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课标与考纲解读(一)课标要求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考纲呈现1.发展的概念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三)学习提示1.高考对于这一知识点考查主要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辨别类,既可以是对量变与质变概念层面的辨别,也可以是对材料反映的哲理进行辨别;二是体现类,比如“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这一设问方式;三是启示类,主要考查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在复习时,一定要准确把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2.注意对诗词歌赋、漫画、名言名句、俗语谚语所体现的本课的哲理进行分析。 考点梳理与突破考点一 发展的概念(一)考点梳理1. 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3)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二)题眼突破正确把握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1)三者之间的区别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则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都没有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性质和趋势。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三者之间的联系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事物的发展是由联系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3)三者的关系用图示表示为:例1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要任务。这说明( )A.新出现的事物总比旧事物优越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墨守成规 解析 国家“十二五”规划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创新、转变方式等作为重要任务,体现了与时俱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D迁移训练1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 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 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B.C. D.答案 D 解析 这段话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水因地势的 高下而制约其流向,用兵则要依据敌情而决定其取胜方针,所 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 状一样,能依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体现了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 能动性统一起来,正确。说法本身错误,排除。考点二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趋势、道路)(一)考点梳理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2)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3)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结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学习小贴士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不是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事物的名称及旗号来判断新旧事物。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结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3. 方法论要求: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二)题眼突破理解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不符合客观规律,日趋灭亡的事物。前景不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联系二者相比较而存在;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非是对旧事物根本否定,而是辩证否定,是批判继承。例2 (2010广东)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的观点主要 包括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质、发展的途径即方向和道路、发展 的状态。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将相关理论与材料有关信息结 合起来。 答案 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 的客观规律。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 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事物发展的道 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 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 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做好量变准 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 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迁移训练2 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A.B.C.D.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的状态趋势,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符合材料。错,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表述错误,在社会主义社会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而不是根本上改变。考点三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一)考点梳理1. 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状态(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学习小贴士(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但有量变不一定就有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变。(2)质变发展。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的质变。但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因为事物的质变有上升、前进和下降、倒退两种趋向,只有事物上升、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1)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实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二)题眼突破1.量变和质变的关系(1)量变与质变是统一的。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二者统一于事物发展过程之中。(2)量变与质变互相联系,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使原来的量变发生中断。(3)事物的组成部分并没有发生数量的增减,但是各组成部分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一种量变,也能引起质变。如优化经济结构。(4)量变与质变发生的原因相同,二者都是事物自身矛盾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推动的结果。2.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即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4)发展的状态是量变、质变的统一。(5)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6)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7)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了解事物的过去、观察现状、预测未来;要明确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8)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解析 由健康到非健康,由非健康到死亡,均属于事物的质变。在健康范围内的变化和在非健康范围内的变化均属于量变。结合图中数据可知,A项正确。pH值在6.8至7.8间有质变发生,B项错误,pH值在6.8至7.45间和7.35至7.8间既有量变,也有质变发生,C、D项错误。答案 A例3 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所示。从健康与非健康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迁移训练3 “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重视量的积累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把握适度原则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为了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需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材料强调适度原则,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旨不符,D项不是哲理。 课时知识建构 时政热点链接“入世”十年,中国在贸易摩擦中成长【背景材料】2011年,中国迎来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迄今为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中国成为了世界最为开放的市场之一。十年来,我国积极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迈上了新台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中国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公平与规则、全球视野、创新眼光、竞争意识、知识产权观念等“世贸精神”正深入人心,这无疑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尽管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但不可避免的是,中国贸易纠纷案件迅速增加。商务部表示,中国加入WTO以来,起诉案件有7起,被诉案件有8起。除了上诉至WTO的这些案件外,更多的是各国针对中国产品而发起的各种贸易调查。加入WTO以来,仅欧盟对中国发起的贸易调查就高达60多起。中国已透过入世,深度对外开放,但要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经济决策、意识形态、政治架构、社会治理等都面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