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案例探究(八)调查类实验【案例分析】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小组对该地区树种进行辨认和挂牌,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若树木A与树木B相邻且是同一物种,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_和_引起的,若树木A与树木C、D、E、F是不同种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2)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会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年份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8.0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3)调查小组对该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做了统计,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其采集的方法是_。(4)研究发现,群落中物种之间往往有复杂的关系,如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_调节。(5)蜜蜂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例如:蜜蜂在发现蜜源后,可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来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这种信息属于_信息。上述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调节_。【审题抓准信息快速推断】关 键 信 息推 断 结 论信 息 1(1)中树木A与树木B相邻 且是同一物种(1)中变异主要由基因突变 和基因重组引起信 息 2(1)中树木A与树木C、D 、E、F是不同种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 多样性信 息 3(2)中强调对植物种群密 度进行调查,表中A、B 植物减少,C植物增多, D植物后来消失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 调查,C植物是入侵物种, 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关 键 信 息推 断 结 论信息4(3)中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对于土壤中小动物,可以采用取样器获取信息5(4)中蚜虫的数量增多七星瓢虫的数量增多蚜虫数量降低该过程为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信息6(5)中“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来告知同伴(易漏读)蜜源的位置”这属于行为信息,而且是在种内传递的 【答题规范答案警示失误】(1)突变(或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物种错答:第一、二空易答成“突变(或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错因:忽视了隐含条件“树木A与树木B是同一物种”及它们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2)样方法 降低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第二空得分要点:分析四种植物四年的变化规律。(3)取样器取样法(答“诱虫器”等具体方法也可)错答:样方法。错因:不了解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的使用对象。(4)负反馈(答“反馈”不可)错答:反馈。错因:不了解反馈与负反馈之间的关系。得分要点:概念间存在包含关系时,用“小”概念更确切。(5)行为 生物的种内关系错答:第二空易答成“生物的种间关系”。错因:忽略了题目中的“告知同伴”。 【类题试做】1.某校有甲、乙、丙3个课外生物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三项调查活动,请完成他们在调查中的问题:(1)甲小组调查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调查中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填“大”或“小”);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是_。(2)乙小组对一个温带湖泊在冬天和夏天不同水层的氧气含量和温度进行测量。小组同学发现夏天湖中的不同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引起这一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关系,但在夏天,表水层中的氧气含量比冬天要多,其原因是_。(3)在人群中,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无耳垂是隐性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性状。丙调查小组计划调查某市50个家庭的父母与子女间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作为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该小组中的一员,请确定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_。请设计一张表格(写在下面),用于调查时统计数据,并给表格命一个标题:_。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 【审题抓准信息快速推断】信息1(1)中对鱼塘内鱼进行调查,并且标志物脱落。推论:对鱼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总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标记数,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信息2(1)中甲小组调查的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易漏读)。推论:本题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放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信息3(2)中乙小组发现夏天湖中分布不同的藻类,且夏天表水层中的氧气较多。推论:藻类分布与光照有关,夏天藻类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释放较多的氧气。信息4(3)中丙小组调查有无耳垂性状的遗传,只选了50个家庭。推论:丙小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有无耳垂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被调查的家庭数目太少,可能产生误差。信息5(3)中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调查时统计数据。推论:在表格中表示出父母性状、子女性状,以及耳垂的有无等情况。【规范答案】(1)大 人工投放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和鱼塘中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2)光照 夏天表水层温度高,适宜藻类生长,通过藻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表水层中氧气含量增加(3)确定这一性状是否为伴性遗传(或是否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调查基因的频率等正确的说法都可以) 部分家庭耳垂性状遗传的调查统计表被调查的家庭数目太少父亲 性状母亲 性状儿子性状女儿性状 有耳垂无耳垂有耳垂无耳垂 有耳垂有耳垂 有耳垂无耳垂 无耳垂有耳垂 无耳垂无耳垂2.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某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类 ABC非生物因素ABC草359风风速低高高蕨类类植物758距地面1.5米的 光强低中高灌木1542土壤湿度(%) 483515松树树020土壤的有机物 (%)6.53.8205落叶树树2050土壤深度(cm)30010015土壤氨量(mgkg -1)9.44.52.3(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_。(2)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4)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 【审题抓准信息快速推断】信息1从表格可知A、B、C三个不同地点的物种数分别为45(3+7+15+20)、21(5+5+4+2+5)、19(9+8+2),其中A地无松树,C地无松树和落叶树。推论:根据调查结果判断,(1)中A地物种丰富度最大。信息2表格中B地只有2种松树,且用甲、乙表示两种松树。推论:甲、乙两种松树之间是竞争关系。信息3(3)中山坡上的植被被山火彻底烧光。推论:植被被山火彻底烧光后适于植被生长的土地还存在,此处发生次生演替。信息4表中C地土壤湿度为15%、土壤深度小于15 cm、土壤氨量为2.3 mgkg1。推论:C地的上述3组数据都远小于A、B两地相应数据,不适宜较大的树木生长。【规范答案】(1)A (2)竞争 (3)次生演替 (4)土壤深度不够,不足以支持高大树木的生长(或土壤湿度小,水分不足以支持树木的生长;或土壤氨的含量低,缺少养分供树木生长)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