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土流失严重塔里木河畔枯死的胡杨林惨遭屠杀 的藏羚羊严峻的环境形势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A:水体污染加重;B:大气污染严重;C:森林资源锐减;D: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E:地下水水位下降;F:沙漠化迅速扩展;G:草原退化加剧;H: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 ,垃圾包围城市;I: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等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环境污染的分类一:大气污染: 从80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从本世纪 中时以来,工业和交通迅速发展,城 市人口高度集中,工厂排放的浓烟, 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排放的大 量有害气体和粉尘等造成了大气污染 的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二:水体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人为因素:工业排放的废水、生活污 水、农田排水、降雨、雨 水冲淋垃圾流入水体。水鸟死亡自然因素:地下矿物溶解使水中盐分和一些元素 的含量偏高,或因动植物腐烂产生的 有毒物质影响了水的质量。水体污染三:土壤的污染:土壤污染的类型:垃圾及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化肥、农药的污染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 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 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例如 ,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 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一.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1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并且经过河流汇入湖泊,导 致湖泊酸化。湖泊酸化以后不仅使生长在湖中和湖边的植 物死亡,而且威胁着湖内鱼、虾和贝类的生存,从而破坏 湖泊中的食物链,最终可以使湖泊变成“死湖”。酸雨还直 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 2有害化学药品对生物的危害 农药是一类常见的有害化学药品。人们在利用农药杀 灭病菌和害虫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包括人类在内的 多种生物造成危害。许多农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体吸收以后, 会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 含量远远超过在外界环境中的含量,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 集作用。二.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人终日 呼吸着污染的空气,饮用着污染的水,吃 着从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耳 边响着噪声环境污染严重地威胁着人 体健康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 现了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患者有痉挛、 麻痹、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 症状,最后因无法治疗而痛苦地死去,人 们称这种怪病为水俣病。科学家们后来研 究清楚了这种病是由当地含Hg的工业废水 造成的。 一:大气污染的防治一:大气污染的防治 :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 发展的布局,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 制定大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人们向往无污染的生存空间二:水体污染的防治二:水体污染的防治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水的任意排放。 污水应经处理再排放。近些年来,合成洗涤剂对水的污 染成为热门话题,请同学讨论合成 洗涤剂到底对水造成了怎样的污染、垃圾填埋:利用坑洼地填埋垃圾,是一种既可处 置废弃物又可复土造地的保护环境措施。但应防 止垃圾液渗出对土壤、水源的污染。、垃圾焚化:垃圾在现代焚化炉中燃烧后,填埋。、垃圾压缩处理:压缩后便于填埋。三:土壤污染的防治: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1、搞好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卫生;2、爱惜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3、开展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鸟类的 宣传活;4、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搞一些调查研究 ,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治环境的建议;5、其他:a、使用无磷洗衣粉 b、使用无氟冰箱; c、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d、买菜使用布袋子、竹篮子,不使用塑料袋; e、不吃野生动物; f、不使用或少使用贺卡; g、节约水、电、气等能源; h、实行垃圾分类,不乱扔废旧电池; i、节约用纸; j、使用无铅汽油。地球你好吗 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当江河不再有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 当空气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 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光 当冰山渐渐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当大地干枯了村庄眼睛也失去渴望 当城市川流不息的车从此没有一点安详 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当玩具变成你的衣裳从此没有天真幻想 当贪婪拼命的追逐没有动物与你歌唱让我们一起热爱吧 让我们一起唱 让我们一起呼唤地球你好吗 让我们一起热爱吧让 我们一起唱让 我们一起呼唤地球你好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