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孙中山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共和道路的历史必然1.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世界潮流对中国的影响)-经济。2.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的需要-政治(对内、对 外两个方面来看。)4.孙中山的生活经历(包含广东的地理区位优势)“洪秀全第二”-香港读书-上书李鸿章(提出了发展 资本主义的主张)-创立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流亡外国 ,继续了解资本主义。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实践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推动。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清政府与中国社会 的矛盾,反清成为社会的共识。列强在过渡到帝国主义时代,放 肆侵略中国,中国社会面临严峻民族 危机,要求奋起。清政府对维新变法的镇压,失去 的很强的社会基础。(一)三民主义的形成1.三民主义形成的基本历程(2)兴中会的成立及其章程:如何理解“振兴中华” ?(3)广州起义:开始付诸实践。“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誓 词) 体现:反清、反帝,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香港求学,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的精神。(4)流亡海外:进一步了解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理 论。(5)同盟会的建立:基本形成了三民主义。(6)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正式形成。2.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详解3.三民主义的评价(1)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关系:(一)驱除鞑虏。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 ,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 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 ,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 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创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 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 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 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四)平均地权。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 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 ,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 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内容: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材料一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 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 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孙中山选集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中华民族的民族 敌人到底是谁?(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味道。)局限性:便利地主阶级投机革命。共和制度等不等于 民主制度?(政体和国体)(有点只抓皮毛,而忽及内部 的味道。)材料二: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 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 ,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 山选集内容:“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等是 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局限性: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使资产阶级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孙中山指的土地 主要指的是城市的土地,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核心在什么 地方?(有点舍大而取小的味道。)材料三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 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 中山选集推翻封建帝 制,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内容核心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洲贵族统 治。推翻作为帝国主 义支持的满清王朝的 封建统治。内容前提推翻封建土地 所有制。“核定地 价”“国民共享” 是资本主义土地纲 领。平均地权民生主义内容补充和 发展(2)借鉴和实质:借鉴:“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中国 传统文化的影响。实质: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3)内容:虽有缺陷,但突出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要求。(4)影响和地位:是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迅猛发展 ;同时也制约了辛亥革命的深入开展。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基本内容:2.主要评价:(三)中山先生的反思与转变(结合张家口火车站留 影来看)(二) 三民主 义的实 践失 败结 果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建立民主共和的 斗争-辛亥革命 活 动 维护民主共和的 斗争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表现的特点:(1)坚持不懈,多有斩获;(2)屡屡失败;屡败屡战;评价:从成功和缺憾两个方面评价。三.三民主义的发展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发展的背景1.近代中国社会的需求;2.旧三民主义的失败及孙中山的转变;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基本历程: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吸收共产党员和共 青团员加入国民党)。2.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1.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最低革命纲领的比较的 比较(四)新三民主义的实践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国民革 命运动平均地权,节制资 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新”在 保护农工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帝反封建的个人 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 及权利。“新”在强调了 普遍平等的民权;反帝反封 建相结合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 等。“新”在反帝平均地权推翻君主专制政 体,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以暴力推翻清王 朝的反动统治,争取 实现民族的独立。民生主义 (补充和 发展)民权主义 (核心)民族主义 (前提)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 原则一致,具体而言就是都有明确反帝反封 建的主张。相同不同性质不同发展方向不同不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