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差半车麦秸说 课ppt课件(语文版九年级 上)差半车麦秸说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八课差半车麦秸是现代小 说家姚雪垠的短篇小学代表作。本文反映了 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和人 民群众中蕴藏的反抗侵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理解“差半车麦秸”这一人物形象 。二.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v 能力培养v1.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v2.培养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教学方法v突出文本阅读地位,以导读 和讨论法为主,并始终以写作 训练辅之。教学流程v导入新课v播放国歌 v介绍写作背景v鲁迅说过:v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 进步。v 那么,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在怎样的时刻才能显现出他的 进步和伟大呢?我说,这就是灾 难与不幸。 作者姚雪垠照片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 ),原名姚冠 三,出生地河南省邓州市 。现代著 名作家。1938年春,在文艺阵地 l卷3期发表著名的短篇小说差 半车麦秸。代表作:长篇历史小 说李自成,获得首届茅盾文学 奖。 姚雪垠作品集明确本节任务:v一.理解“差半车麦秸”这一人物形象 。v二.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检查预习成果:v为“差半车麦秸”写一则人物小传。v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在班级交流。v“差半车麦秸”小传:v 一天,游击队抓到了一名身上有太阳旗的“汉奸” ,于是,所有人都来“批斗”这个汉奸。“汉奸”说他并 不是真正的汉奸,而是为了逃命才带上太阳旗,队长 便放了他,当队长问到他的名字时,他说自己叫王哑 巴,村里人都叫他“差半车麦秸”,于是大家都这么叫 他。很快地,“差半车麦秸”与战士们打成一片,人缘 极好。参加游击队前,他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 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 习气,身上有旧中国农民的陋习。参加游击队后,在 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使他从昏睡中觉 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后来 ,在一次战争中,“差半车麦秸”挂了彩,离开队伍到 其他地方养伤,大家都很想念他。“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 ,思想行为有哪些特点?后 来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讨论:“差半车麦秸”憨厚、质朴、善良,虽然初到 游击队时身上有很多陋习,不理解反抗侵 略斗争的意义,缺少反抗意识,但后来却 不断进步,成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 不变:(优秀品质) 憨厚质朴 节俭善良 爱家恨敌 变:(成长过程)愚昧胆小 贪小有陋习 觉悟 勇敢坚强“差半车麦秸”形象塑造的意义v 这个形象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 热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中国 农民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潜力。 说明日本侵略者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 海之中,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必然的。 v以小见大的写法v “差半车麦秸”这一绰号,原指不够数, 不够聪明,但小说中并不含贬义,而是包含了 风趣和友好。v讨论:v“差半车麦秸”在你心目中是不是 一个英雄?v作者既写了人物的善良朴实,又 写了人物的旧思想,旧陋习,是否 有损于人物形象?点拨:这正是小说塑造人物成功的地方。小说写于193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农民 自觉参加抗战的人物形象。作者没有把他塑造成十 全十美,天兵天将式人物,而是真是的描写这一农民 形象,实事求是地塑造人物性格变化和成长的过程。 表明了伟大的民族战争或民族灾难的作用,它 能影响人,锻炼人。只有千千万万个农民都成长起 来,才促使我们民族的成熟和伟大。及时捕捉萌芽状态的民族新性格,塑造了差 半车麦秸这一典型形象,真是作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 贡献。小组交流:v找出文中细节描写,并 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v一是具体鲜明地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 鲜明的个性。v二是逼真具体地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展示人物的典型性格,突出主题。仿写练习:v细节欣赏:v“我看见他噙着小烟袋默默的坐了半天把小烟袋放到枕的东西下面就 倒下去了”v细节赏析:v他费劲了心思,只是为了把灯火吹灭,真令人捧腹,但对于一个曾是贫 穷的农民来说,他时十分心疼那些香油的,因为他闹不明白,睡觉点灯 不是白费油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令他坐卧不安,他又不敢直截 了当的把火吹灭,而是采用了迂回的办法,这表现出主人公的质朴而又 无知。 仿写练习: v 网吧门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