一 古代中国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主题二 近代中国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 主题三 现代中国由封闭保守到主动开放主题三 现代中国由封闭保守到主动开放一、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 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1、建国初期(1949年-1955年)特点:“一边倒” 联苏抗美。原因:新中国成立时,随着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和不断升级, 出现了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而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 ,它不仅企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扼杀中国。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 国人民。成就:万隆会议解释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20世纪纪70年代外交成就成就: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尼克松访华;中日关系改善 ;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原因: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格局出现新的变化。美国由 于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实力地位大损,不得不采取收缩性的 全球战略调整。苏联趁机发动攻势,加紧扩张军备,美苏冷战 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除了美苏两强外,西欧、日本、中国 以及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发展起来,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趋向 。中国所处的国际和周边环境都发生了有利于我国的变化。作用: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 系改善,中国同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国际地 位显著提高。4、新时时期外交政策的重大调调整特点:“无敌国外交”只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广 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原因:这一时期,两极格局瓦解,西欧、日本崛起,发展 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维护和平、促进 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国内 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成就:(略)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 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5、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表明:不实现民族独立,中国要实现真正 的富强、中华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可能的。 6、规规律性认识认识(1)自古以来,中国就实实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与世界 各国发发展友好关系。爱爱好和平,崇尚友好是中国人民的传传 统统,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是中国传统传统 的外交政策。(2)历历代中国外交的历历史证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 运和国际际地位如何,取决于本国的综综合国力。我们们必须坚须坚 持以经济经济 建设为设为 中心,大力发发展我国的综综合国力。比较唐朝与清朝的对外政策(1)对对外政策:唐代实实行对对外开放的政策;清代实实行对对外闭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对对外贸贸易。 (2)原因:唐朝是当时时世界上的大国,疆域辽阔辽阔 ,经济经济 发发达,国力强盛;唐朝统统治者比较较开明,注重发发展对对外交往 。 清朝:根源:产生源于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自 给自足;清初实行闭关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以后实 行是为防范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自大保守的心态(3)影响:唐代的对对外交往扩扩大了唐朝的对对外交流,促 进进了唐朝的繁荣,增强了唐朝的国力。清代的闭闭关自守隔 绝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联系,造成了中国的落后,为为19世纪纪中期 中国被动动挨打局面的出现现埋下了隐隐患。结结合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史 实实,谈谈谈谈 你对这对这 一巨大变变化的认识认识 。提示:从近代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低下,认识屈辱外交 的根源;当代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强大,是实行独 立自主和平外交的主要原因。以此认识党和政府把发展社会主义 现代化经济作为工作重心的正确性。清政府实实行“闭闭关自守”、近代帝国主义义提出“门户门户 开放”、当 今我国政府实实行“对对外开放”政策。如何理解其本质质上的不同?提示:结合“闭关自守”“门户开放”和“对外开放”政策 的背景、内容、后果的不同,认清其本质的不同。明确“闭关自 守”是作茧自缚的消极落后政策;“门户开放”是帝国主义强加 给中国的侵略政策;“对外开放”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为搞活经 济所采取的政策。 如何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被动“开放”和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开放(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被动动“开放”:1840年以后, 西方列强用坚坚船利炮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门户门户 ,中国被迫 开放一系列的通商口岸,逐步被卷入了资资本主义义的世界市场场 。同时时一部分先进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向西方学习习、探索救国 救民道路的历历程。复习时应习时应 注意结结合世界史的内容分析近代 中国被动动开放的原因、特点和历历史影响。(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对外开放:应应注意结结合世界 历历史潮流分析新时时期我国采取对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历史必然性, 开放的目的、内容、格局及其历历史作用,以及与旧中国被动动“ 开放”的本质质不同。我国现阶段的开放与晚清的开放比较国家地位不同:我国现阶段是在取得独立和主权的前提下对 外开放的;而清朝则丧失了独立和主权。目的不同:我国现阶段对外开放是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提高 综合国力,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而清朝则是为了满足 外国的侵略要求,维护自身的腐朽统治。作用不同: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发展了经济,提高了综合 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而清朝的对外开放,则加深了中国的半 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方式不同:我国现阶段是与外国平等协商有关开放的各种问 题;而清朝的开放则多为城下之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