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方法原理习题课(光学分析部分)1摄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 么?答:摄谱仪的组成及作用如下:照明系统:使光源产生的辐射均匀的照明于狭缝,并使感光 板的谱线均匀;准光系统:将光源照射于狭缝的光平衡,均匀的照射于棱镜 或光栅之上;分光系统:棱镜或光栅,作用是把光源发射的复合电磁辐射 分解为按波长排列的光谱;投影系统:将色散后的单色光聚焦于感光板,而形成光谱第五章 发射光谱分析作业 2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 答: ICP是感耦高频等离子焰炬的英文简写,是一种等离子体光源。 ICP的形成原理: 由高频发生器提供高频交变电流(530MHZ, 2-4kW)给高频感应线圈 (2-5匝 空心铜管,空心水冷) ,在炬管的内外形成强烈的振荡磁场。炬管内磁力线沿轴 线方向,炬管外磁力线成椭圆闭合回路。工作气体Ar持续由石英炬管内通过, 一旦炬管内气体开始电离(如用点火器),电子和离子则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高 速运动,与其它气体分子持续碰撞,使之迅速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电 离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的截面上形成闭合环状的涡流。这个高频感应电流,产生 大量的热能,瞬间可将气体加热到10000K高温,并在石英炬管的上部形成火炬 状等离子体焰炬(外观与火焰相似)。由于趋肤效应的影响,离子体焰炬为环状 结构,样品在雾化器内被雾化为雾滴,被载气Ar携带由内管进入高温等离子体 内部的环状样品通道,完成样品的蒸发、原子化、激发。 ICP光源的特点:v工作温度高,检测限低,灵敏度高;v光源稳定、自吸及自蚀效应小、线性范围宽;v基体效应小;v无电极污染;v电离干扰小;化学干扰小; 不足: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仪器昂贵;维持费高。3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联系?答:共振线:由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而发射出的谱线;灵敏线:指各元素谱线中最易激发或激发电位数低的谱线;最后线:随着元素含量的降低,谱线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消 失的谱线称最后线;分析线:光谱分析中所选择的灵敏线称分析线。关系:分析线应为灵敏线,一般选最后线。灵敏线一定是共振线,最后线一定是灵敏线,一般应为第 一共振线,也是最灵敏线.4何谓自吸收,它对光谱分析一什么影响?答: 自吸收: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 自蚀: 在自吸严重时,谱线中心强度几乎完全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自蚀。在发射光谱分析中,当使用电弧或火花光源时,光源中心温度高,原子在光源中心激发,产生原子的发射光谱,谱线向四周空间发射,由于光源外围较中心温度低,故外围原子多数处于基态或低能态,因而产生自吸收。自吸效应将使谱线的中心强度减弱,严重自吸时,发生自蚀,谱线中心强度几乎完全被吸收,形成双线。光谱定性分析中,发生自吸使谱线的中心强度减弱,自蚀时谱线中心强度几乎完全被吸收,还可能形成双线,从而影响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光谱定量分析中,自吸现象将严重影响谱线的强度,谱线强度与元素浓度的关系将偏离罗马金公式,从而限制分析的含量范围。5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可以有哪几种方法?说明各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场合。答:原子光谱定性分析原理: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作用下,可以产生许多按一定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组-特征光谱,其波长由各元素原子结构(性质)不同所决定的.每一元素均有自己对应的特征光谱,通过检查试样光谱中的特征谱线来确定元素的存在,此即为元素的光谱定性分析.光谱定性主要有简记分析 (指定元素分析)和全分析铁光谱比较法:把试样与铁并列摄谱,由元素标准光谱图中各元素的波长位置进行元素的定性分析;标样比较法:试样与被测元素的标样并列摄谱;波长测定法:由比长仪测出谱线波长,查谱线波长表.7.光谱分析中元素标准光谱图起什么作用?答: 元素标准光谱图是以铁的光谱为波长标尺,标明各元素的灵敏线相应位置及波长的一种标准图册。在光谱定性分析中,常采用铁光谱比较法。以铁的光谱为参比,将试样与纯铁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并列紧挨着摄谱。摄得的谱片置于映谱仪上,与元素标准光谱图比较。当两个谱图上的铁光谱完全对准重叠后,若试样中未知元素的谱线与已标明的某元素谱线相重合,则该元素有存在的可能。通常可在光谱图 中选择23条预测元素的特征灵敏线或线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判断出未知试样中存在的元素。故元素标准光谱图起到对照作用,可用来与试样谱图相比较,以判断未知元素是否存在。铁光谱比较法可同时进行多元素定性鉴定。11.某合金中Pb的光谱谱定量测测定,以Mg作为为内标标,实验测实验测 得数据如下:黑度计读数溶液MgPbPb浓浓度/(mgmL-1) 17.317.50.151 28.718.50.201 37.311.00.301 410.312.00.402 511.610.40.502 A7.815.5 B9.22.5 C10.712.2根据上述数据,(1)绘制工作曲线,(2)求溶液A、B,C的浓度。解:本题为AES内标法测定Pb,内标元素为Mg。由已知数据列表如 下:溶液S(Mg)S(Pb)SC(Pb)/(mgmL-1)lgC 17.317.510.20.151-0.821 28.718.59.80.201-0.697 37.311.03.70.301-0.521 410.312.01.70.402-0.396 511.610.4-1.20.502-0.299 A7.815.56.7 B9.22.53.3 C10.712.21.5其中:S= S(Pb)-S(Mg) 绘制lgCS曲线:由lgCS曲线查得:溶液A:lgC(A)=-0.62 C(A)=0.240mgmL-1溶液B:lgC(B)=-0.48 C(B)=0.331mgmL-1溶液C:lgC(C)=-0.41 C(C)=0.389mgmL-112.用内标标法测测定试试液中镁镁的含量。用蒸馏馏水溶解MgCl2以配制标标准镁镁溶液系列。在每一标标准溶液和待测测溶液中均含有25.0ngmL-1的钼钼。钼钼溶液用溶解钼钼酸铵铵而得。测测定时时吸取50L的溶液于铜电铜电 极上,溶液蒸发发至干后摄谱摄谱 ,测测量279.8nm处处的镁谱线镁谱线 强度和281.6nm处处的钼谱钼谱线线强度,得下列数据。试试据此确定试试液中镁镁的浓浓度。镁镁的浓浓度 /ngmL-1相对对强度镁镁的浓浓度 /ngmL-1相对对强度 279.8nm281.6nm279.8nm281.6nm 1.050.671.86105001151.7 10.53.41.610507391.9 100.518l.5分析样样品2.51.8解:由已知数据列表如下: 其中:C(Mg)/ngmL-1I(Mg)I(Mo)lgClgR 1.050.671.860.0201-0.429 10.53.41.61.0020.327 100.518l.52.0021.079 105001151.73.0211.830 10507391.91.0212.590 分析样样品2.51.80.143由内标法定量分析公式: lgR = klgC + A 做lgClgR曲线线:由lgClgR曲线查线查 得:当试试液的 lgR=0.143时时,试试液中镁镁的浓浓度C(Mg) :lgC(Mg)=0.75 C(Mg)=5.62 ngmL-1第六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1.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区别?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被测试样在原子化中经雾化、蒸发、干燥、离解、原子化过程后,被测元素被转化为基态原子,由锐线光源辐射的锐线为被测元素所吸收而减弱,透过光线经单色器分光后而为检测器所接收,被测元素的吸光度与试样中的浓度成正比,此既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比较:共同点:两者都是基于原子光谱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都只能对元素(主要为金属元素)进行分析,两者都需破坏 试样的结构,使试样转化为原子进行分析。不同点:发射光谱是基于原子发射光谱现象进行分析的 方法,而原子吸收是基于原子吸收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发 射光谱测定的是激发态原子的总数,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的 是基态原子的总数。因此,一般发射光谱分析的原子化条件 要比原子吸收分析温度高些,原子吸收光谱要比发射光谱的 谱线简单,干扰也较少,且较易克服。优点: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低, AAS较AES受原子化温度影响小,设备也较便宜,AES适合 于多元素同时分析。 2何谓锐线光源,AAS为何使用锐线光源?答:锐线光源是指能辐射出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的光源。原子吸收光谱由于受谱线变宽的影响,谱线具有一定的轮廓,而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总数是与积分吸收成正比的,但是由于谱线的半宽度太小,其积分吸收是不能直接测定的。但若使用锐线光源,由于其发射线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宽度,而两者的中心频率是重合的,峰值吸收和积分吸收成正比,因此,可利用测量峰值吸收来代替积分吸收,此时峰值吸收与被测元素浓度成正比。3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为什么不采用连续光源(例如钨丝 灯或氘灯),而在分光光度计中则需要采用连续光源?答:原子吸收光谱为线状光谱,其半宽度很小,仅10-210-3nm,如要测量其积分吸收,则要求入射光的通带宽度应远小于原子吸收线 的半宽度,若采用连续光源,则要求单色器的分辨率很高,至少应在五十万分之一,这在当前技术条件下难以作到。一般分光光度计的通带宽度 均大于0.1nm,若直接测量原子吸收,则由于其通带宽度远大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由待测元素原子产生的吸收占通带内的入射光的比例很小 (约1%以内),导致测量的误差太大,因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不采用连续光源,而采用空心阴极灯等锐线光源作光源,测量原子的峰值 吸收。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其谱带的半宽度较大,一般可达几十纳米 ,而分光光度计的光谱通带一般在0.15nm,远小于分子光谱的宽度,相对于分子光谱而言,其单色性很好。采用连续光源为光源,在分析光 域范围内,其发射光强稳定,使用一般的单色器,即可很方便的选择入 射光波长,便于制作光谱及分析波长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4在原子吸收分析中,若产生下列情况而导致误差,此时应采取什 么措施来减免之: 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待测元素吸收线和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答:(1)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可对仪器重新调零(即在空 白条件下,调整吸光度等于零)。使用前对仪器充分预热,选择适宜的 灯电流,并保持灯电流稳定均有利于基线的稳定。 (2)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可采取对光源进行调制供电,或 采取机械斩光器调制光源,使得光源辐射信号与火焰发射相区别。如果 火焰背景发射过大,可采取适当增加灯电流提高光源发射强度来改善信 噪比。 (3)待测元素吸收线和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可选择待测 元素的其它吸收灵敏线作分析线,若其它吸收灵敏线的测定灵敏度过低 ,可采取分离干扰元素的方法解决。l5.原子吸收分析中若采用火焰原子化的方法,是否火焰温度越高,测定灵敏度越高?l答:原子吸收分析中若采用火焰原子化方法,试样将在火焰中完成原子化的过程,火焰温度过高,则可能使试样中的被测元素激发,反而使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减少,使得测定的灵敏度下降,因此,实际操作中,应选择适宜的火焰温度,对提高测定的灵敏度有益。特别是那些易挥发或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应使用低温火焰。6.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火焰原子化法比较,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答:石墨炉原子化器是常用的无火焰原子化器,它是利用电加热石 墨炉(812V的低电压和300600A的大电流),使石墨炉24秒内迅 速加热,温度可达到3000C,从而实现元素的原子化。石墨炉原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