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一、民事诉讼使权利受到侵害的人实现其权利成为现 实 二、根据证据审判是近代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美国人往往理解“程序乃法律制度的核心” 四、在法院作出判决前,权利的存在与否仍然处于不 明确的状态,仅有原告的权利主张而已 五、完整的私法实体法并不一定必然存在,但即使如 此,社会仍通过一定程序在不断地解决纠纷,并通过 这样的解决过程逐渐地形成了实体法规范 自由的历史基本上是奉行程序保障的历史。美国大法 官F.福兰克弗特 缺乏程序要件的法制是难以协调运行的,硬要推行之 ,则极易同古代法家的严刑峻法同构化。季卫东第一节 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n一、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 n(一)民事争议 毛泽东:“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 有世界。” n概念:也叫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 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n特征:1、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2、它以民事权 利义务关系为内容;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 为形成原因; 4、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n分类:1、财产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2、人身权益方 面的民事争议, n(二)民事争议的处理机制n1自决与和解 (自力救济)n2仲裁与调解 (社会救济)n3行政救济、司法救济(诉讼) (公力救济)n我国现行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主要 有四种:和解、调解(法院外调解) 、仲裁和诉讼nADR的涵义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意为 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当前世界各国通用的ADR直 译),或称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强调其区别 于诉讼的功能和性质),源于美国30年代劳动争 议的解决,原指本世纪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 纷解决方式的总称,现在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 遍存在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 方式或机制的总称。nADR的主要形式:n第一,谈判(交涉 Negotiation)n第二,调解(Mediation Conciliation)n第三,仲裁(Arbitration)n第四,其他形式n二、民事诉讼的概念n(一)诉讼的定义和本质 n诉讼一词,通常的理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按照一 定程序和方式解决纠纷的活动。 n(二)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点n定义: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 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 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n特点:1.诉讼对象的特定性;2.当事人处分权权利 的自由性;3.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上对抗上的特殊性 ;4.民事诉讼程序的严格规范性与正当性;5.纠纷 解决的强制性、最终性、与权威性。法院(法官)民事非讼程序的基本构造及原理法院(法官) 当事人原告 被告 民事争讼程序的基本构造及原理n三、民事诉讼的目的和基本价值目标 n(一)民事诉讼的目的 两大法系国家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观点 :n1、 私权保护说n2、私法秩序维护说n3、纠纷解决说n4、程序保障说n5、多元说n我国学者对民事诉讼目的问题的主要观点:n1、解决纠纷和保护民事权益相关论文:陈刚、翁晓斌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载南京大学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n2、解决民事纠纷相关论文:刘荣军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 政法论坛1997年第5期。n3、程序保障相关论文:章武生、吴泽勇论民事诉讼的目 的,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6期。n4、利益保障相关论文:李祖军、田毅平民事诉讼目的论 纲,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u(二)民事诉讼价值 u民事诉讼价值,是指民事诉讼对诉讼主体合理需 要的积极或正面满足。 (一)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 1.程序公正 诉讼程序公正的标准或要求主要有: (1)法官中立 (2)诉讼当事人平等 (3)程序参与 (4)程序公开 2.程序效率 程序效率追求的是在保证诉讼公正的前提下,及时 审判,节约诉讼成本。u如何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u 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设计方面(1)建构公正的诉讼程序(2)根据案件的性质和繁简而设置相应的繁简程序(3)建构合理的诉的合并制度u 诉讼主体实施诉讼行为(1)法官应按照法定程序或者基于诚实信用适时行 使审判权或诉讼指挥权,保证诉讼正常顺畅进行。(2)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或者基于诚实信用及 时实施诉讼行为,即当事人负有促进诉讼的义务或不 得阻碍诉讼的义务。(3)证人、鉴定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当按照法定程 序或者基于诚实信用及时实施诉讼行为。n(二)民事诉讼的外在价值n民事诉讼程序的外在价值是指诉讼程序的工具 性价值,包括实体公正价值和秩序价值等。n是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民事诉讼程序在保护民 事权利、维护法律秩序以及解决纠纷方面是否 有用和有效的标准。n民事诉讼的实体价值主要包括实体公正,通常 是指裁判结果公正,主要体现为事实认定真实 和法律适用正确。诉讼公正实际上包括程序公 正和实体公正。n四、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n(一)民事诉讼模式的涵义、成因及意义 民事诉讼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 诉讼中的关系问题。 n(二)民事诉讼模式的划分及其根据n当事人主义模式和职权主义模式n划分根据:在诉讼程序的启动和继续、裁判的对象、 证据资料的来源等三个方面,是尊重和强调当事人的 作用还是尊重和强调法院的职权作用。 n(三)对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评价与完善 1991年民事诉讼法典的修改:当事人主义的强化 和职权主义的弱化 n五、民事诉讼的程序体系n(一)民事诉讼程序的涵义和特点 n所谓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国家制定的,司法机关解 决民事争议的操作规程。 n(二)民事诉讼程序体系的结构 民事诉讼程序民事审判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民事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民事非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破产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督促程序n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性质n(一)民事诉讼法的定义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法院和当事人及其他诉 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的程序规范之总和。n(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1.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民事诉讼法主要以诉讼行为和诉讼关系为调整对象,其 内容包括法院的审判权、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 利和诉讼义务、诉讼行为的法律效力等。是法院和当事人等进 行民事诉讼所必需遵守的程序规范。2.民事诉讼法是公法公法涉及国家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用,也涉及社会公共事务和 公共利益。首先,民事诉讼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法院运用国家公 权力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因此民事诉讼法在本质上是规定如 何运用国家公权力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其次,民事诉讼法所 调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乃是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 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属于公法上的关系。n三、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n(一)法典式立法与判例式立法n法典式立法:大陆法系国家n判例式立法:英美法系国家n(二)集权式立法与分权式立法 n集权式立法:民诉法由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制定n分权式立法:中央国家权力机关、中央其他国家机关和地方国 家权力机关都有权制定民诉法n(三)审执合一式立法与审执分离式立法n审执合一:法国、联邦德国、前苏联n审执分离:中国、日本 n(四)程序和实体同步立法与不同步立法n程序和实体同步立法:前苏联n程序和实体不同步立法:绝大多数国家n四、我国的民事诉讼法n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简况n 1旧中国的民事诉讼立法n2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民事诉讼立法n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民事诉讼立法n(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渊源n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n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n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n4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法n5涉及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其他法律n6民族自治地方贯彻实施民事诉讼法制定的变通或 者补充规定n7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n(三)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n1以宪法为根据n2总结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n3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n(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任务n1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n2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n(五)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n1对人的效力n民事诉讼法第4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n2对事的效力n民事诉讼法第3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 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 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 定。 n3空间效力n民事诉讼法第4条n4、时间效力n1.英国人史密斯和中国人李某在美国发生合同纠纷,双方约定 在中国法院进行民事诉讼,怎样适用民事诉讼法?A.应当适用合同签订地美国法律B.应当适用中国民事诉讼法C.英、美、中三国法律均可适用。由人民法院决定D.适用与案件有密切联系国家的民事诉讼法n2.某足球俱乐部巴西籍教练米糊因球队在球赛中取得好成绩, 某足球制造厂请米糊做广告,双方签订了合同,后因该合同发 生纠纷,迷糊在合肥市某法院提起诉讼,请问该诉讼应适用哪 国民事诉讼法?A.巴西B.中国C.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D.巴西或中国n(六)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n我国民事诉讼法是按照编、章、节、条、款、 项的体系结构编制的,共四编29章270条。n第一编总则;n第二编审判程序;n第三编执行程序;n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n一、民事诉讼法学概说n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n(二)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n(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n二、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n(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n(二)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n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n(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n(二)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方法n(三)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联系的方法n(四)比较分析的方法n四、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历史回顾n(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起步和探索阶段n(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和 学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n(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学科体系构建日趋完善和成熟阶段n五、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方向和当前 研究的主要内容n(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向n(二)当前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说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 构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四层含义: 1、它发生在民事诉讼过程中;2、它存在于法院和 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3、它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 容;4、它受民事诉讼法调整。 三个特点: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以法院为主导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既分离,又统一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基于多种原因发生,以同一原 因而消灭n(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n1诉讼法律关系说n2诉讼法律状态说n3新诉讼法律关系说n(三)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不同流派 1一面关系说 原告 被告2二面关系说 法院原告 被告 3三面关系说法院原告 被告常怡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提出的新观点:“多面关系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形成的,以 人民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为主导,人民法 院、人民检察院、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其他诉讼 参与人相互之间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并受民事 诉讼法所调整的一种多面社会关系。 n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n(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n l人民法院n 2人民检察院n 3当事人n 4其他诉讼参与人 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与诉讼主体的关系,有两种 观点: 1、等同说。认为诉讼主体就是诉讼法律关系主体。 2、区别说。认为诉讼主体与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联系:诉讼主体同时可以享有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 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