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投资影响因素的问 题研究述评组长:朱珊 组员:王娟、 虞乐、刘红燕、杨丽 君、李佳玲 教育投资的起源: n投资原是经济学的概念,是指 投入的资金可能产生新的价值 ,即产生的经济效益。投资按 生产部门划分,可分为生产性 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就世界 范围内分析,从20世纪30年代 开始把投资引入到教育领域, 称之为教育投资。随着教育观 念的改变,我国在教育领域内 也引入了教育投资概念。 教育投资的概念: n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 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 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 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 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 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 、物力的货币表现。教育投资的性质: n教育投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 道、多主体的。我国的教育投 资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 费、预算外教育经费、社会团 体和公民办学经费、社会捐资 和集资办学经费、其他教育经 费等几个组成部分。我国尤其 是在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 时期,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 费是教育投资的主体。n就我国来说,20世纪50年代人 们还普遍认为教育投资是“纯消 费性”投资,甚至有人还认为是“ 福利性”投资,也很少使用教育 投资这个概念。到了70年代末 ,随着人们对教育具有生产性 的认识和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改 变,开始使用教育投资这一提 法,但在教育投资的性质认识 上,则仍然有不同的理解和看 法,始终未能取得共识。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 靳希斌的观点n1.经济因素 n2.人口因素n3.科技因素n4.政治因素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 靳希斌的观点一、经济因素:一个国家教育投 资比例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一 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的程度和速度,即一个国家经 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国家 在考虑教育投资比例时,需要 考虑同投入社会其他部门的资 金协调、平衡。国家要宏观综 合协调与平衡。因此在考虑确 定教育投资比例时,还必须注 意到经济实力的承受能力与可 能程度。n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n其中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率是经 济发展目标的主要指标。教育 投资超前增长的速度必须加快 。其中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率是 经济发展目标的主要指标。二、人口因素 : n教育投资是用于培养人的费用 ,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投资, 因此人口因素是确定教育投资 比例的直接相关因素 n社会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n人口分布的密度 (生均培养费 用)n人口年龄构成 n社会人口文化教育程度构成 指 已经毕业和在校就学各级各类教育 的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三 科学技术因素 n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人 才培养的基础,教育投资是科 学技术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的 物质基础 n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社 会经济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 变化 n1、社会经济结构 从劳动密集 型经济过渡到资金密集型经济, 再过渡到技术和知识密集经济 n2、劳动力就业结构 n一个国家劳动力结构性就业越 发展,对劳动力教育程度、文 化和技术水平要求必然是越高 n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 动教育内部个环节的变化 四 政治因素n社会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 治形势等同样是影响教育投资 比例的重要因素。n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 各国忙于战争,教育投资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例普遍下降 。n如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 国,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恢复 到二次大战前的水平。 武汉理工大学 徐爱萍 的观点n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n2.国家重视和努力程度n3.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n4.办学规模n5.学科层次结构n6.学校人员结构比例n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n在一个社会或地区,经济愈发 达,对教育的需求量就愈大, 政府就愈重视教育,从而对教 育的投入就愈多。同时,社会 经济水平高,人们在技术生活 、物质生活、社会地位方面要 求就愈高。二、国家的重视与努力程度n如果国家很重视教育,一定会 制定出相关的政策,保证教育 的足额投入 。n在我国,把教育已摆在优先发 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投入与条 件保障”已写入“教育法”。n如果该国重视教育,对广大人 民群众进行积极引导,必定会 激发社会和个人投资教育的热 情,也会使教育投资增加。三、管理体制及管理水平n1、宏观的教育管理体制因素 n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照办学主体 和行政隶属关系,人为地将高校分 为教委直属院校,国务院部委所属 院校和省以下地方所属院校。结果 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院校自成体系, 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致使学校 和专业重复过多、规模过小、从而 造成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教育 投资浪费。微观的学校管理体制因素. n1、在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上。 普遍地存在着管理机构庞大, 冗员过多,职能机构之间责权 不明的现象。从而导致了管理 的低效益高成本。2005年全国 普通高等学校行政人员与教师 之比为1:2.3,与学生之比为1 :17.4 (也就是说平均2.3名教 师和17.4名学生就有1名管理人 员。这导致高校经费支出中, 行政经费比例过大。n2.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 方法 n教育管理改革滞后于经济管理 改革而出现的矛盾,都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着学校资源利用率 的提高。n此外,高校管理者的素质和管 理水平也将对高等教育投资的 成本与收益产生影响。四 办学规模n学校作为非盈利机构,是以教 育成本大小,以资源利用效率 度量收益的。学校规模适度实 质上是把教育成本作为学校规 模的函数 n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认为: 如果投入以一定的比例增加, 而产出增加的比例远比投入增 加的比例为大,就会产生规模 收益递增现象,这就是规模经 济。五、学科、层次结构n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分析高 等教育的结构,可以划分出多种类 型的结构,如层次结构,科类结构 ,形式结构,地区结构等。n高校的层次结构可以分解为两个比 例关系:一是本科生与专科生的比 例;二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n科类结构指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的 培养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系 到各类毕业生对社会的各类人才需 求量的满足程度。在我国高教领域 ,上述两大结构都存在严重失调现 象造成了教育投入的浪费。六、学校人员结构比例n校内人员结构比例主要包括学 生数与教职员工数的比例;学 生数与教师数的比例;非教学 科研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的比 例;在职人员数与离退休人员 数的比例等。这些人员结构比 例不合理或比例不恰当将会导 致高教成本提高。n众所周知,经济生活中的效率 通常分为生产效率,资源配置 效率和x低效率。n生产效率是生产单位的投入与 产出之比,它表明了生产单位 的生产情况。n资源配置效率是从资源配置的 角度来考察的效率,不同的资 源配置下,有不同的资源产出 量和不同的资源闲置数量。nx低效率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维 来宾斯坦提出来的,它是应有 的产出与实际产出之差,是市 场以外的因素所产生的效率。n此外,还有物价因素,高校布 局等因素,这里不再赘述。李中华 :人力资源研究专家的 观点n微观角度:n1.人们心理上的时间偏好率n2.年龄与性别n3.所在地的投资成本n4.收入差别n宏观角度:n教育投资收益的外部性从微观层面来分析n1、人们心理上的时间偏好率 (短视或远视)所谓时间偏好率测量的是人们 在多大程度上对现在的事情比 未来的事情看得更重要。时间 偏好率越强,意味着人们对于 当前利益看得越重,反之则相 反。 n2、年龄和性别n年轻人与年老人相比将具有更 强的人力投资需求动机 。n在现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妇 女仍承担着生育与抚养孩子的 主要任务,故而与男人相比, 其参与市场活动的机会从而可 能获得的收入相对较少,因而 其教育投资需求较弱。 3、所在地区投资成本n各种教育投资的费用越低,其投资 便越踊跃,反之,投资就比较低落 。例如,在学费及其他教育费用比 较低的地方,入学率往往就比较高 。 n当然,投资成本的内涵不仅包括货 币成本,而且还包括非货币成本; 不仅包含有直接成本支出,而且还 包含了间接或机会成本支出。n4、收入差别 n假设投资成本一定,投资者未 来工作的年限和预期收益的长 短也一定,那么,年收益的数 额越大,即未来的工资率越高 ,便意味着投资收益率越高, 从而将会引致较高的投资需求 。 (热门与冷门)2.从宏观层面来分析n决定一国政府对其国民进行教 育投资的因素十分错综复杂, 诸如人口与劳动力数量、政治 与经济体制、决策者偏好、教 育投资收益所具有的外溢性或 正外部性、经济发展阶段等等 都会产生某种影响 。n宏观教育投资需求的最基本的 因素,是教育投资收益所具有 的外溢性或正外部性。n从家庭内部来看。(成长的良 好氛围)n从整个社会来看。(和谐社会 )述评 :不同之处n靳希斌的观点n从狭义上的教育投资上说的, 即主要是指用于直接学校教育 或其他形式教育的费用,它是 智力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 经济因素 人口因素 科技因素 政治因素)是从宏观的国内政 治经济情况来分析的 。徐爱萍的观点n 从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因素来分析 的。着眼点在于如何降低教育成本,提高 收益。认为教育投资受政治、经济、科学 技术、组织管理、自然条件、个人及社会 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是社会、 经济组织和个人综合活动的结果。归纳起 来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经济、 国家重视与努力程度、管理体制、管理水 平、办学规模、学科、层次结构、学校人 员结构比例)比较偏向于从中观上的学校 管理体制来分析,其中对于教育管理体制 的弊病分析比较具体。认为这是造成教育 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 n她还提出经济领域的效率分成 三种: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 率和x低效率。n高校人员结构比例反应了重要 的人力资源配置信息。3 李中华的观点n更多地是从微观的个人角度来说, (心理上的时间偏好率、年龄性别 、所在地区投资成本、收入差别以 及从宏观角度来说教育投资的外部 性等)更多地是对人力资本投资的 影响因素分析 n 人力资本生产力是推动一国经济走 上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原动力,其大 小又直接取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高 低。人力资本投资是指用于提高存 量和增量知识技术水平,实现最大 化预期收益,降低磨损与贬值风险 的投资。n靳希斌从宏观角度。 n徐爱萍从中观角度,特别是对 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管理水平 两个方面。侧重于教育投资效 益分析。n李中华从个人微观角度,注重 个人心理因素、性别年龄、所 在地的教育投资成本大小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