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材结构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经济恢复 1949-1952一五计划期间 1953-1956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成功探索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十年文革,国民经济的劫难 1966-197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重点重点 、难 点 经济政策的调整 1、基础知识 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 一五计划的内容 中共八大的内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革期间经济的劫难。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分析三 大改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大跃进与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所在。 3、情感价值观 通过讲解建国初期经济的 恢复,说明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中国的经济建设 通过学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内 容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必须按经 济规律办事 4、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点: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特点: 1、数字是经济学符号,我用简单的数字变 化来看经济的走向。直观的提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想去了解变化的原因。 2、运用比较法、联系法串联知识。整体把 握历史事件是来龙去脉 3、用视屏材料和图片感受不容易理解的 历史事实中国中国2020世纪世纪50507070年代末粮食产量变化年代末粮食产量变化19491949年年 19521952年年 19571957年年 19581958年年19591959年年 19601960年年 19621962年年 19701970年年 19781978年年19801980年年单位:亿斤单位:亿斤22002200327832783900390040004000340034002870287034003400480048006000600064116411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材料一: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 209公斤,钢0.29公斤。 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1)背景:材料二: 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 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 的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 。2.2.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 (100100分分) )政治上:政治上:, , 可以打八十分(可以打八十分(8080分)经济上:只分)经济上:只 能是零分能是零分 ( 0 0分)分)不依靠资本家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管理复杂的社 会经济会经济。3.3.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 建设一个新的世界!1.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 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 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 下大乱。(4)意义: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3)结果: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2、“一五计划” 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 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 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毛泽东材料: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说明中国工业水平落后,发展不平衡,重工业水平低 于发达国家“一五计划”的内容:“ 集中主要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的特点: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1)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建设规模宏大,在五年内,各项支出总数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以上。用这样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国家建设,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1957年一五计划超 额完成,初步建立了 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 工业布局,改变了民 族工业近百年来“后 天畸形”的局面,进 一步说明民族独立是 现代化的前提。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1、原因:个体分散生产无法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变分散为集中生产防止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复发;变农民土地私有为公有为了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变资本主义私有为公有2、过程:农业:53年普遍建立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合作社,55年出现兴办高级合作社高潮;手工业:以合作社的形式,从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到一次性合作化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初级是加工定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高级是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制度的变化过程1949-1952农民土地私有制1953-19561958-19781978-?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分散 劳动集体 劳动分散 劳动大集 体劳 动时间土地政策所有制劳动方式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工商业公私合营3、结果1、中共八大问题1: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问题2:这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什么?问题3: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二)、探索与失误2、“三面红旗”(1)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 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错误: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红线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 年,也不是七年,只 需两到三年,两年是 可能的。这里主要是 钢”(2) “大跃进”错误:1、高指标、瞎指挥、放卫星、浮夸风。 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2、以钢为纲 、农业以粮为纲经济发展比例失调。(3)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错误:强调公社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超越了生产关系的发展阶段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留下荒山秃岭 中国中国2020世纪世纪50506060年代粮食产量变化年代粮食产量变化19491949年年 19521952年年 19571957年年 19581958年年19591959年年 19601960年年单位:亿斤单位:亿斤2200220032783278390039004000400034003400287028704、调整恢复:1960年冬“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农村减小生产单位、恢复自留地和市场贸易、停办集体食堂,城市调整计划指标;1962年底经济基本恢复,文革之前取得了一系列经济和科技成就;隐患是思想领域的左倾错误并未消除。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三年经济困难 59-61启示二: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启示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怎样?“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 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 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 产的总和。” 李先念三)、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 2、国民经济的恢复 1)周恩来着手恢复经济,国民经济复苏 2)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经济迅速回升 1,教材结构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经济恢复 1949-1952一五计划期间 1953-1956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1956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 1958-1962十年文革,国民经济的劫难 1966-197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政策的调整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 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 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A、1949 B、1956 C、1966 D、1978 3、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 B、 C、 D、 4、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 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 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5、材料解析题工农业总值农业总值3967亿亿元比上年增加9.2%国家财财政总总收入809.7亿亿元比上年增加5.6%国民收入2318亿亿元比上年增加8.3%材料一: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材料二: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的情况 工农业农业工业业农业农业总产值总产值 或收入4504亿亿元3219亿亿元1285亿亿元比上年增加11.9 %15.1 %4.6%材料一的原因是:周恩来的调整着手恢复调整 国民经济 材料二的原因是:邓小平的整顿明确提 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 顿经济形势较好的有1973年和1975年问题:“文革”时期哪两个时间段经济形较好?为什么? 课堂反思 值得我们认识的问题是: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的 探索中,我们片面追求重工业,片面强调高速度 ,片面强调公有制,片面强调政治对经济的推动 作用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波折和错误,使我们认 识科学发展观 我认为这堂课成功的地方在于: 教会了学生怎样运用理论去分析历史知识,还告 诉学生怎样去从历史中得出启示,培养了学生的 能力。 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是对知识的拓展,挖深。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