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单元培优优提能系列(五)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2013高考山东东卷)用基因型为为Aa的小麦分别进别进 行连续连续 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连续 自交并逐代淘汰隐隐 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频率绘绘制曲线线如图图。下列分析错误错误 的是( )“热热点题题型技巧化”系列自交与自由交配的相关计计算C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A曲线线的F3中Aa基因型频频率为为0.4B曲线线的F2中Aa基因型频频率为为0.4C曲线线的Fn中纯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线和的各子代间间A和a的基因频频率始终终相等分析 本题结题结 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考查查基因频频率和基因型频频率的计计算方法。依题题意可首先分析出前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频率(如下表),据此可判断曲线线、分别对应别对应 表中的、4种情况。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由图图可知,曲线线的F3中Aa的基因型频频率与曲线线的F2中Aa的基因型频频率相同,均为为0.4,A、B正确;曲线线的Fn中纯纯合体的比例和上一代中纯纯合体的比例分别为别为 11/2n和11/2n1,两者相差1/2n,C错误错误 ;曲线线和分别别代表随机交配和连续连续 自交两种情况,此过过程中没有发发生淘汰和选择选择 ,所以各子代间间A和a的基因频频率始终终相等,D正确。连连 续续自交随机 交配连续连续 自交并 逐代淘汰隐隐性 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 淘汰隐隐性个体P1111 F11/21/22/32/3 F21/41/22/51/2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1 (2015河北衡水中学模拟拟)将基因型为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组,(1)一组组全部让让其自交;(2)二组让组让 其自由传传粉。一、二组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别为 ( )A1/9、1/6 B3/8、1/9C1/6、5/12 D1/6、1/9解析:Aa自交后代去掉隐隐性个体后基因型及比例为为:1/3AA、2/3Aa,该该群体产产生配子A、a的概率分别为别为 2/3、1/3,若让让其自交,后代中aa所占比例为为2/31/41/6;若让让其自由传传粉,后代中aa所占比例为为1/31/31/9。D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2来航鸡鸡羽毛的颜颜色由A、a和B、b两对对能够够独立遗传遗传 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B、b分别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能抑制B的表达,A存在时时羽毛表现为现为 白色。某人做了如下杂杂交实验实验 :代别别亲亲本(P)组组合子一代(F1)子二代(F2) 表现现型白色()白色( )白色白色黑色 133AB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1显隐显隐 性判断(1)杂杂交法;(2)自交法;(3)假设设推证证法。2基因型的探究 (1)正推法;(2)逆推法:基因填充法;隐隐性纯纯合突破法;性状比法。 3纯纯合子、杂杂合子的判断(1)自交法;(2)测测交法。4孟德尔遗传遗传 定律的探究(1)自交法;(2)测测交法;(3)花粉鉴鉴定法。“规规律方法专题专题 化”系列遗传实验遗传实验 的分析方法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5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还是常染色体上的探究(1)若相对对性状的显隐显隐 性是未知的,且亲亲本皆为纯为纯 合子,则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2)若相对对性状的显隐显隐 性已知,只需一个杂杂交组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则则用隐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显性雄性纯纯合个体XaXa(aa)XAY(AA)杂杂交的方法。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6基因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遗传还 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遗传 的探究(1)用“纯纯合隐隐性雌与纯纯合显显性雄”XaXaXAYA(XAY)进进行杂杂交,观观察分析F1的性状。(2)用“杂杂合显显性雌与纯纯合显显性雄”XAXaXAY(XAYA)进进行杂杂交,观观察分析F1的性状。7致死基因的探究(1)分类类假设设法;(2)遗传图遗传图 解法。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群体中所形成的基因型的种类类不同,如图为图为 果蝇蝇X、Y染色体结结构示意图图。请请据图图回答: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1)若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A与a位于X染色体区段上,则则该该自然种群中控制该该性状的基因型共有_种。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区段上,则则自然种群中由此两对对等位基因组组成的基因型最多有_种。若基因A与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图图所示),则该则该 种群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别是_。515XAYA、XAYa、XaYA、XaYa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2)现现有若干纯纯合的雌雄果蝇蝇,已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A、a)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区段)上,请补请补 充下列实验实验 方案以确定该该基因的位置。实验实验 方案:选选取若干对对表现现型分别为别为 _、_的果蝇蝇作为亲为亲 本进进行杂杂交,子代(F1)中无论论雌雄均为显为显 性;再选选取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观察其后代的表现现型。结结果预测预测 及结论结论 :若_,则该则该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雌性个体为隐为隐 性雄性个体为显为显 性雌、雄个体中均有显显性和隐隐性两种性状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若_,则该则该 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思路点拨拨 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情况分为为三种:一是等位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二是等位基因只在Y染色体上,三是等位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无论论哪一种情况都属于伴性遗传遗传 ,后代性状都与性别别相关联联,且都与常染色体遗传遗传 不同。雄性个体都为显为显 性,雌性个体表现为显现为显 性和隐隐性两种性状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分析 (1)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X染色体区段上,则则在雌性个体中可形成XAXA、XAXa、XaXa3种基因型,雄性个体中可形成XAY、XaY 2种基因型,共5种基因型。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区段上,则则在雄性个体中有3(AA、Aa、aa)2(XBY、XbY)6种基因型;雌性个体中有3(AA、Aa、aa)3(XBXB、XBXb、XbXb)9种基因型,因此共有15种基因型。若控制一对对相对对性状的基因A与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在一个群体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Xa三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AYA、XAYa、XaYA、XaYa四种。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2)将基因可能分布的两种情况依次代入,并通过绘过绘 制遗传图遗传图解分析,即可获获得答案。如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区段)上,亲亲本的基因型为为XaXa、XAYA,F1的基因型为为XAXa、XaYA,F2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为XAYA、XaYA,均表现为显现为显 性性状;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为XAXa、XaXa,既有显显性性状又有隐隐性性状。而对对于常染色体遗传遗传 ,F2雌雄个体中均有显显性和隐隐性两种性状。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如图为图为 果蝇蝇的染色体组组成示意图图,请请据图图回答:(1)已知果蝇蝇的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蝇杂 交,获获得的F1均为为灰体有眼果蝇蝇,说说明无眼为为_性状;再将F1雌雄果蝇蝇相互杂杂交,若F2表现现型及比例为为_,隐性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则则可推测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号染色体上;将无眼基因与位于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进行重组实验时组实验时 ,若实验结实验结 果与上述实验结实验结 果_,则则可推测测控制无眼的基因极可能位于号染色体上(不考虑虑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2)已知控制果蝇蝇翅型的基因在号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这这种卷翅究竟是基因突变变的直接结结果,还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现的。分析:如果卷翅是基因突变变的直接结结果,则该则该 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为_ (纯纯合子/杂杂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现的,则该则该 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为_。杂合子隐性纯合子类似(相似)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探究实验实验 方案设计设计 :_。结论结论 :如果后代_,则则卷翅是基因突变变的直接结结果;如果后代_,则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现的。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出现现卷翅个体和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数量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解析:(1)黑檀体无眼果蝇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蝇杂 交,F1均为为灰体有眼果蝇蝇,说说明灰体对对黑檀体为显为显 性,有眼对对无眼为显为显 性。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若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号染色体上,说说明两对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应应遵循自由组组合定律,F2表现现型应为应为 四种,比例为为9331,根据显显隐隐性关系推知,四种表现现型应应是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若控制无眼的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与位于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进行重组组,说说明这这两对对基因的遗传遗传 也是遵循自由组组合定律,与前者的遗传结遗传结 果应类应类 似。(2)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设设A、a表示显隐显隐 性基因),偶然出现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如果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现的,则亲则亲本为为翅型正常,且均为显为显 性杂杂合子,其基因型为为Aa,卷翅为隐为隐 性纯纯合子aa。卷翅若是基因突变变的直接结结果,亲亲本为为翅型正常aa,卷翅最可能是Aa。在判断时时,可用这这只卷翅的雄性个体与多只翅型正常的雌性个体进进行杂杂交。若后代出现现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则则卷翅是基因突变变的直接结结果;若后代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数量,则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现的。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规规范答题题典型化”系列遗传遗传 的基本规规律的案例分析审题审题 推测显测显 性性状、隐隐性性状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还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