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杜甫蜀汉丞相的祠堂到何处去找寻?位于森森古柏遮隐的锦官城外。碧草映衬石阶自成秀丽春色,黄鹂深藏树丛空啼宛转好音。茅庐三顾三次请教天下大计,扶助两朝开基创业老臣忠心。出师未胜积劳成疾含恨先死,长使后世英雄为之泪满衣襟。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 写的,但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 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 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 惋惜他的壮志未酬。就内容来说,可分两层。 前一层写武侯祠,先指出它的所在,用了设问的方式,读 时须有明显的自问自答语气;后描述祠中景象,但不是客 观描述,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 气氛诗人的咏叹正是从这一联开始的,所以这两个字必须 重读,而且要有感伤的情味。 后一层是主旨所在,先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后述惋惜 之情。全诗以“长使英雄泪满襟”作结,含无限深意,这 里说的“英雄”也包括诗人在内,要读得沉重一些,表现 诗人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唉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 舜的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 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又 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因 此,入蜀后他便怀着崇敬的心 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 己的怀抱。苦难的现实几乎让一个精神健 旺的人颓废起来。他是带着一种 宗教般的静穆与虔诚来此寻求一 个解世的良方的。我是杜 甫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然而诸葛亮并没有 完成他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他惋惜了。诗人水到渠 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 的苦痛熔铸成为这千古名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是写诗人去武 侯祠途中的情况,他一边走一边问路,终于看到了一片苍松 翠柏,有人告诉他武侯祠就在那里,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已经包含着诗人 的感叹了,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 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 听呢?时间已过了五百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 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 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 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 “丞相”的含义一直是指涉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一个关 钮。 “丞相”一词包含了多少的期待与指认! “森森”让人感到可怖与寂寞,可以说这里有一种沉重的东西 。诗人不禁长叹一声,内心陡然增加了几分寂寞。自古圣贤 多寂寞, 诗人流落到四川,问起了武侯祠。正值战乱的 岁月,诗人默默地寻找圣贤的祠堂,便显得意味 深长了。 谁还知道这祠堂在什么地方?只隐隐约约地知道 在都府城外的一处什么地方,也许就在那松柏荫翳 森森处吧。然而,成都城外那松柏荫翳森森处何其 多哉!“映阶碧草”“隔叶黄鹂”虽像一束美丽的光练,但透 露出的荒凉与寂寞感甚至更强烈了。 “自”字有着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空”字又包含着多少的梦的破灭。在这里,时间在流逝,热血在冷却,一种无情的东西 很冰冷地横亘在面前。 最荒荒的是野草,已湮灭了道路,长实了阶除。它封 闭起了一个久远的神话,它掩盖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又似 乎一下子阻隔了现实与历史的任何联系。那隔叶于深林的黄鹂仿佛就是那精卫式的魂魄,你我 不是能感受到那婉转的鸣叫就是那千年之前的老臣的款款 深心?那种徒然的美丽的叫声听起来怎么这么这样让人心 酸啊。一,二句紧扣诗题起;三,四句直承上文承 ;五,六句推开一层转;七,八句收束全诗 合。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烘托(以景烘托寂静,表达诗人所产生的凭 吊古人的特定心境)概括力(5,6句)身先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